07/15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安科瑞8亿定增获受理 企业微电网系统前景可期?


作者|睿研 编辑|ZL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日前,安科瑞(300286.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3 年11月24日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通知》(深证上审〔 2023 〕694号)。深交所对公司报送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主营业务产品

安科瑞是一家从事用户端能效管理系统和智能电力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上海嘉定,2012年在创业板上,上市时主要业务为电力仪表、电能传感器等硬件生产,2015年成立数据服务部门,2016年开始逐步转型数据服务商,主要为电力用户提供电力监控、是能质量管理等系统软件。

值得一提的是,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5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4.31。截至2023年12月1日收盘,安科瑞报收于27.28元,上涨0.89%,换手率0.69%,成交量1.2万手,成交额3265.0万元。

1

8亿的定增

7月20日,安科瑞发布公告,公司拟向不超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6441.48万股公司股份,定增募资不超过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总部及企业微电网系统升级项目、企业微电网产品技术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9月5日,安科瑞公告,9月1日,公司收到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前航投资出具的《关于提前终止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前航投资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制图:睿研

10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75亿元,同比上升13.26%;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上升25.52%;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上升30.28%;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37亿元,同比上升21.0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342.16万元,同比上升70.4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418.97万元,同比上升96.11%;负债率22.86%,投资收益1599.97万元,财务费用-30.76万元,毛利率47.79%。

2

频繁的参会

在“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政策进一步完善下,企业能效管理需求不断升高。

公开资料显示,安科瑞产品包括“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和电量传感器”和“能效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微电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从云平台软件到终端元器件的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能源可视化管理,为企业节能降耗和实现能源数字化建设提供数据服务。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蓝筹企业评论》梳理发现,2023年年初以来,安科瑞频繁参加各地区、各行业电气相关类的展会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1月底,安科瑞参加各类活动达40余场次。

客观来说,企业通过参加这些展会活动,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客户,争取到更多的合作机会,结识大量潜在客户,还能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效益。然而,过于频繁的参加各种电气类展会活动,如果是用户侧电改不及预期,或者企业微电网渗透率增速不大,是否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营销费用的增加,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这项费用的支出在2023年年报中或予以体现。

3

高管的激励

6月14日,安科瑞公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朱芳因个人资金需要,向公司出具的《股份减持的告知函》,于6月13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101.3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7%,合计套现3895.65万元。

截至 2023 年7月11日,董事长兼实控人周中直接持有公司 18.26%的股权,通过持股平台上海前航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 10.15%股份,共计28.41%股权。

安科瑞于7月20日发布公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4.5亿元用于研发总部及企业微电网系统升级项目、1.1亿元用于企业微电网产品技术改造项目、2.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显示,2016 年开始,安科瑞聚集企业用户用电的痛点需求,由单一硬件供应商向软件+硬件协同的能效管理和用能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覆盖电力、环保、新能源、消防、数据中心、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工厂、市政工程等多个行业。

据了解,微电网虽然优点众多,但目前,微电网内的电源种类多、电网环节多,部分项目还涉及与其他资源能源的耦合,项目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复杂,其相关政策理念、机制标准、投资落地等仍面临瓶颈。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微电网发力需要机制、技术、装备等各层面持续创新,补齐短板。由此可见,安科瑞的未来之路并非一番坦途。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