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泰电子”)终止上交所主板上市注册程序,彼时距离其递交注册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回溯高泰电子的上市历程,或非一路坦途,早在提交注册之前,高泰电子曾因聘请的证券服务机构被证监会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而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
而高泰电子“撤材料”或非偶然,早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金证研》南北资本中心曾发布三份研究报告,指出高泰电子此番上市或存不少问题待解。其中,此次上市,高泰电子收入增长可持续性遭问询,但高泰电子却预测期后即2023年业绩增速下滑,且其超七成收入的下游行业或“遇冷”,成长能力或承压。而高泰电子近三年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仍募资扩产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另一方面,监管聚焦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而高泰电子报告期内累计分红逾3亿元,且合计分红额占同期净利润的比例超50%。此外,高泰电子核心技术人员从老东家离职未满一年即贡献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备案当年“突击”入股的两名股东,与高泰电子新增的一名前五客户背后的关系值得关注。该客户报告期内为高泰电子贡献超九千万元的收入,其子公司与高泰电子实控人对同一合伙企业出资。不仅如此,两名新增股东,系该客户的关联方控制的基金。另一方面,高泰电子的子公司一项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超三年或未“如约”竣工,此番上市拟募资4.3亿元建设二期工程。
此外,高泰电子的关联方异象频出。报告期内,高泰电子的子公司从关联方处受让商标,招股书却“只字不提”。不仅如此,高泰电子实控人控制企业曾与第三方注册地址、联系方式重叠,与此同时,招股书披露该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无经营业务,而历史上该关联方曾以高泰电子分公司“自居”,2021年11月还备案申报了新建设项目。且高泰电子两版招股说明书关于原材料的采购数据现“两个版本”,信披质量或遭拷问。
回溯历史,高泰电子自2006年设立以来主营印刷、模切业务,主营产品为电子级追溯产品、复合功能性器件,2016年开始向上游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拓展。报告期内,2019-2022年期间,高泰电子复合功能性材料收入增长额占营收增长额超七成。而复合功能性材料行业或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向上游拓展的同时,高泰电子的复合功能性材料产销量或远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且其发明专利数量也不敌复合功能性材料的同行业可比公司。
另一方面,实控人外甥舒杰广或在外控股一家企业东莞市明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翔电子”),明翔电子于2024年9月注销。蹊跷的是,另外一家同在东莞的企业,业务或与高泰电子存重叠,却被称为“舒杰广的企业”,该企业还与高泰电子的零人外协供应商共用联系方式,该两家在东莞的企业与高泰电子实控人外甥舒杰广的关系或待解。此外,高泰电子出现董秘现身为专利发明人的情形,而董秘的任职履历显示其或不具备技术背景。
一、预测业绩负增长,向上游领域拓展背后或专利数量“垫底”产销量不及同行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指标。2019-2022年,高泰电子业绩在加增长后放缓,高泰电子预测其2023年出现业绩下滑。2019-2022年期间,高泰电子复合功能性材料收入增长额占营收增长额超七成。就该业务而言,复合功能性材料或市场竞争激烈,而高泰电子该产品的产销量或不及其同领域的同行。
1.1 预测2023年业绩负增长,2019-2022年期间复合功能性材料收入增长额占营收增长额超七成
据高泰电子签署日期为2023年2月26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签署于2023年2月26日的招股书”)及签署日期为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明书(以下简称“签署于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2019-2022年,高泰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33亿元、3.6亿元、3.95亿元,2020-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32.86%、54.67%、9.86%。
2019-2022年,高泰电子的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1.09亿元、1.76亿元、2.27亿元,2020-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25.99%、61.28%、28.54%。
2023年1-9月,高泰电子的经审阅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1.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9%、-37.34%。
2023年,高泰电子预计营业收入为3.16亿元至3.26亿元,相较上一年的同比增长率为-19.95%至-17.47%;预计的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至1.56亿元,相较上一年的同比增长率为-34.72%至-31.09%。
在前后两轮问询中,高泰电子分别被问及期后经营业绩及收入增长持续性。
对于业绩下滑情形,高泰电子表示,高泰电子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电脑,报告期内收入占比超过80%。2023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佳,使得大众消费延迟、电脑更新换代意愿下降,从而导致全球电脑出货量下滑,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也导致高泰电子2023年1-6月业绩出现下滑。而收入下降是短期性的,持续经营能力不受影响。随着需求复苏,未来电脑出货量的增长,将使得高泰电子收入同步增长。
据签署于2023年2月26日的招股书及签署于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高泰电子的主要产品为复合功能性器件、复合功能性材料、电子级追溯产品。截至2022年,高泰电子的复合功能性材料、复合功能性器件及电子级追溯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88亿元、1.4亿元、0.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8.03%、35.8%、12.78%。
经测算,相较于2019年,2022年复合功能性器件、复合功能性材料、电子级追溯产品的收入分别增长41.35%、994.65%、-4.49%,增长额分别为4,098.17万元、17,081.55万元、-235.26万元。即相较于2019年,高泰电子2022年的营业收入增长额为22,007.86万元,复合功能性材料增长额占营业收入增长额的比例为77.62%。
1.2 称因功能性器件及追溯产品领域竞争加剧,而向上游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拓展
据签署日期为2023年5月6日的《关于高泰电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高泰电子成立初期主营印刷、模切业务,主营产品为电子级追溯产品、复合功能性器件,2016年开始布局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2019年开始自建涂布(涂布工序系复合功能性材料的核心工序)生产线。
此外,高泰电子说明其2019年7月终止独立董事制度事项时,表示中止独立董事制度主要系因上市计划的调整,而其调整上市计划的原因为主营业务产品方面的变化。其中提及,随着行业竞争态势的发展,功能性器件和追溯产品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高泰电子制定了向产业链上游拓展的发展战略,在新材料领域前期研发积累的基础上,2019年高泰电子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计划在常州市武进区购置土地建设新材料生产基地,但新材料产品研发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且客户认证测试需要较长时间,产品何时能量产尚存不确定性,高泰电子对未来几年的业绩能否保证持续稳定的增长有所顾虑。
由上可知,高泰电子原主要生产销售电子级追溯产品、复合功能性器件,因主营业务产品领域竞争越发激烈而向上游布局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
1.3 复合功能性材料行业系完全竞争市场,复合功能性材料产销量、发明专利数量均不及其同领域的同行
据签署于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高泰电子列举的6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华科技”)、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邦股份”)是其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的可比公司,隆扬电子(昆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扬电子”)是复合功能性材料和复合功能性器件领域的可比公司,其他3家公司则是复合功能性器件及电子级追溯产品领域的可比公司。
而据世华科技签署日2020年9月24日的招股书,其所处的功能性材料行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3M、Nitto、Tesa等国际知名品牌为代表的材料领域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国内功能性材料行业整体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的格局。行业内中小型企业数量多且较为分散,该类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不难看出,复合功能性材料行业系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
再看高泰电子,其复合功能性材料的产销量或不及可比公司。
据签署于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高泰电子并未披露其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或市场占有率。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高泰电子的复合功能性材料的产量分别为56.29万平方米、138.43万平方米、196万平方米、58.06万平方米,销量分别为55.76万平方米、135.13万平方米、213.58万平方米、59.43万平方米。
据世华科技定期报告,世华科技复合功能性材料主要包括电子复合功能材料、光电显示模组材料和精密制程应用材料。2022-2023年,世华科技的功能性材料产量分别为3,533.74万平方米、2,772.04万平方米,销量分别为3,566.42万平方米、2,695.51万平方米。
此外,方邦股份定期报告显示,方邦科技主营业务为高端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磁屏蔽膜。2022-2023年,方邦股份的电磁屏蔽膜产量分别为367.51万平方米、339.15万平方米,销量分别为346.17万平方米、341.8万平方米。
显然,2022年,高泰电子的复合功能性材料产销量,远不如同领域的可比公司世华科技、方邦股份主要产品的产销量。
需要指出的是,复合功能性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据签署于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截至2023年9月15日,高泰电子拥有现行有效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61项。
其中,高泰电子拥有的16项发明专利中,14项的申请日期是在2020年及之后,占发明专利总数的比例为87.5%。同时,高泰电子拥有的61项实用新型专利中,31项的申请日期是在2020年及之后,占实用新型专利总数的比例为50.82%。
在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进行比较时,高泰电子选取发明专利数量进行比较,而未提及专利总数。其中,世华科技、方邦股份、隆扬电子、东莞市达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瑞电子”)、深圳市鸿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富瀚”)、深圳市博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硕科技”)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58项、46项、17项、12项、6项、85项。
即从发明专利数量来看,高泰电子在6家同行中“向后看齐”。其中相较于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的同行而言,其发明专利数量或“垫底”。
不难看出,高泰电子称,因功能性器件及追溯产品领域竞争加剧,其向上游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拓展,2016年开始布局复合功能性材料领域。需要指出的是,2019-2022年期间,高泰电子复合功能性材料收入增长额占营收增长额超七成。向上游拓展的另一面,高泰电子的复合功能性材料产销量或远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而其发明专利数量也不敌复合功能性材料的同行业可比公司。此情形下,高泰电子复合功能性材料业务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值得关注。
二、东莞明翔或系同业企业却被称作“舒杰广的企业”,与实控人外甥舒杰广的关系待解
上市规则明确指出,发行人应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及完整。2022年3月即在高泰电子申报前,高泰电子实控人叶健外甥舒杰广“突击”辞任高泰电子东莞分公司负责人职务。研究发现,一家位于东莞的企业的业务或与高泰电子存重叠,与舒杰广的关系待解。
2.1 实控人外甥舒杰广曾替实控人代持,2022年3月或“突击”辞任东莞分公司负责人
据签署于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2006年3月,高泰电子由邓安进、王慕青共同出资设立,两人出资比例分别为47.5%、52.5%。其中,王慕青系叶健好友,系代叶健持股。截至签署日,高泰电子由叶健、汪义方夫妇合计控制96.3396%股权。叶健、汪义方夫妇为高泰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除了好友王慕青,在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叶健还曾委托外甥舒杰广、姐夫程景孟代其持有高泰电子股份。
可知,舒杰广是高泰电子实控人叶健的外甥,曾代叶健持有高泰电子的股权。
据签署于2023年11月8日的招股书,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以下简称“东莞分公司”)是高泰电子2017年12月设立的下属分公司,为高泰电子东莞办事处。
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2年3月25日,高泰电子的东莞分公司的负责人由“舒杰广”变更为“蔡晓艳”。
另外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查询日2025年1月23日,由高泰电子申请的“一种可折叠标签材料”等超20项专利的发明人均包括“舒杰广”,上述专利申请的时间期间为2014-2017年。
据公开信息,2021年8月26日,高泰电子进行辅导备案,并在2022年6月递交上市申报材料。
也就是说,舒杰广曾参与高泰电子专利的研发,于2022年3月即在递交申报材料三个月前,辞任高泰电子东莞分公司的负责人。
2.2 东莞明翔的业务或与高泰电子存重叠,且与舒杰广控股的明翔电子曾位于同一层楼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22年4月27日,明翔电子由舒杰广单独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