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香飘飘第二增长曲线未现业绩承压实控人28天减持4次


研究员|李珍蒙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7月11日,香飘飘(603711.SH)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根据预告,今年上半年香飘飘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1亿元,同比增长36.0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4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8000万元。

在线下奶茶已经进入“大乱斗”的情况下,作为国内奶茶界“前辈”,香飘飘还有能力在眼下竞争激烈的新茶饮市场中与“后辈”们过过招吗?

01

3亿神话不再,冲泡奶茶式微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多杯,能环绕地球一圈,连续七年,全国销量领先”,香飘飘那熟悉的广告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但在消费者的购物车里,似乎早已没有了香飘飘的位置。甚至在一部分年轻消费者中,香飘飘也成为了他们的童年回忆,而当一个快消品牌逐渐成为一段回忆的注脚,其在市场中的暗淡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香飘飘目前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情况。


追溯香飘飘近十年来的业绩情况来看,2013年-2015年,香飘飘在收入端经历了持续下滑,2015年也成为香飘飘营业收入最低的一年,但同期香飘飘的利润正稳步增长;2015年-2019年,香飘飘业绩爆发,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利润端继续增长,但整体表现较为平淡;近三年来,不管是收入端还是利润端,香飘飘都下降明显。

以2022年年报来看,2022年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31.28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9.76%;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8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05%。

对于营业收入下滑,香飘飘在年报中解释称系“外部环境影响,销量下降所致”。

分产品来看,香飘飘目前主要有两类产品,分别是冲泡类产品与即饮类产品,近三年来,此两类产品的收入均呈现下降趋势。2020-2022年,冲泡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67亿元、27.76亿元、24.55亿元;即饮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7亿元、6.43亿元、6.38亿元。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近三年来核心业务的冲泡类产品销量持续下降,由2020年的4559.09万标箱降至2022年的3517.76万标箱,而即饮类产品整体出现了小幅度增长,但并无法填补冲泡类产品的销量缩水的事实。

02

“第二曲线”仍未显现,实控人持续减持需关注

2017年香飘飘登录上交所,它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奶茶第一股”,发展势头迅猛,但当时市场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喜茶在2016年拿到1亿元融资后,于2017年开下了首家上海分店,开业当日喜茶排队盛况引发热议,而雇人排队、饥饿营销、新式茶饮发展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也在网上引发讨论。

图片来源:微博

同年,奈雪也获得了1亿元的A轮融资,COCO则是线下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新式茶饮开始崭露头角。

2018年上半年,香飘飘营收实现55.38%的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78.92%,反差巨大,这也是香飘飘首次出现如此大的降幅。对于亏损,香飘飘在后来解释称,是由于“持续加大了对液体奶茶的品牌广告费用、渠道推广费用、销售人力费用等资源投放”。

为了丰富产品线同时也是为了应对线下鲜奶茶的竞争,香飘飘在2017年开始拓展即饮式产品,并试图以此为未来第二增长曲线,2018年推出“MECO 蜜谷”品牌果汁茶,进一步将产品拓展到果汁茶领域。


为了推广新品,香飘飘大量投入进行营销宣传,2017年香飘飘销售费用为6.17亿元,2018年迅速扩大至8亿元,在2019年达到9.67亿元的历史最高值,当年香飘飘的净利润也仅3.47亿元。随后虽然销售费用整体出现下降,但对比起研发费用,仍是远远超过其金额,5年间研发费用总额仅1.19亿元。

根据最新的情况来看,为了进一步推广即饮新品,香飘飘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销售费用的投放力度。在7月10日的投资者问答中,香飘飘称“公司的兰芳园瓶装冻柠茶,今年2月起在部分城市的线下渠道陆续铺货试销。结合前期试销的表现,在广东地区、北京、武汉、长沙等地,逐步加大费用投放力度。”

以目前业务结构来看,冲泡类产品仍是香飘飘的绝对核心产品,2022年即饮类产品收入占比刚刚超过20%,想要以此为第二增长点可能尚需时日,业绩下行的阵痛或将继续持续。

在此情况下,实控人的持续抛售股份显得尤为值得关注。


今年5月15日-6月12日,仅相差28天,尚不足一个月,但香飘飘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杭州志周合道在28天内连发5次减持公告,大量减持套现,往前追溯,在2022年12月,杭州志周合道便已经开始了减持。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进行估算,预计蒋建琪及其家族在5月开始的持续减持中套现超过2.1亿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