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招商银行从理财到中间业务努力避险 非息收入下降趋势扩大


文|小梨 编辑|LEE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业内“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成绩不能说令人大跌眼镜,但也着实做不到令广大看好招行的投资者满意。

上半年招商银行的营业收入1784.6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757.52亿元,同比增长9.12%。其中净利息收入1,089.96亿元,同比增长1.21%;非利息净收入694.64亿元,同比减少2.71%。

虽然利息收入稳住了,但是非息收入的下降趋势相比半年前反而更大了,而且没有就此打住的迹象。

01

理财产品踩雷房地产

近日,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买银行理财的踩雷经历,“中招”的产品正是一只名为招银理财招睿卓远1号的理财产品。


从这位网友分享的历史收益率来看,该产品截至8月18日近一个月的收益率为-4.16%,走势也是持续亏损。

翻开这只产品的理财报告,可以看到它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评级为PR3、为中风险的平衡类产品。

据该网友表示,“对一个90%债券、只有10%权益仓位的固收+产品来说,突然出现近3%的波动大概率事出有妖,赶紧点开报告,前十大持仓里赫然有碧桂园的债券”。

这样看来,该理财产品的亏损与踩雷房地产不无关系。


这只债券本来将于9月2号到期,但现在由于公司的问题无法兑付、碧桂园给出的方案是债务到期偿付利息,本金展期三年分期付款。

对于这一消息,摆在投资者的选择一般是赶紧赎回避免更多损失、另一方面招商银行则要自负盈亏、同时理财产品的规模大幅减少也会影响其收入。

事实上,在经历了去年的大规模破净潮后,招商银行就已经受了内伤。

从公开数据来看,去年年底时,其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在2022年11月、12月分别环比下降4.88%、5.60%;年理财产品余额2.67万亿元,同比下降3.96%。

今年5月,为了挽回市场口碑和吸引投资者,招商银行旗下招银理财发行的一款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宣布,当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将暂停收取管理费,高于1元后再恢复收取。

这在普通权益类理财产品中为首例,更意味着从此投资经理需要与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而上月底招商银行的半年报已经发布,我们可以从中看看此举的初步成效究竟如何。

02

中间业务陷入增长困境

通过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53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24%;营业收入25.92亿元,同比下降18.64%;实现净利润16.60亿元,同比下降19.65%。

不过据招商银行称,其理财产品余额较一季度末增加了726.22亿元;其中新产品余额2.44万亿元,占理财产品余额的96.44%。

这也许意味着招行给出的“内卷”奇招有了成效,但告别“躺赢”的措施也对其投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就难以盈利。

不过子公司的业绩反映在招商银行的财报中,只是众多业务中的小小一部分,半年报内容显示:“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0.15亿元,同比减少5.11%,主要是招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同比下降。”

无独有偶,招商银行除资产管理以外的其他中间业务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据招商银行给出的重点项目分析,其中对财富管理及其他业务收入减少的原因分别做出了解释。

其中,财富管理业务除代销保险实现了增长,其余代销理财、代理基金、代理信托计划、代理证券交易等细分项目收入的下降原因大致都可以归因于“规模的下降以及费率的降低”。

除此之外,托管业务佣金、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下降的原因也大差不差。可见不止招银理财这一子公司,招商银行还有很多其他业务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验。

但不要忘记,招商银行银行之所以被称作“零售之王”,正是其在行业中零售业务遥遥领先、在私人理财上更是具备了相当的优势。


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作为零售金融的重要部分,招商银行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却并不佳。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69.46亿元,同比减少10.21%,同比减少金额达19.27亿元。

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招商银行上半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70.91亿元,同比减少11.82%;非息净收入、营业总收入同步下滑,分别同比减少2.71%、0.35%。

归根到底,招商银行在理财业务的硬实力还是需要提升。“破净不收费”的措施固然打破了陈规,但相比起来投资者当然更希望能够盈利。本文最初招银理财产品踩雷碧桂园的例子就说明了,投资能力才是实现双赢的硬道理。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