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财报观察| “专业+科技”金融赋能 宁波银行三季报稳中向好

图片1.jpg


作者|睿研金融组 编辑|LEE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在大环境让利和降息大周期的背景之下,盈利被压缩对银行业来说是共性的挑战。然而,宁波银行却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令市场感到惊喜,让投资者眼前一亮。

10月31日,宁波银行对外披露2023年度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资产总额26,702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49亿元,同比增长12.55%,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480.57%,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业内较好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不良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是A股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连续15年不良率低于1%的银行。

多元化利润中心战略成效显著

在穿越周期的时候,多点开花肯定比一点开花更稳固,这点大家都知道。


宁波银行始终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利润中心,目前在公司本体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方面,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利润中心。

2023年前三季度,各利润中心协同推进,发展良好,依托“专业+科技”的金融赋能体系,持续钻研客户生命周期经营逻辑,推动公司商业模式升级优化。

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2.35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49亿元,同比增长12.55%。公司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94%,继续保持行业较好水平。

在宁波银行的盈利构成中,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占比不断提升,非息收入占比也整体保持增长,正在增强盈利创收的可持续性。公司前三季度非息收入占比36.05%,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资产规模节节攀升

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各项核心业务数据也都在报告期内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26,702.28亿元,比年初增长12.85%;各项贷款12,167.84亿元,比年初增长16.33%;各项存款15,852.54亿元,比年初增长22.22%。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通过持续发力消费信贷,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2023年前三季度,个人贷款较年初增长21.14%,实现逆势增长。

在存款增速方面。报告显示,宁波银行第三季度存款增加2882亿,较年初增长22.22%,其中,个人存款增长44.08%,增量贡献达到43%。

在对公业务方面,宁波银行坚持“专业+科技”的金融赋能体系,持续钻研客户生命周期经营逻辑,围绕客户结算、融资等资金流,迭代优化“五管二宝”、企业APP等产品,解决客户痛点。在对私业务方面,持续做大基础客群,发力财富管理、信用卡、消费信贷等业务生态,深度绑定客户使用习惯,实现客户资金的闭环管理。

坚守风险控制能力底线

面对外部经济形势严峻的挑战,宁波银行始终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控理念,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始终坚持风险垂直化管理,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宁波银行商业模式转型成效逐步显现,RWA(风险加权资产)增速逐渐慢于总资产增速,规模增长对资本的消耗减少,朝着内涵集约化经营迈进。2023年前三季度,RWA(风险加权资产)17364.84亿,较年初仅增长11.95%,增速低于总资产12.85%的增速。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2.70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贷比3.66%,拨备覆盖率480.57%,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较优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据相关券商研报表明,宁波银行在业内是很稀缺的。首先,它的风控能力坚实、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多个利润中心均能提供业绩支撑很稀缺;其次,宁波银行体制机制也很优秀,市场化程度高;还有着前瞻的量价摆布能力、审慎的风控能力,并且均经历了周期考验,所以券商们看好宁波银行的持续高成长性。

蓝筹提示:整体来看,宁波银行一如既往,稳中向好。业绩优异的背后,是宁波银行坚守主业、稳步实施“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依托“专业+科技”的金融赋能体系,走出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