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富时,宗庆后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摘要:被曝进入医院ICU抢救三天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内容来源| 凤凰WEEKLY财经

作者| 汪东亚 

被曝进入医院ICU抢救三天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2月25日上午,娃哈哈集团发布官方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宗庆后上一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已是十年前。

2013年4月15日,福布斯华人富豪榜出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身价116亿美元夺得内地首富,在全球华人富豪中排名第九。

宗庆后是十大华人富豪中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富豪,且与泰国的酿酒巨头苏旭明是仅有的两个通过食品、饮料、酒水等快速消费饮品赚钱的富豪,被称为“舌尖上的富豪”。

最近十年中,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即使在娃哈哈的大本营浙江,宗庆后的风头,也被马云所取代。

对以实业发家的娃哈哈和宗庆后来说,看似在互联网大潮的席卷中不断远离市场焦点,但一直以独特的理念和精神影响着中国企业家们。

或许是与地产、建筑等行业相比,快速消费品行业与官方权力范围距离较远,使得宗庆后得以相对超脱。

从2003年起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宗庆后围绕民生福利、企业税负等问题提出过多项议案和建议,认为“企业家有责任帮助员工致富”,同时也呼吁政府在税负、审批等方面减轻企业负担。

1

企业家有责任帮员工致富

1987年,时年42岁的宗庆后拿着借来的14万元钱,接手一家校办工厂,开始掘取人生第一桶金。23年后,他依靠勤恳和专注,以534亿元净资产首次登上2010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座。

在精心打理自己的财富帝国之外,宗庆后还热心政事。从2003年开始,他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但始终刻意与官场保持距离,用他自己的话说:“赚钱的想要去当官肯定不会有好日子。”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宗庆后递给《凤凰周刊》记者的个人名片上,除了娃哈哈当家人的身份介绍之外,还缀有另外两个身份头衔:一个是“高级经济师”,另一个是“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当时的大陆首富,宗庆后也是当时最富有的人大代表。

2003年,宗庆后首次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将登上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殿堂视为巨大的荣誉,非常认真地履行代表职责,在第一个五年任期内,一共提交各类议案和建议30多件。

宗庆后在2008年和2013年又连续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有媒体统计,在历年所有参会的企业家代表中,他的建议和议案数量一直是最多的。2011年两会,宗庆后拿出了17条建议和1条议案,涉及高房价、高物价、用工荒等诸多事项;2013年两会,他仍旧重点关注民生,提议城镇居民均应享有一套经适房、免征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娃哈哈集团自己建有廉租房供员工居住,他说,“企业家有责任帮助员工致富”。

尽管当了十余年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并不热衷于与官场中人打交道。

他对《凤凰周刊》说:“企业家应该懂政治而不能参与政治中。当官就是当官的,赚钱就是赚钱的;当官的想要去赚钱,肯定得坐牢;赚钱的想要去当官,肯定也不会有好日子。”

在浙江,100年前有个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但是对于这位同乡,宗庆后并不认同,他觉得胡雪岩是依靠官商勾结发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发财发在当官上,死也死在当官上。

也许是有鉴于胡雪岩的悲剧,宗庆后有意与官场保持一点距离,浙江商界意在结交人脉关系的一些高层聚会,他几乎不去,感觉“花头花脑的,浪费时间”。

不参加活动,不代表宗庆后无视官方的存在。能够获得官方的认可,宗庆后显然是非常在意的,并不惜大手笔投入。

为商多年,宗庆后最为“专断专行”的一个大手笔是“娃哈哈西进运动”。该项投资导源于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制定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计划,要求沿海富裕省份对口支持重庆三峡地区的产业发展。浙江省政府动员后,重庆地方政府也给予足够的政策优惠,娃哈哈成为第一家响应号召的企业,挺进西部,收购当地三个亏损企业并投资建厂,其中一座工厂的选址正是某浙江省政府某要员的老家。

“就当时经济效应来讲,不应该去投资。”宗庆后后来评价这次西进决策时说,“当时是省政府带我们去的,对口部门都是有任务的,我考虑要回报社会,尽管条件不太好,政府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还是要去完成。”

凤凰卫视访谈节目有一次专访宗庆后,找到了他两次公开流泪的画面,一次是在1992年获杭州上城经济开拓者,一次是2002年获杭州市突出贡献奖,两次政府颁奖,他都感慨流泪。

宗庆后在节目中说,自己从校办企业做起,学校的管理者不懂生意,想要做好生意,就会让管理者觉得不听话;同样的道理,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上缴税收越来越多,但也有人会觉得他不听话,直到获得政府嘉奖和肯定,才算是得到认可了。

2

建议减轻私企税负

2009年,宗庆后曾在《中国改革》杂志署名刊发过一篇文章,称“改革开放30年,前10年是在探索,真正的发展是在后20年。”

他将促成发展的关键因素归为两个:第一个是邓小平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调动了社会精英的积极性;第二个是《宪法》规定私人可以拥有财产,这使得大家有积极性、有责任心去创造财富。文章最后回到现实中国,“现在,对民营企业还是有一点歧视,总以为它是私人的企业,没有把它看成是社会的企业。”

2013年全国两会上,宗庆后的建议主要有两条:减轻私企税负;减少政府审批。

他以自己熟悉的食品生产准入举例,一个食品企业,除了厂房、设备建设需要大量时间外,还至少要花大约三四个月时间去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不仅如此,如果同一设备生产另一类产品又要新一轮申领程序,耗时又耗力。

宗庆后手里握着近百亿元的现金流,他必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开辟新的战场,但行政审批制度给民间投资以很大限制。

他直言,审批制度虽经多轮改革,现有审批事项仍然十分庞大,其中有很多暗箱操作,还有中介机构通过审批制度获得了“第二个政府”的“隐形审批权”,弊端十分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宗庆后建议彻底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制度,加强事后监管。

在建议中,他将现行审批制度比喻为准生证,称其只管生不生,“一旦孩子生出,是好是坏、今后养得好不好,我们的审批制度是不管的,也管不了”。

不过,对于新时代有意投资创业的年轻人,宗庆后慰勉有加。他的忠告是:“不要抱怨改革开放之初的好机会都没有了。像美国这么发达,比尔·盖茨不也发展起来了?我们那时候是卖棒冰做起来的,现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机会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多,关键是你要创新。”

身为大陆首富,宗庆后自己的消费少得可怜,没有业余爱好的他曾笑称,自己最多的消费就是每日抽两包烟。

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把一件事做成功的时候,至于财富,他至今还没有“富了”的感觉,首富光环给他带来的好处,也许仅限于一点,那就是“西方国家比较尊重财富,(成为首富后)国外找来投资、合作的机会和信息比较多”。

而在大陆民间,富豪的身份也始终令其被舆论紧盯。

曾经一段时间里,宗庆后家族深陷“绿卡门”。这使得公开场合,宗庆后不得不一再声明自己没有移民国外的打算。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又高调宣示,自己连同女儿、老婆的绿卡都取消了。反过来,他呼吁应该关注资本外流问题,声称民营企业家移民海外是最大的资产流失。

3

家族财富传承遇难题

2013年,年满68岁的宗庆后,按例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他仍旧冲在第一线。

《凤凰周刊》记者问他有没有考虑过退休,他很坚定地回答:“暂时还没有,因为现在还没有感觉老。”

据福布斯中文网统计,与宗庆后同时代的改革开放第一代富豪中,90%以上都已经有交接计划,大部分富豪退出日常经营活动,开始颐养天年,或是退居二线,只担任董事长一职,让孩子在一线担当总经理或总裁职位。

宗庆后属于少数,以当时的状况看,尽管女儿宗馥莉已经在公司任职多年,但年资尚浅,还难以独挑大梁。

宗庆后尽管不服老,但必须承认,他已经开始执行晚年计划——娃哈哈集团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高度集中的管理权力开始下放,而最重要的是将女儿宗馥莉培养为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富二代”,这些接班人大都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出国留学,攻读管理、金融或者与家族企业主营项目相关的学科;回国后入读商学院,广结人脉,接通地气;在公司管理层任职,接受挑战,积累经验,为接班做准备。

宗馥莉出生于1982年,1998年初中毕业后就只身前往美国,进入位于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的圣马力诺高中读书,这是一所严苛的寄宿制学校,提供大学预科课程,小班授课。高中毕业后,宗馥莉进入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主修国际贸易。

2005年学成回国后,宗馥莉开始担任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副主任,4个月后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与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娃哈哈主营的饮料业务以外,广泛涉猎奶粉、香精、机械、包装、进出口等行业。

2007年,宗庆后为女儿设立了杭州宏胜饮料集团,开始“练手”饮品的国内销售。2010年5月,宗馥莉出任新成立的娃哈哈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开始担当重任,管理集团所有进出口业务。

接手娃哈哈进出口公司后,宗馥莉做了两件事,对内整理流程,制定跨部门合作的规章,为品牌国际化理顺后台;对外,她频频出国,参加大量国际展会,把娃哈哈的产品带出去试水。

为让出口业务团队迅速熟悉英美市场的文化、法规和销售渠道,她主动接一些国际品牌饮料的OEM订单,娃哈哈当年销往英美等主要市场出口的OEM和自有品牌饮料、方便食品近千万美元。

不过,2013年时,宗馥莉还只是娃哈哈“少东家”。直到2021年12月,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才开始走向台前。

宗庆后的核心管理团队由几十位一路跟随他打拼的骨干老将组成,宗馥莉只是其中的一员,她有着符合自己气质的年轻人的团队,似乎并不打算将这些老将收归旗下,也不大愿意去跟与父亲平辈的这些叔叔阿姨去请教。

宗馥莉并不讳言与父亲有代沟,两人交流的话题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宗庆后也坦言“愧疚于女儿”——宗馥莉16岁只身赴美国读寄宿学校,作为父亲,他还是因为“罐头出口到美国了,才顺便去看了一下”。

宗庆后承认俩人的“经营理念有一点冲突,她说我土包子”。对于女儿,宗庆后的做法是让她自由发展,“她正在发展海外业务,支持了海外的三个茶饮料。我放手让她去做,她喜欢什么就让她做什么。”

宗庆后和女儿宗馥莉分别是两个群体的代表。白手起家,经历体力劳动的艰苦磨练,从代销汽水做成中国的饮料大王,宗庆后精明而保守的独特个性一直延续到今日,他固执己见,同时保有对市场非常细微的敏感,这种敏感无法从任何课堂上学到。

宗馥莉有着顶级商学院完备的学科训练专业素养,和父亲从泥土里滚打出来的作风格格不入。这种代沟已经成为家庭财富传承的难题。

宗庆后的难题其实也是诸多华人富豪的共同问题。有研究报告分析称,最成功的华人第一代企业家普遍年事已高,面临着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班的问题。


注:本文转载自 凤凰WEEKLY财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