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花了1000亿,李彦宏「死磕」创新

摘要:20年前,互联网行业泡沫破裂,李彦宏刚刚创立百度。20年后的今天,当国内互联网行业再次遭遇寒冬时,百度却实现了健康稳健的增长。于起起落落间穿越周期,百度靠的是什么?

内容来源|豹变

作者|赵若慈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人们对‘风口’的讨论少了一些,对增长的健康度关注更多了。”在第五届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言简意赅地总结道。

追求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高质量”“健康”“稳健”是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频繁提到的关键词。腾讯、阿里、百度等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在追求增长的“持续性”与“性价比”。

对百度来说,在2022年整个经济大环境面临挑战、互联网公司经历寒冬的背景下,其AI的价值正在被市场认可。同时,百度的增长也超出了市场预期。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百度实现营收325.4亿元,同比增长2%;归属百度的净利润达到58.9亿元,同比增长16%。

当大家对百度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的“搜索公司”时,百度的创新业务已经悄悄成为提高其估值的主力。

转折点看似来的突然,但实际上,在十年前百度就开始建立深度学习实验室,率先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正如2021年3月的股东信中李彦宏所说:“最前沿的技术浪潮是等不来的,你必须提前10年、20年去布局。”

如今,花十年时间磨出的这把剑,成为了百度穿越寒冬的武器。

1

反馈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增长

“无论是当年我对互联网的信仰,还是今天我对AI的信仰,是丝毫没有降低的,我仍然认为AI是一个堪比工业革命的大的浪潮,它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今天的几乎每一个行业。”在百度成立20周年的纪录片《二十度》中,李彦宏说道。

在今年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再次提到AI。他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深度学习算法,“这个技术能够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够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大的”。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汽车、互联网一样,是划时代的重大创新。现在,百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人工智能的发展。百度在2022年三季度财报中提到,非广告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受百度智能云及其他AI驱动业务的推动。

虽然“降本增效”是近两年互联网行业关键词,但百度仍然在研发投入方面毫不手软。2022年三季度,百度研发投入58亿元,其中核心研发投入占核心收入比例连续8个季度超过20%。据统计,近十年来,百度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百度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超过2.2万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超过1.6万件,中国授权专利超过4600件。百度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均排名国内首位,并已连续5年蝉联榜首。

2022年12月底,百度智能云发布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AI基础设施“AI大底座”,并全面升级25项产品和技术。“AI大底座”的IaaS层整合了百度的自研芯片“昆仑芯”,PaaS层则整合了百度两大核心自研产品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和百度文心大模型。

可见,百度的增长源于对科技创新的长期坚持,那创新又从何而来?

李彦宏给出的答案是“反馈驱动创新”。在找准大方向之后,基于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摸着“反馈”过河,这是百度创新的来源和动力。产品按照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更新迭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以百度昆仑芯为例,目前它已经在互联网,工业质检、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场景均有规模落地场景案例。昆仑芯在行业中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超越同类产品,是因为它已经为百度的搜索服务优化了十年。

“百度的搜索服务,每天响应几十亿次真实的用户使用需求,每天进行1万亿次深度语义推理与匹配,能够提供最真实、最及时的反馈,从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和芯片的优化。”李彦宏在演讲中介绍。

“反馈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增长”是百度逆流而上的底层逻辑。

2

“长期主义”如何实现?

过去几年里,百度面对的也许是短期业绩承压、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及外界的质疑。而从财报数据的表现来看,百度正在进入技术红利兑现期。

对百度来说,不仅要增长,更要持续、健康的增长。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长期主义”?

首先,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擎在2022百度热AI营销峰会上提到的:“想要实现长期主义,就需要从旧的传统商业逻辑转向具有人文关怀的新商业思维。”百度的“反馈驱动创新”便是如此,从市场、企业、用户的反馈中不断更新迭代,关注用户真正的需求,通过“长效经营”实现长期主义。

比如,“养老”一直是当下重要的社会命题,百度自2020年开启AI助老项目,目前已经发展成AI终端(小度)+基层管理后台+数据中控的整体方案,覆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大场景。抛弃复杂的按键,老人们只需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就能与小度互动,使用健康管理、娱乐陪伴、社区点餐等养老服务。

另外,实现长期主义,最终需要将技术落脚于产业。只有为实体经济赋能、将应用深入产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百度智能云就一直将“云智一体,深入产业”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

2021年Q3,百度智能云正式推出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与汽车、电子、能源电力、装备制造、钢铁、化工、水务等超过22个行业的300多家标杆企业建立合作,为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在贵阳、重庆、桐乡、苏州、广州等城市深度落地。

在2022年,百度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2.0时代,已经累积超过200个工业解决方案,沉淀了3.8万个工业模型,覆盖质量管控、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生产制造等9大领域。苏州生益科技公司在百度的帮助下已经转型为数字化工厂,使用开物平台的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能源管控等应用,每年创造经济效益可达数百万元。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越来越好,开发和应用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可以进一步为深入产业铺路。

比如百度自研产品飞桨,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目前,飞桨凝聚了535万开发者,服务20万家企事业单位,基于飞桨创建了67万个模型,已经构建起一个繁荣的深度学习生态。飞桨已经除了在百度搜索 、信息流等自身业务中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也已经在金融、能源、工业制造、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落地。

李彦宏曾经表示:”中国的科技发展一定会走到世界前沿。而这条路,需要很多‘石块’铺就。百度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块‘铺路石’。” 

3

于起起落落中穿越周期

长期主义,意味着起起落落是必然。

回顾1999年年底,李彦宏放弃硅谷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优厚待遇岗位,踏上了回国创业的航班。但李彦宏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而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模仿美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导致很多人并不看好国内的互联网企业。

“我一回来人家就说没机会了,三大门户都已经妇孺皆知了,你还有什么好做的?但我觉得搜索还没人认真去做过。等过了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了,所有人连互联网都不看好了。但那个时候,反而沉淀出来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李彦宏在一次直播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经历。

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市场并没有想到百度、腾讯、阿里等等互联网公司能走出来,并且成就了国内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

最近几年,互联网公司再次面临寒冬。对所有互联网公司来说,起起落落无法避免,挑战依旧存在,百度也是一样。

尽管百度智能云已经初具规模,但李彦宏坦承:“实体经济很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尚未完成,而数字化本身并未能够带来效率的明显提升。智能化的广泛渗透还需要时间,智能化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拉升作用还没有成为广泛共识。因此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还需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时间。”

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底我国共有企业4842万户,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根据近日埃森哲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2018年转型成效显著的中国企业比例为7%,2021年则一跃提升至16%。今年的领军企业占比数值为17%,相较去年仅提升一个百分点。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成熟且固化的业务模式,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由于技术限制、资金投入因素,多数中小企业都存有“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顾虑。

百度创新板块的业务智能汽车同样面临挑战。

百度从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2022年,萝卜快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2022年Q3,萝卜快跑共提供47.4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311%,环比增长65%。截至 2022年三季度末,萝卜快跑向公众提供的乘车次数已累计达到140万,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的地位。

然而,从自动驾驶整个行业来看,目前自动驾驶车辆产业链的伦理法规还不够成熟,对消费者而言上牌、运营收费、事故责任认定等都还比较模糊,大规模落地似乎还需要时间。

但积极的一面是,挑战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IDC报告显示,全球AI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增长至2218.7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场,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预计中国市场规模将以24.4%的CAGR增长,有望在2025年超过184.3亿美元。

在今年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表示:“三年前,我们宣布五年内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目前已培养了超过300万。未来,百度会投入更多资源。”并且再次强调了“创造者们将迎来属于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

对于早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的百度来说,十年磨出的“智能”剑才刚刚显露出本领。尽管前方依旧不是平坦之路,但在寒冬之后,百度展现出的技术韧性或许会帮助其穿越周期,找到增长的真正动力。

注:本文转载自 豹变,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