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南方基金:薪酬行业顶流,基民却亏哭了

摘要:如果没有过年前大盘的强势反攻连收三根大阳线,相信很多人这个年都过不好。

如果没有过年前大盘的强势反攻连收三根大阳线,相信很多人这个年都过不好。

但相比于2023年全年的走势,这点幅度的反攻,确实聊胜于无。

过年前,一篇题为《两年亏掉约1.7万亿,谁来为基民负责?》的文章刷屏。文章提到了几个数据:

国内有10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3000多位基金经理,管理着1万多只基金产品,过去两年“帮”基民亏掉了接近2万亿。

但同时,基金公司轻松拿走管理费1400多亿。

对这几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有人评论:“简直快赶上电信诈骗了”。

基民们亏得什么也不剩,但基金公司却赚的盆满钵满,连带基金公司的员工都能跟着一起享受较高的薪酬。

鸟叔还是那句话,在向来重视学历背景的金融行业,相对较高的待遇不是什么大问题。

前提是,基金公司真的为基民创造了收益,创造了价值。

但很遗憾,这样的基金公司,真的不太多。

01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深圳本土的老牌公募,南方基金。

南方基金1998年3月在深圳诞生,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基金公司之一,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起始标志。

成立之初,南方基金就被视为行业的开拓者,走在创新前列,首创多个类型的基金产品,还是首批获得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公募基金。2002-2004年,南方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三年排名同行第一。

作为资历最久的老牌公募,南方基金的薪资待遇自然也排在前列。

在应届生的校招公众号【研习社】2023年2月28日发布的一篇名为《南方基金2024届春季校园招聘及薪资待遇》校招推文,对南方基金的介绍是:

南方基金的薪酬水平排在基金行业里前5%,并会根据考核结果在4-5月份调薪。

据介绍,南方基金平均工资在2w/月左右,行业研究员在25w左右,之后涨幅可观。中后台岗位基本工资1.5w,年终奖10个月以上工资,IT部门总包大概26w左右。

如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所说, 基本国内头部的基金公司,如博时基金,富国基金等,除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还有优厚的员工福利待遇:

比如五险一金、补充医疗险、用餐补贴(南方基金还有购物卡补贴)、交通补贴,解决户口等。

据上海证券报在2021年12月12日发布的一篇题为《酸了!“五星食堂”“四点下班锻炼”“安居房”“百万年薪”……这就是别人家的公司吗?》文章介绍:

“在(南方基金)的校园宣讲视频中,同样强调“吃得好”,有健身房以及特色协会活动供员工锻炼身体,以及也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安居房”福利,帮助大家节省财力和精力。”

而平均月薪20K,这还只是南方基金给到校招生的薪酬。

根据网站职友集的公司介绍,南方基金的薪酬水平,在30-50k的占比接近60%,这个薪酬区间,是建立在南方基金2023年的整体薪酬比2022年降低7%的基础之上。

在名为【南方基金工资待遇怎么样】的栏目里,职友集的数据显示,南方基金的月平均工资在36.7K,其中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平均工资相差不大,都在37k+。

此外,如图中所示,职友集的统计样本里,并不包括基金经理等金融一线业务人员。因此,南方基金的实际待遇肯定要比披露的数据更高。

02

曾经,南方基金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作为中国第二个实现管理资产规模破千亿的基金公司,南方基金被业内称作 “黄埔军校”,多名大公募基金公司的当家高管均出自南方基金,包括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王宏远、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鹏华基金总经理邓召明。

但南方基金近几年的表现却难言优秀。

2023年南方基金多只产品宣告清盘,包括南方季季享90天滚动持有、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南方瑞利、南方固元6个月持有、南方誉隆一年持有、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连接等。

截至2月18日,近一年南方基金旗下亏损30%以上的基金24只,其中,有2只基金亏损40%以上。

如图所示,亏损排名靠前的,也包括了南方基金的老将——史博管理的南方新能源产业趋势混合A、C,亏损幅度也接近40%。

史博,是基金行业的老将,1998年加入公募行业,其职业生涯囊括了中国公募基金史的全部,是国内少数经历过2008和2015年完整牛熊周期的基金经理。

据媒体报道,2015年大股灾时,史博管理的南方新优享年收益71.36%,南方绩优成长A稍低一点达到了年化59.49%的收益。

据天天基金史博的个人页介绍,其在2009年10月加入南方基金,现任南方基金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权益)、资产配置委员会主席、境内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国际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公募业务协同发展委员会副主席。

但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2021年以来的战绩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据天天基金数据,2021年以来,由他担任基金经理的6只基金,全部录得较大幅度的亏损,明显跑输行业。

如上图所示,史博目前在管的总计6只基金中,亏损幅度排倒数第一的,为南方新能源产业趋势混合A/C,达到了-47.21%和-47.99%,跑输同类平均表现。

亏损排倒数第二的,是曾经的日光基——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混合A/C,亏损幅度分别达到了-35.21%和-36.37%。

南方兴润价值成立于2021年2月3日。在发行期间,它仅用一天时间就轻松募集到了上限150亿元,成为典型的“日光基”。

但南方兴润价值申购的时候有多风光,现在的表现就有多拉跨。

截至2月18日,南方兴润价值A类累计收益率为-35.21%,净值为0.6470元;C类累计收益率为-36.37%,净值为0.6363元。

这样糟糕的表现,也让很多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

据天天基金数据,从2022年1季度封闭期结束至今,南方兴润价值A连续八个季度处于净赎回状态。其中,在2022年3月,基金封闭期结束的当季净赎回高达17亿份。

据天天基金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单南方兴润价值A这一只基金,自2021年成立以来累计亏损就42亿元。

要知道,截至2023年四季度南方兴润价值A的基金规模也就44亿,亏损金额接近于基金规模,相当于史博管理三年,亏掉了一只了兴润价值A。

但巨额的亏损,一点也不影响南方基金高额管理费的收取。据天天基金数据,自成立至2023年上半年,南方兴润价值A贡献了3.8亿元的管理费。

而南方基金表现不佳的,不止史博一个。

据公开资料,南方基金另一名头顶光环的基金经理茅炜,目前在管产品数为5只,合计管理规模为113.43亿元,为南方基金主动权益板块仅有的4为百亿级基金经理之一,任职期间最佳回报达174.75%。

但在2023年全年,茅炜在管的5只产品中,年内收益率最低的则为南方成长先锋混合C,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内收益率为-31.19%。

与史博的南方兴润价值一样,南方成长先锋混合成立之初,也曾是南方基金的一只“王炸大单品”。据相关媒体报道,募集时一度形成45万人疯抢的局面——从而一天完成321亿的资金募集,开局即巅峰。

但好景不长,在近两年行情的摧残业绩基金经理的管理之下,该基金规模已下降了86.19%。

与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成立后的三年间南方成长先锋混合却为南方基金带来超5亿的管理费。

从南方基金的现状来看,虽然基金经理的战绩不尽如人意,但南方基金的管理费却没少收。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1年南方基金的管理人报酬为53.32亿元,2022年为50.44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4.19亿元。

结语

基金行业的乱象,根源在于基金公司的利益和基民的利益,某种程度上是相悖的。

首先,占据基金公司收入80%的管理费收入,是固定费率*基金资产,跟规模挂钩。简单理解就是规模越大,管理费越多。

且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旱涝保收。基金是赚钱还是亏钱是基民关心的问题,不在基金公司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就导致基金公司天然地就有做大管理规模的动力,而缺乏做大收益的动力。

这可能才是我们至今看到那么多基金公司在自家发行的基金巨亏之后还依旧活得非常滋润的根本原因。

随着基金公司的高薪被市场和基民持续质疑,监管也开始出手。

自7月份以来,证监会公布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安排,进入8月份,以南方基金为首的50多家基金公司相继宣布降费,参与的基金近2000多只。

且降费只是第一步。

2022年的《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中已经明确,鼓励基金公司采用股权、期权、限制性股权、分红权等与公司长期发展、持有人长期利益相绑定的多样化激励约束措施,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可以看到,监管的态度非常明确,试图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引,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基金投资生态,让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投资者风险与利益共担。

内容来源: 花椒财经


AI财评
南方基金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基金公司之一,曾以创新和资产管理规模领先行业。然而,近年来其业绩表现不佳,多只产品清盘,亏损严重,尤其是老将史博管理的基金亏损幅度接近40%。尽管如此,南方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依然丰厚,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收取管理费超过127亿元。这种现象揭示了基金行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基金公司的利益与基民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基金公司通过管理费旱涝保收,而基民则承担投资亏损的风险。监管层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如降低管理费率,并鼓励基金公司采用长期激励机制,以促进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这些改革措施有望推动基金行业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注:本文转载自花椒财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