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又收5张罚单!去年56项违规、被罚2.25亿、业绩首次下滑,中信银行高层集体减薪

摘要: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发布了对中信银行的3张罚单,处罚对象为中信银行三家支行及支行行长。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发布了对中信银行的3张罚单,处罚对象为中信银行三家支行及支行行长。5月至今,中信银行累计收到5张罚单,总罚款金额为242万元。去年,中信银行合计被罚2.25亿元。

从中信银行2023年年报来看,该行的业绩很难说没有受到处罚影响。2023年中信银行营业收入2058.96亿元,比上年下降2.60%,这是该行时隔14年来营收首次下滑,而其曾一度领跑市场的信用卡业务也出现颓势。

此外,中信银行还披露了高管2023年薪酬情况,该行500万以上年薪的高层,去年都大幅减薪。主要高层中,除了董事长方合英没有从中信银行领取薪酬外,其他高层薪酬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薪。

今年已收5张罚单

去年被罚2.25亿元

6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发布了对中信银行的6张罚单,处罚对象为中信银行三家支行及支行行长。

其中,涉及的三家支行为:中信银行乌鲁木齐青年路支行、中信银行乌鲁木齐北京路支行、中信银行乌鲁木齐南湖北路支行;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审核不严、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账户、贷款资金回流至借款人。

三家支行共计收到罚款97万元,与此同时,作为相关责任人,时任中信银行乌鲁木齐南湖北路支行行长王彦斌、时任中信银行乌鲁木齐青年路支行行长李翔、中信银行北京路支行行长王清海均被警告,并分别被罚款5万元、7万元和5万元。

近期来看,中信银行还有两次处罚。

5月7日公布的罚单显示,中信银行洛阳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检查不到位等相关违法违规事实被罚115万元。

5月10日,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五条、第七十三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被罚30万元。

梳理发现,5月至今,中信银行累计收到5张罚单,总罚款金额为242万元。

此外,去年1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信银行涉56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涉及贷款、票据、存款、理财、信用卡管理等多种业务。中信银行总行被罚1.52亿元、没收违法所得462.59万元,分支机构被罚6770万元;罚没合计2.25亿元。

尽管合规问题十分突出,但在2024年一季度报中,中信银行仅提到过一次“合规”。其在普惠金融业务中表示,将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推进年度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智能风控平台升级,全力推动本行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对此,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合规是银行经营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护客户的利益至关重要。因此,中信银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其业务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并加强内部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14年来营收首次下滑

信用卡业务出现颓势

从中信银行2023年年报来看,该行的业绩很难说没有受到处罚影响。

中信银行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信银行营业收入2058.96亿元,比上年下降2.60%;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6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91%。从规模上看,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突破9万亿大关,达到90524.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1%。

虽然资产规模上中信银行表现良好,但中信银行的业绩下滑实属罕见。通过梳理过往年报发现,自从2009年,中信银行营业收入录得-2.11%的同比下滑后,其营收每年均能保证一定的增长,这也是其时隔14年来首次迎来类似的情况。

此外,中信银行虽净利润有所增长,但增速上已明显放缓不少。2021年和2022年,中信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41亿元和621.03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6%,2022年则略有下降,降至11.61%。如今,中信银行净利润增速再缩减至7.91%,已经连续3年下降。

据年报,中信银行营收之所以下滑,主要受净息差和净利差双降,以及付息成本上升有关。其中,净息差为 1.78%,比上年下降 0.19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75%,比上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信银行的净息差自2020年度达到了2.26%后便一路下行,2022年为1.97%,到2023年降至1.78%,已连续下滑3年。对此,中信银行则称,资产端收益继续较快下降,主要为LPR利率持续下调、市场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存量个人按揭贷款利率下调等因素所致。

而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中信银行“零售第一”的战略效果亦不太理想。在最新年报中,中信银行也披露了零售金融业务所带来的成绩。2023年,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为4.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信贷规模2.2万亿元,私行管理资产也站上万亿台阶。

据了解,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曾一度领跑市场,且在2021年,中信银行又提出“零售第一战略”,但时过境迁,作为零售板块主力的信用卡业务近年来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594.21亿元,同比下降0.67%。

究其原因,或主要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缩水,该数值2023年高达约2.72万亿元,同比却下降2.73%。

事实上,中信银行的发卡量增速自2019年便开始放缓,2019年至2023年该行信用卡发卡量增速分别为24.26%、11.16%、9.40%、5.21%以及8.37%。

高层集体减薪

500万以上年薪高层“清零”

中信银行在年报中还披露了高管2023年薪酬情况,该行500万以上年薪的高层,去年都大幅减薪。主要高层中,除了董事长方合英没有从中信银行领取薪酬外,其他高层薪酬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薪。

行长刘成去年减薪323万元,领取235万元;

纪委书记肖欢减薪328万元,领取211万元;

副行长吕天贵减薪315万元,领取223万元;

副行长谢志斌减薪287万元,领取223万元。

这些高层在2022年薪酬都超过500万元,2023年薪酬都是腰斩不止,完成了“清零”。

此外,董秘张青减薪200万元,领取187万元;业务总监刘红华减薪196万元,领取183万元;副行长兼财务总监王康减薪194万元,领取223万元;副行长胡罡减薪108万元,领取223万元。

副行长郭党怀减少11万元,还有182万元。业务总监陆金根减少37万元,还有187万元;职工代表监事李蓉、程普升、曾玉芳减少幅度也有限,都超过百万元。只有职工代表监事陈潘武加薪121万元,至199万元,得到大幅提升。

总的来说,2023年中信银行所有董监高(包括独立董事)总薪酬是2910万元,比2022年的5460万元,要少2550万元,人均从237万元减至121万元(包括独立董事在内)。

此外,职工薪酬大致可以推算。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共有合同制员工66057 人,按照当年应付职工薪酬新增380.83亿元(和2022年380.82亿元几乎一致)进行测算,则人均薪酬大约为57.65万元,比2022年的人均薪酬62.32万元要少4.67万元。

中信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中信金控,实际控制人是中信集团,为金融央企。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信银行总资产超过9万亿元,是国有六大行外,国内极具实力的股份制银行。

截至6月20日,中信银行总市值3485亿元,市盈率5倍左右。

内容来源:城市金融网


AI财评
中信银行近期因合规问题频受处罚,2023年营收首次下滑,净利润增速放缓,信用卡业务出现颓势。净息差和净利差双降,付息成本上升,导致营收下降。高层集体减薪,500万以上年薪高层“清零”,反映出银行内部管理和业绩压力。尽管资产规模突破9万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零售金融业务效果不理想,信用卡交易量缩水,发卡量增速放缓。中信银行需加强合规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以应对市场挑战和监管压力。
注:本文转载自城市金融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