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消费金融2024年首次发债,资本充足率连年下滑,总经理缺位引发风险关注

摘要:2024年8月19日,银行间市场公告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拟发布规模不超过10亿元、期限三年的金融债。这是2024年以来海尔消费金融的首次发债:

2024年8月19日,银行间市场公告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拟发布规模不超过10亿元、期限三年的金融债。这是2024年以来海尔消费金融的首次发债:

股东及整体业绩

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注册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我国首家由产业发起设立的产融结合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共计15亿元。截至2023年末,共有5名机构股东:

海尔消费金融的控股股东为海尔集团,通过19%的海尔集团财务公司以及30%的集团公司持股比例,海尔消费金融所具备的海尔“基因”总计达到了49%。

第二大股东北京红星美凯龙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为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截至2023年末,北京红星美凯龙合并资产总额25.16亿元,净资产5.60亿元。

第四大股东逸荣投资成立于2009年,主营实业及科技风险投资,主要股东为纽约及东京证交所上市公司欧力士集团。截至2023年末,合并资产3.64亿元,净资产3.64亿元。

第五大股东天同赛伯科技成立于2006年,最终受益人为电商SaaS企业有赞公司。

从整体表现来看,海尔消费金融总资产262.67亿元,位列持牌消金行业第14位;

营业收入24.89亿元,位列持牌消金行业第13位;

净利润3.65亿元,位列持牌消金行业第11位。

海尔消费金融继承海尔集团一流人才战略与“人单合一”驱动机制,在上海、北京等行业人才聚集区相继设立了职能部门。

截至2022年末,海尔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207.12亿元,2020-2022年均复合增速达57.02%。

2023年,受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以及资本金约束影响,海尔消费金融减缓贷款投放。截至2023年末,海尔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255.28亿元,同比增长23.26%,市场份额为2.17%。

展业模式及数据

成立伊始,海尔消费金融依托集团公司在家电领域积累的优势场景,重点切入家电分期业务。此后,海尔消费金融深耕线下场景分期的同时,逐步在线上开拓现金贷款业务,形成“场景+现金”双布局。

2020年以来,海尔消费金融加大线上投放。截至2023年末,海尔消费金融的业务结构已经以线上现金贷为主,占比近90%;线上及线下自营业务占比达66.42%:

1、线上现金贷业务

海尔消费金融线上业务根据客户来源,分为自营业务和机构业务两类,其中自营业务为公司核心战略业务。

自营业务有两种获客模式,一是生态获客,借助媒体广告、信息流、精准营销、应用市场投放等手段,在海尔消金自有APP平台及海尔集团各生态入口布局金融服务;

二是开放获客,将获客入口(API/H5等)嵌入各大互联网平台,由平台基于用户偏好进行推送,海尔消费金融根据风险策略决定是否授信,并按照CPS等方式支付流量费用。

截至2022与2023年末,海尔消费金融线上自营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3.27%和38.54%。

机构业务为与互金平台合作,由合作方推送用户,海尔消费金融实施自主风控审核,为用户提供现金贷放款,此类业务一般为“固收”业务。截至2022与2023年末,线上现金贷款中担保贷款余额分别为33.54亿元和57.46亿元。

此外,海尔消费金融与持牌金融机构、互金平台合作开展联合贷/助贷。截至2023年末,联合贷表内余额13.42亿元,表外余额31.30亿元。

2、线下场景分期

目前,海尔消费金融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教育、医美两大成熟的场景分期模式。截至2023年末,海尔消费金融自营销售人员数量为25人,人均产能为8,196万元。

海尔消费金融教育和医美场景规模相对稳定,近两年末,贷款余额分别为17.48亿元和13.24亿元。

2022年一来,海尔消费金融拓展“乐居”业务,主要面向有房一族。经一年试点优化,截至2023年末,“乐居”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加11.75亿元至13.64亿元。

海尔消费金融还表示,未来考虑重启家电场景分期业务,强化与股东集团协同动作。

贷款特征方面,海尔消费金融笔均贷款金额及笔均合同期限呈上升趋势;2022年受产品定价上限由36%切换至24%影响,对客贷款利率有所下降。

2022年平均贷款利率同比下降2.65个百分点至21.38%;新定价下风控模型逐渐稳定,2023年平均贷款利率略升至22.05%:

客群定位方面,海尔消费金融主要定位于普惠群体;同时针对不同产品、场景进一步细分,如教育分期场景下多为初入职场的普通白领和技能蓝领客群。

年龄分布方面,海尔消费金融以中青年为主,截至2023年末,18-40岁客户贷款余额占比达75.27%。

营收构成及监管指标

海尔消费金融由海尔集团直管,由集团给予资金及授信资源支持,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及手续费收入。

截至2023年末,海尔消费金融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同比增长23.36%至255.04亿元,总债务规模随之扩张,同时,存量客户自营业务占比提升叠加融资成本整体下行,使得净息差持续走阔,全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4.92%。

2023年,海尔消费金融通过联合贷/助贷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大幅增加,使得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受以上因素共同影响,2023年净营业收入同比大增45.59%。

2023年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32.91%,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平均资本回报率分别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和1.99个百分点:

贷款资产质量方面,2023年,海尔消费金融受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影响,资产质量承压。截至2023年末,逾期贷款(报监管口径)余额为5.96亿元,占比同比降低0.07个百分点至2.34%,具体五级分类如下所示:

2023年,海尔消费金融逾期贷款M1回收率为88.87%,催回效率较高。同时,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2年全年累计核销7.90亿元、回收已核销贷款1.04亿元;2023年全年累计核销12.96 亿元、回收已核销贷款1.69亿元。

拨备覆盖率方面,截至2023年末,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至194.01%:

2021-2023年末,海尔消费金融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2%、10.51%和9.69%,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6%、11.58%和10.75%,报告期内下滑较快,主要因素为业务规模扩大,贷款规模增加。

本次发行报告中提出,资本充足率的下滑可能影响海尔消费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可能对发行人的偿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也表示,海尔消费金融面临较为紧迫的资本补充压力。

同时,发行报告也指出了海尔消费金融总经理缺位的风险:

人员配置方面,截至2023年末,海尔消费金融员工443人,其中科技、风险人员占比达61.63%。

如需涵盖海尔消费金融更加详细的数据报告,可后台回复“海尔消金金融债”,我们将给到对应资料。

内容来源: fintech生产力


注:本文转载自 fintech生产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