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1日,中国货币网披露临商银行2024年半年度报告。
8月31日,中国货币网披露临商银行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临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53亿元,同比减少1.4%;实现净利润2.6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3.02%。
截至6月末,临商银行的总资产为1679.96亿元,总负债为1566.25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6.56%、6.96%。资产质量方面,临商银行并未披露截至二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相关指标,只公开了拨备覆盖率160.16%,较年初提升23.6个百分点。
今年4月下旬,临商银行新任董事长刘成田的任职资格获批,结束了该行4年的董事长空缺状态;8月上旬,刘刚又以临商银行新任行长的身份,参加了公开会议。这份半年报,算是新将帅联手以来的第一份财报,却没能交出一份双增的业绩,着实有些遗憾。此外,除了营收负增长,该行在资产质量、股东关联交易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亟待新管理层逐一优化。
不良率居高难下,仍减少计提保利润
对比往年业绩,可以发现,临商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净利变动趋势,与2023年几乎一致。2023年,该行实现营收35.32亿元,同比减少8.66%;实现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增加27.84%,一样的营收下行但净利润大幅增长。
而临商银行在这两个报告期,都能够在不增收的情况下利润大增,主要原因也都是该行在成本端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板块大规模压缩了计提值,为利润腾出了空间。今年上半年,临商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为8.1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3亿元,降幅12.19%。2023年,临商银行计提了12.15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相比2022年减少了4.46亿元,降幅高达26.85%。
压缩减值损失计提固然可以让报表里的净利润指标表现更好看,但这并不能说明临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在提升。反而,该行的息差出现大幅下降,2022年还有2.71%,2023年便只有2.19%了,临商银行虽然没有在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净息差,但从营收走向来看,或许将进一步降低。并且,在营收下行无法“开源”的情况下,一味压缩信用减值损失“节流”来推动利润增长,并不是个长久之计——临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似乎不容许该行长期这样操作。
临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一直不算优秀,2018年末甚至达到了3.21%的高不良率,近三年也一直保持在2%以上,2021年-2023年各报告期末,临商银行的不良率依次为2.62%、2.36%、2.37%。
2023年,临商银行现金清收了8.16亿不良贷款,核销了15.37亿元的不良,同时还通过重组上调等方式处置了7.42亿元的不良,合计处置了30.95亿元的不良贷款,即便如此,该行去年年末不良率也上升了1个基点。不良率高悬的同时,该行的拨备覆盖率也锐降了20.81个百分点,只剩133.38%了。资产质量表现不佳,临商银行依然选择降低减值损失计提,来保证净利润的高增,令人不解。
此次的半年报中,临商银行没有公开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虽然有拨备覆盖率,但也没有披露贷款减值准备余额,所以也没办法计算最新的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只是,截至去年末,临商银行还有34.87 亿元的关注类贷款,占总贷款的3.16%,关注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蓄水池,在不良率和关注贷款占比都较高的情况下,临商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质量优化任务并不轻松,真实不良率水平或许不太乐观。
股东股权几乎全质押,仍获9.54亿贷款
营收与资产质量下行之外,临商银行的关联交易往来也十分瞩目。根据2023年报,去年,临商银行一共与5名关联方的10家关联企业发生关联交易,这10家关联企业的用信净额合计约为30.68亿元,占该行资本净额的22.5%,且绝大部分都是贷款业务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名关联方一大半都是临商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包括该行持股11.43%的第三大股东华和信投资、持股9.91%的第四大股东临沂市财金投资集团、持股4.26%的第五大股东翔宇实业集团。
其中,第五大股东翔宇实业以及两家关联公司去年的用信净额是9.54亿元,业务种类都是贷款,相当于去年一年就从临商银行获得了近10亿元的贷款,是所有关联方中获得关联贷款最多的。同时,翔宇实业还存在较为频繁的股权质押情况,截至2023年末,翔宇实业持有的临商银行股权,有约1.82亿股股权被质押,质押比例高达99.99%。就在8月16日,临商银行又出现一则股权被出质信息——翔宇实业出质了5776万股临商银行股权,给山东郯城农商行。
除了翔宇实业,第四大股东临沂市财金投资集团截至去年末有1亿股临商银行股权处于质押状态,占该公司所持临商银行股份数的23.67%,去年临沂市财金投资集团的贷款用信净额为9.2亿元。如果说这两家大股东只是存在股权质押情况,经营状况还比较正常的话,另外两家关联方就不一样了。
贷款用信净额6.27亿元的关联企业天元建设集团,在去年下半年6次列入被执行人名单,今年天元建设集团的被执行人记录更是多达308条,此外还有34条限高消费记录、1起终本案件,最近,该公司还被列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持续逾期名单。从经营状况来看,去年临商银行给该公司超6亿元的贷款更像是“输血”。此外,另一名贷款1亿元的关联方——山东大陆企业集团,今年也两次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
然而,不管是前十大股东的关联贷款,还是其他关联方的关联贷款,临商银行给出的风险分类都是“正常类”,在去年下半年便已经多次出现被执行人记录的天元建设集团,为何与其相关的关联贷款会被划分到正常类?而关联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又会构成临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行的潜在风险吗?
今年,临商银行除了填上了董事长职位4年的空缺,更换了行长,监事会也进行了一轮换新。新将帅上任后,能有效改善临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关联信贷交易现状吗?面对营收下滑,新领导班子是会选择扯开“遮羞布”务实提升盈利能力,还是继续用减值计提给利润腾空间呢?我们将持续关注。
内容来源: 财经野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