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困境:违规贷款成灾、千万罚单警示,业务风险加剧

摘要:在近期公布的金融监管处罚记录中,华夏银行因内部管理问题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近期公布的金融监管处罚记录中,华夏银行因内部管理问题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这一系列监管措施不仅揭示了银行在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等关键领域面临的挑战,也促使业界对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性进行了深刻反思。

在经营业绩方面,华夏银行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尽管其在非利息收入领域的积极探索与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但仍需要面临营收微降、净利润增速放缓等挑战。

贷款业务成重灾区,累计罚款两千万,多张罚单实施“双罚制”

自2023年以来,华夏银行因多项违规行为收到了多张监管罚单,已累计被罚款近2000万元。

特别是华夏银行乌鲁木齐的多家支行因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审核不严、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监管部门重罚。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信息,华夏银行乌鲁木齐长春路支行、河南路支行、新兴街支行及高新区支行因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分别被处以30万元至6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多名相关责任人也被处以警告及罚款。

进入2024年,华夏银行的罚单并未减少。

从已披露的罚单内容来看,该行的违规行为涉及多个方面,但贷款业务成为监管处罚的重灾区。特别是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多项违法违规事实,于2024年2月6日开出罚单,被罚款461万元,成为该行年内最大的一张罚单,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警告和罚款处罚。

此外,另一个较大的罚单则是2024年7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因华夏银行武汉分行存在“虚列开支套取费用、贷款三查不到位”等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300万元。同时,对五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其中时任襄阳分行行长、武汉分行行长杨伟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时任武汉分行办公室行政事务岗副经理杨洪民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3年,其他三名责任人受到警告处罚。而泉州分行因“办理融资租赁项下信用证开证前调查不尽职”被罚款50万元,龙岩分行因流动资金贷款“三查”不到位被罚款60万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金融监管的日益趋严,监管部门在处罚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在华夏银行近期收到的罚单中,有多张罚单采用了“双罚制”,即在对机构进行处罚的同时,也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进行了警告和罚款处罚。

管理层动荡,飞单案件频发,信用卡纠纷加剧

华夏银行频繁遭受监管处罚的背后,是其内部管理问题的集中爆发。

我们从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过往的监管罚单和案件纠纷中可以看出,其内部管理问题并非近期才出现,而是长期存在并延续至今。该行在贷款审批、贷后管理、保险销售等多个环节均存在漏洞和不合规行为。

此外,尽管近年来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的管理层有所变动,但内部管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时任首席风险官廖卫东等人在任职期间存在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但不限于采用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经营贷管理不到位致资金被挪用、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不规范、个人农业担保贷款存贷挂钩。

针对这些违法违规事实,监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厉处罚。作为相关责任人之一,被罚款20万元。

廖卫东在2015年时曾以“华夏银行北京首席信用风险官”“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的头衔出席活动,2018年起担任华夏银行南昌分行党委书记,2019年至2020年期间作为南昌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多次出席公开活动。

此次处罚表明其在北京分行任职期间的违规行为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厉追责。其他相关责任人包括时任华夏银行北京首体支行行长岳强、客户号经理贾凤元、公司部经理钟媛媛以及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孟晖也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包括罚款和警告。

另一方面,华夏银行在员工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问题。

例如,该行员工违规推介、销售第三方理财产品和非本行代销私募基金等行为频发,该行涉及多起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件。有消费者反映在华夏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遭遇了“飞单”问题,即银行员工私自向客户销售非本行理财产品导致客户资金受损。

归母净资产首下滑,利润增速放缓,利息净收入下降

然而,我们从华夏银行近年来的财报中不难发现,2023年,华夏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依然保持了稳健的经营态势。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2.07亿元,虽然同比下滑0.6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63.63亿元,同比增长5.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夏银行自上市以来,归母净资产首次出现下滑,反映出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逐渐显现。

截至2023年末,华夏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42,547.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9.09%。然而,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的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贷款总额增长1.61%,存款总额增长3.20%,均低于前几年的增速。

在收入结构方面,华夏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表现亮眼,同比增长16.65%,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增加。然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18%,反映出市场利率下行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此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滑38.26%,显示出代理业务收入减少,这也是该行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67%,较上年末下降了0.08个百分点。但与同行业相比,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高于平均水平。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股份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6%,而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67%。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房地产不良贷款持续攀升,从2021年的8.35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40.71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0.66%上升至4.21%。

从该行历年历史数据来看,华夏银行的利润增速自2021年起呈现下降趋势,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21年的10.62%降至2023年的5.30%。这表明银行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时,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信贷风险也在逐步暴露,成为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因素。

进入2024年,华夏银行继续保持稳健的经营态势。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4.6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了净利润的持续增长。然而,从营收增速来看,银行仍面临一定压力,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低于前几年的增速。

在业务表现方面,华夏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3.33%,然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7.13%。此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继续下滑,同比下降26.04%,反映出银行在代理业务方面仍面临挑战。

内容来源:行长择要


AI财评
华夏银行近期因内部管理问题频遭监管处罚,累计罚款近2000万元,暴露出其在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的严重漏洞。尽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3%,但营收微降0.64%,且归母净资产首次下滑,显示出经济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虽降至1.67%,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房地产不良贷款持续攀升,风险不容忽视。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86%,但营收增速放缓,利息净收入下降7.1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26.04%,反映出传统业务和代理业务的压力。总体来看,华夏银行在非利息收入领域表现亮眼,但需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产质量,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
注:本文转载自行长择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