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上半年营收增速回落至1.88%,苏州银行管理层“换血”效应渐显

摘要: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由农商行改制而成的城商行,苏州银行先后经历了2011年改制,2019年上市,2023年管理层大换血等重要节点,成长路上充斥着“改变”。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由农商行改制而成的城商行,苏州银行先后经历了2011年改制,2019年上市,2023年管理层大换血等重要节点,成长路上充斥着“改变”。如今,苏州银行在新管理层已经成型稳定,但在业绩方面,该行的颓势似乎依然很明显。

最近,苏州银行公布了2024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苏州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63.88亿元,同比仅微增1.88%,归母净利润倒是同比大增了12.1%,录得29.53亿元。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苏州银行的不良率为0.84%,虽然不良率与年初持平,但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大幅增长,新增逾期贷款也较多,种种迹象都值得新管理层警惕。

营收增长欠缺稳定,个贷规模出现收缩

纵览近几年的财报,可以发现,苏州银行的营收增长一直不算稳定。以上市后历年营收数据为参考,2019年-2023年,苏州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依次为21.8%、9.97%、4.49%、8.62%、0.88%,今年上半年则是1.88%,尽管一直维持着正增长,但增幅起伏不定,难以保持稳健。

营收的低速不稳定增长,或与苏州银行的传统利息业务表现不佳有关。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41.5亿元,同比减少3.04%,净息差也从去年末的1.68%下跌到1.48%,比同时期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1.54%更低。

净息差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问题主要出在资产端,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73%,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个基点,其中,贷款收益率和金融投资收益率下降幅度最大。贷款平均收益率从4.37%下降到3.98%,下降了39个基点,投资收益率则下降46个基点至3.28%。

客户贷款是苏州银行规模最大且收益率第二高(仅次于长期应收款)的生息资产,是该行利息收入的大头。而贷款收益率如此大的下滑幅度,绝不仅仅是减费让利导致的,从区域位置来看,苏州银行所处的江苏省是经济强省,省内已有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两家头部城商行,以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分支机构,苏州市内也有众多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十分激烈。根据联合资信今年6月披露的苏州银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2021年-2023年末,苏州银行在苏州市同业的贷款市场份额排名依次为第7名、第6名、第5名,每年上升1名,但截至去年末占比只有4.14%,难以挤入头部。或许正是因为身处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苏州银行不得不通过下调贷款利率获客,进而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净息差下行。

从贷款客户来看,该行个人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又远超对公贷款,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82%,个人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为4.35%,比对公贷款收益率高出53个基点。但同时,苏州银行的贷款以对公贷款为主,截至6月末,该行的对公贷款本金余额为2303.31 亿元,占总贷款的70.85%;个人贷款余额则为947.85 亿元,不仅占比跌破30%,只有29.15%,规模较年初还减少了26.15 亿元,降幅2.68%。

个贷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贷大幅收缩,经营贷是苏州银行个人贷款中占比最高的贷款,截至6月末,该行的经营贷余额为386.24亿元,较年初缩水了52.96亿元,降幅高达12.06%,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下降到11.88%。个人经营贷规模的大幅缩水,或许是苏州银行有意为之。苏州银行最新的不良率为0.84%,与上年末持平,处于较低水平。而各项贷款中,不良率最高的就是个人经营贷,该行2季度末的经营贷不良贷款余额为8.75亿元,不良率则为2.27%,较上年末大幅上升了76个基点。从往期财报来看,苏州银行的个人经营贷主要投放对象是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主,经营贷资产质量的滑坡,也说明苏州银行在这一领域的风险管控还不够到位,风控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不良率持平,但截至6月末,苏州银行的逾期贷款余额为30.19亿元,较年初增加42.2%,而逾期贷款的增量都集中在逾期90天及以内、逾期90天-1年两个时间段,意味着苏州银行上半年新增逾期较多,信贷资产质量值得警惕。

业绩增长放缓,管理层仍高薪支出

在营收增幅偏低的条件下,苏州银行还能保持利润端的两位数增长,与该行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有很大关系。

此前,苏州银行曾多次因过高的拨备覆盖率遭受外界质疑。2020年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还只有291.74%,此后大幅上升,2022年末就上升到了530.81%,2023年末也有522.77%。超过500%的拨备覆盖率,也被外界质疑是否在“隐藏利润”。

而在此次半年报中,苏州银行的不良率保持不变,拨备覆盖率却大幅下降到486.8%,降幅为35.97个百分点。对应的,上半年苏州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也只有4.99亿元,同比减少45.76%,正是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计提,为该行的利润端腾挪出较大空间,让该行得以实现12.1%的归母净利润增长。苏州银行的利润表现以及拨备覆盖率、信用减值损失的走向,也被不少人解读为在业绩增长不稳定时,通过释放拨备来维持利润高增长的假象。

去年开始,苏州银行经历了管理层的大换血,从董事长、行长,到副行长、董秘、监事会主席、行长助理等都进行了一轮替换,目前只有一名副行长留任。结合近两年苏州银行不稳定的营收增长,很明显新管理班子组建后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改善当前的营收颓势。2024年是苏州银行新任董事长崔庆军、新任行长王强搭档执掌苏州银行的首个完整年度,整体来看,上半年苏州银行的表现并不能算十分优秀,业绩增长存在诸多问题,摆在新将帅面前的难题依然不小。

而在业绩增速放缓的同时,苏州银行的高管层薪资依然十分可观。2023年,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8.66亿元,同比增加0.88%,而去年,苏州银行关键管理人员(董监高)的年度薪酬总额高达3901.16万元,同比增幅为43.14%,高管薪酬水平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第2。高管行列中,有10名高管年薪超过100万元,包括去年4月才接棒的新董事长崔庆军。其中,时任副行长张小雨、董秘朱敏军、风险总监后斌、运营总监郑卫、业务总监陈洁、行长助理任巨光等高管,年薪都在200万以上。

在乏力的增收能力下,如此高额的高管年薪多少显得有些不匹配,不过,今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为1202.32亿元,相比去年上半年减少了16.78%。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之下,苏州银行新任管理层能带领该行优化业绩,重回高增长态势,让高薪更有说服力吗?只能静待2024年报给出答案。

内容来源: 财经野武士


注:本文转载自财经野武士,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