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亚虹医药六年半累亏超15亿元,核心产品研发失败、销售费用暴增近9倍

摘要:近日,江苏亚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虹医药”)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约8049.34万元,

近日,江苏亚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虹医药”)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约8049.34万元,净亏损约1.84亿元,仅同比减少0.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亿元,连续多年为负。

事实上,亚虹医药已连续多年深陷亏损泥沼,2018年—2023年,其净亏损分别约为5994万、1.7亿元、2.47亿元、2.35亿元、2.47亿元及4.0亿元,六年半以来合计净亏损约为15.4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烧”1.3亿元后,亚虹医药的一款核心产品宣告研发失败。据悉,APL-1202与化疗灌注联合使掉用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关键性临床试验主要疗效指标未达到预设的统计假设,最终决定终止进一步开发。

目前,亚虹医药核心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商业化产品未实现大规模销售。

2022年,亚虹医药属于“三无公司”上市,即无产品、无营收、无利润,处于“持续烧钱”阶段。股价也出现上市即巅峰,目前公司股价为5.47元/股,股价自上市缩水近八成。 

巨亏累超15亿 核心产品仍在研

公开资料显示,亚虹医药成立于2010年3月,2022年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是一家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其它重大疾病领域的全球化创新药公司。

近期,该公司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0.80亿元,净亏损约为1.84亿元,同比来看,其营业收入虽实现大幅增长,然而亏损仅减少了约0.014亿元。其业绩仍然深陷亏损泥沼,且亏损逐年呈现加剧趋势。

拉长时间线来看,2018年—2023年,其净亏损分别约为5994万、1.72亿元、2.47亿元、2.35亿元、2.47亿元及4.0亿元,至今已累计亏损约15.45亿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约为-10.45亿元。

其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持续为负值,分别约为-5283万元、-8882.96万元、-1.26亿元、-1.72亿元、-2.42亿元及-3.98亿元。

亚虹医药在2023年年报中称,公司在报告期内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自设立以来即从事药物研发活动,该类项目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公司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导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不断增加。

而亚虹医药近年亏损的大幅增加背后,与大笔股份支付费用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及2020年,亚虹医药共计确认股份支付费用约2.02亿,其中授予实控人潘柯的费用便高达1.07亿。该笔费用则分别被计入了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进而导致亚虹医药的上述费用均大幅增加。此外,2018年—2020年,该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为0元,作为一家创新药公司,亚虹医药后续实现营收增长的产品却并非自主研发产品,其主要销售的产品培唑帕尼片(商品名:迪派特)和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商品名:欧优比®)均为引进产品。其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核心产品均属于在研状态,商业化产品未实现大规模销售。

据悉,2023年上半年,亚虹医药与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签署《药品上市许可转让合同》分别引入上述产品。并且,不仅上述产品为引进而来,且生产模式尚为委托有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而对于临床试验用药,其也主要采用外购或委托生产方式取得。

该公司上市之初,便属于“三无公司”,即无产品、无营收、无利润。其股价也出现上市即巅峰,后续持续走跌。当初公司的发行价为22.98元/股,而截至9月26日收盘,该公司的股价为5.47元/股,较发行价大幅跌近八成。 

核心产品终止开发 销售费用高企引问询

在招股书中,亚虹医药曾对其早期膀胱癌口服药物APL-1202进行大量宣传,该药物也是该公司的核心品种之一。公司在招股书中称,APL-1202是全球第一个(First-in-Class)进入抗肿瘤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的口服、可逆性II型甲硫氨酰氨肽酶(MetAP2)抑制剂,也是国际上首个进入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口服靶向治疗药物。

然而,该产品部分技术是由亚虹医药购买所得,并非完全独立开发,在寻求“外援”后,该产品后续也遭遇了临床失败。

今年2月,亚虹医药发布公告称,产品APL1202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关键性临床试验已完成。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在部分患者人群中显示出一定的优效趋势,但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最终决定终止APL-1202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在该适应证的进一步开发。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该公司在APL-1202与化疗灌注联合使用治疗化疗灌注复发的中、高危NMIBC的关键性临床试验累计投入约1.3亿元。

此外,亚虹医药曾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下称“JHU”)签订了《专利独占许可协议》,约定APL-1202专利受让方亚虹医药向JHU支付许可费1000美元,年使用费2000美元—7500美元不等(随时间递增),里程碑款项合计约393.5万美元,以授予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使用、制造和销售相关产品等的权利。

这一情形也引发了监管关注,在年报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亚虹医药“补充说明APL-1202联合化疗灌注的关键性临床试验终止对于APL-1202后续研发规划、开发成本、研发风险、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及募投项目推进等事项的具体影响。”

亚虹医药同样引起监管关注的暴增的销售费用,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上半年,亚虹医药销售费用分别约为3442万元及7776万元,同比增长135.98%及870.96%,销售人员数量也由2022年的12人增长至2023年的134人。

对于上述情形,上交所要求亚虹医药“结合销售人员结构、职位职责情况和公司薪酬制度等,说明销售人员数量与薪酬的匹配性,以及与公司营业收入的匹配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到监管问询后,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仍暴增近9倍,已几乎等同于当期营业收入,约占后者的96.61%。具体来看,其推广费用约为2281万元,同比暴增近72倍,招待费则约为2554万元,同比暴增约104倍。

就了解亚虹医药连年亏损、销售费用高企等情形,截至目前亚虹医药尚未进行回复,本报将持续关注。

内容来源:消费日报网

记者 卢岳


AI财评
亚虹医药作为一家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领域的创新药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研发投入阶段,尚未实现盈利。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8049.34万元,净亏损1.8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43亿元,连续多年为负。核心产品APL-1202的研发失败,导致1.3亿元投入付诸东流,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尽管公司通过引进产品实现了营收增长,但销售费用高企,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70.96%,几乎与营业收入持平,显示出公司在市场推广上的激进策略。此外,公司股价自上市以来大幅缩水近八成,反映出市场对其长期盈利能力的担忧。总体来看,亚虹医药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研发失败和高额销售费用导致的持续亏损,未来需在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寻求突破,以实现商业化成功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注:本文转载自消费日报财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