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波动回撤下,债基“多久能涨回来?”

摘要:回撤修复是什么,怎么看?

摘要:回撤修复是什么,怎么看?

近日,部分债基出现一些波动回撤,2024年10月债券基金指数回落了0.42%。(数据来源同花顺,最大回撤区间为10月8日-10月11日)。

不少投资者表示内心慌慌,“多久能涨回来呢?”

其实,我们谁也无法精准预测未来,但也许可以从历史数据中获得一些启示。今天就从“回撤修复天数”这个指标入手,带大家一起看看。

回撤修复天数

我们拆文解字,把回撤修复天数,拆成“回撤”和“修复天数”两部分(排版做成图片拆2个田字格词组)。首先是“回撤”,这里指的回撤是“最大回撤”,即一段时间内基金净值从高点到低点的下降最大的幅度,用来衡量基金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大亏损幅度。其次是“修复天数”,就是净值逐步回升、修复“最大回撤”所用的天数。

比如某基金2024年4月连续下跌,距离此前阶段性高点的最大跌幅为0.56%,即最大回撤就是0.56%。也就是说,如果有朋友正好在上述阶段性高点入手了该基金,暂不考虑交易成本,在4月这段时间里,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入坑”浮亏0.56%。好在后面开始回升上涨,将这个“坑”涨回来“填平”用了30天,在这个过程中,所谓“最大回撤修复时间”就是30天。换句话说,中间浮亏了0.56%,但后面涨回本用了30天(见下图)。


图片来源:某债券基金的回撤修复情况

债券基金的最大回撤幅度和回撤修复天数

2016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经历了两轮调整,我们分别统计了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的最大回撤及最大回撤修复天数,统计如下:

简单来说,16年以来短债基金平均而言在70多天修复最大回撤,而中长期纯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则需要更长时间修复最大回撤。我们还要提醒大家,基金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债基都可以修复最大回撤,如下图所示:

比如在2016至2021年这段时间看,有部分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因为持仓债券发生了信用风险,出现较大回撤,这小部分债基仍未修复最大回撤,因此未达100%;2019年至今目前大部分二级债基及相当部分一级债基受到权益市场影响,仍未修复2019年以来的回撤。

但从历史整体看,大部分债基的回撤是可以修复的,只是不同基金修复时间有长有短。

回撤修复天数在哪看?

一些销售平台会自动计算“回撤修复天数”,方便大家看这个指标,比如本文最开始展示的图片。当然不少销售平台是没有这个指标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基金净值日期的数据计算出回撤修复天数,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

1.找到最大回撤后逐渐恢复到区间最高收益的时间。如图这个基金是24年5月30日,修复了之前的收益。

2.4月29日与5月30日的差为30天,因此这段期间最大回撤修复天数是30天。

3.找到最大回撤的日期,如图这个基金是24年4月29日。

4.找到最大回撤的区间,如图这个基金是发生在 24年4月期间。

5.找到这个期间的基金的最高收益,本基金这段区间最好的盈利是2.74%。

观察回撤修复天数对选债基有什么帮助?

我们在选择和持有债券基金时候可以注意三点:

1. 同类基金、相同时间内,基金的最大回撤修复时间越短,一般说明基金历史上的“收复失地”的能力越强。

2. 准备购买某基金时,看看历史中的最大回撤修复时间,问问自己如果再次出现类似幅度的回撤,是否可以坚持持有这么长时间、等待基金净值修复。

3.当持有的债券基金出现阶段性净值回撤时,不妨保持冷静,多一份耐心,避免心态失衡、“一跌就赎”,错失后续获利机会。从历史数据来看,大部分债券基金遭遇较大回撤时,或早或晚,都可以“收复失地”。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历史数据不能预示未来,但可以给大家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声明

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AI财评
文章从“回撤修复天数”这一指标入手,深入剖析了债券基金在历史波动中的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数据统计,文章揭示了不同类型债券基金在回撤修复上的差异,尤其是短债基金修复时间较短,而中长期纯债和混合债基修复时间较长。这一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债券基金的风险特征,并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文章还强调了历史数据的局限性,提醒投资者回撤修复并非必然,部分基金可能因信用风险或市场波动无法修复回撤。这种审慎态度值得肯定,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警惕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总体而言,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展示,帮助投资者更理性地看待债券基金的波动,并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关注回撤修复能力,同时保持耐心和冷静。这种基于历史数据的洞察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实用的风险管理视角。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