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低迷的上汽集团,ESG也丢掉了“灵魂”

摘要:2025年初,上汽集团公布了2024年12月份产销快报。报告显示,上汽集团旗下品牌除名爵汽车外均同比下滑。年度销量情况方面,仅智己汽车和正大同比增长,其余均为负增长。


2025年初,上汽集团公布了2024年12月份产销快报。报告显示,上汽集团旗下品牌除名爵汽车外均同比下滑。年度销量情况方面,仅智己汽车和正大同比增长,其余均为负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457.96亿元,同比下降25.91%;实现归属净利润仅有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53%。上汽集团的窘境可见一斑。

2021年,上汽集团时任董事长陈虹被问及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时,因为一句“灵魂论”导致上汽集团被指责过于“封闭”。几年过去,汽车市场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汽车市场遭到新能源汽车的巨大冲击。上汽集团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业绩低迷,陈虹也在2024年黯然辞职。

而上汽集团不仅是业绩失去了“灵魂”,其ESG实践也丢掉了“灵魂”。2023年末,上汽集团的MSCI评级从B级下调至CCC级,其中MSCI对上汽集团的“G”(治理)维度的评分为0分(满分10分)。

无独有偶,华证指数2024年7月31日的ESG评级结果显示,上汽集团获得CCC评级。其中,S项得分67.8,评级为CCC,行业内排名42/42(S项目评分维度包括人力资本、产品责任、供应商、社会贡献)。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的S项目维度在行业内排名倒数。

有分析指出,从关键指标来看,上汽集团在“产品安全与质量”“劳动力管理”及“企业行为”等关键指标方面的表现,均存在一定不足。

从社会(S)维度来看,产品安全与质量是MSCI这一维度权重最高的指标,能反映该指标变动的一个数据便是投诉量。2023年,上汽集团共受理共计受理投诉964起,2022年同期则为622起。这表明,上汽集团的产品质量有所下滑。

社会维度另一个重要的指标便是劳动力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上汽集团的智己L6发布会和荣威的宣传海报发生了“自相矛盾”的笑话。智己汽车联系CEO刘涛因为“有员工小孩出生时还加班”“有员工为了加班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等言论,而荣威“不鼓励加班,也不阻止大家对造车的热爱”的宣传海报则显得“针锋相对”。

而在2024年7月,有网友爆料称,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乘用车自7月起将实行全员薪资九七折发放,绩效考核为B及以下的员工将面临更大幅度的降薪,其中绩效C及以下的员工薪资将至少降低15%。上汽回应称,通过绩效奖金适当浮动的奖励机制,实现更鲜明地激励员工聚焦价值创造的目标。

有评论认为,上汽乘用车可能是降低基准工资,提高绩效占比,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反而造成了恐慌。而上汽乘用车的业绩也没有好转,2024年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1.63%。

从治理维度来看,上汽集团也存在缺陷。

2023年1月,上汽集团因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罚款7万元。2023年9月,上汽集团旗下福建分公司因出口货物未如实向海关申报受到行政处罚,并被处以6000元罚款。

2024年7月,上汽集团旗下支付公司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变更事项;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备案手续等违规事实被罚33万元。

2024年11月14日,上汽集团原副总裁陈德美受贿、为亲友非法牟利案一审公开开庭审理。陈德美被公诉机关指控先后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人民币2946.95万余元。

上汽集团应当将改进公司治理、加强内控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内容来源|华文社会责任)

AI财评
上汽集团2024年的产销快报和财务数据揭示了其面临的严峻挑战。销量普遍下滑,仅智己汽车和正大实现增长,反映出传统汽车业务受到新能源汽车冲击的困境。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降,尤其是净利润同比下滑93.53%,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急剧萎缩。陈虹的“灵魂论”争议后,上汽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保守策略可能错失了市场机遇。ESG评级的下调,特别是在治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低分,暴露了公司在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上的不足。劳动力管理问题和频繁的违规事件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市场信誉。上汽集团亟需在技术创新、内部治理和员工激励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以恢复市场信心并重振业绩。
注:本文转载自华文社会责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