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重拳落下,剑指上海农商行三大核心违规问题

摘要:3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公布了一张金额高达860万元的罚单,指向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商行,601825.SH),原因涉及18项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这已是该行在短短三个月内第三次受罚,此前的2024年12月,该行被罚155万元,浦东分行则被罚200万元。累计罚款已突破千万元,反映出该行合规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也暴露出其“规模扩张”与“风控失衡”之间的深层矛盾。


3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公布了一张金额高达860万元的罚单,指向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商行,601825.SH),原因涉及18项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这已是该行在短短三个月内第三次受罚,此前的2024年12月,该行被罚155万元,浦东分行则被罚200万元。累计罚款已突破千万元,反映出该行合规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也暴露出其“规模扩张”与“风控失衡”之间的深层矛盾。

监管剑指三大核心违规问题

根据处罚公告,上海农商行的18项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高管治理失效、审慎经营失守、财富管理混乱,几乎涵盖了银行业务的全链条,折射出该行在治理与风控层面的系统性漏洞。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高管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即履职”。根据监管要求,银行高管必须通过监管机构的任职资格核准后,方可履职。但上海农商行却屡次突破底线。例如,2025年2月,该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孙吉因未经许可履职,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而此次处罚,则是对机构层面的追责,显示出该行内部人事管理的严重漏洞。

更值得警惕的是,该行的绩效薪酬管理被认定“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银行的薪酬体系本应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但如果薪酬结构不合理,可能会激励高管和员工追求短期业绩,忽视长期稳健性。例如,过度追求贷款规模,导致风控形同虚设,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在18项违规行为中,9项涉及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集中在个人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互联网贷款等多个领域。“贷款资金审核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意味着该行在发放贷款时未能严格把关,可能存在大量不符合授信条件的贷款流向市场。“未对集团客户授信实行统一管理”,意味着该行在对集团客户放贷时未能进行整体风险评估,容易引发关联交易风险。“互联网贷款本地化经营执行不到位”,显示其在跨区域放贷时未落实属地化管理要求,增加了异地风险暴露的可能性。

更讽刺的是,该行董事长徐力曾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强调:“风控扎实是核心竞争力。”然而,此次罚单却揭示了该行风控体系的诸多漏洞,贷款审核不严、资产转让尽职调查缺失、互联网贷款风控不足等问题,使得这一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市场笑柄。

作为该行“财富管理为引擎”战略的关键板块,理财业务却屡踩监管红线。例如:“理财双录不规范”,即录音录像流程缺失,可能导致投资者的交易过程无法溯源,影响其知情权。“未收取合格投资者认定的相关证明材料”,可能意味着高风险理财产品被销售给了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资者,违反了适当性管理要求。“对理财产品投资的信托资产估值不合理”,可能导致资产估值虚高,影响财务透明度。

此外,该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漏计市场风险资本,可能使得其资本充足率虚高,掩盖真实的风险水平。这与2024年被处罚的“理财业务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问题遥相呼应,表明该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合规性问题由来已久。

历史积弊:合规文化缺失,治理漏洞频发

此次处罚并非孤立事件。2023年6月,上海农商行因19项违规被罚1160万元,涉及房地产贷款违规、不良资产虚假转让等重大问题;2024年12月,该行因贷款分类不实、理财信息披露缺失 被罚375万元。频繁的罚单揭示出该行两大深层顽疾:1. 合规文化缺失,管理层重业绩轻风控。从基层员工违规(2024年8名员工因操作违规被罚),到高管治理不善,“重业务、轻合规”已成为该行的深层文化。即便在2024年净利润增速降至0.81%、不良贷款损失类余额激增97.8% 的情况下,该行高管薪酬仍逆势上涨,人均达159.41万元,这进一步激励了短期逐利行为,削弱了风控约束。2. 战略与执行脱节,风险管理形同虚设。尽管该行将“稳健发展”作为战略目标,但现实情况却完全相反。2024年三季度,拨备覆盖率从404.98%骤降至364.9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连续下滑,显示其抗风险能力持续弱化。这种经营模式与其对外宣传的“稳健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市场影响:投资者信心受挫,股价面临压力

面对监管罚单,市场对上海农商行的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1.48万亿元,然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微增0.34%,净利润增速更是仅为0.81%,显示出增长乏力。

在合规问题频发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恐将进一步受损。在A股市场,银行板块普遍处于估值低位,而合规风险高企的银行更容易遭到市场抛售。若不及时修复合规管理,上海农商行的股价或将面临持续压力。

此次860万元的罚单,是对上海农商行治理体系的一次重大考验。监管层的高频处罚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合规管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底线。

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于上海农商行而言,要想摆脱合规困境,必须从三方面进行改革:1.优化高管治理,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履职合规,加强激励机制的长效性。2.提升风控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贷款审核与理财产品监管。3.强化合规文化,从“事后整改”转向“事前防范”,杜绝“罚单驱动式”治理模式。

未来,如果上海农商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风控与合规体系,其经营稳健性将持续受到市场质疑,甚至可能影响长期发展。(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AI财评
上海农商行因18项违规行为被罚860万元,暴露出其在高管治理、审慎经营和财富管理方面的系统性漏洞。频繁的罚单不仅反映了该行合规文化的缺失,也揭示了其“规模扩张”与“风控失衡”之间的矛盾。尽管该行强调“风控扎实是核心竞争力”,但现实中的贷款审核不严、资产转让尽职调查缺失等问题,使得这一核心竞争力成为市场笑柄。此外,该行的理财业务屡踩监管红线,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从财务数据看,该行2024年净利润增速降至0.81%,不良贷款损失类余额激增97.8%,显示出增长乏力和风险加剧。若不及时修复合规管理,该行股价或将面临持续压力。未来,上海农商行必须优化高管治理、提升风控能力、强化合规文化,才能摆脱合规困境,确保长期稳健发展。
注:本文转载自商业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