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基金拟出资1.8亿元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

       4月19日,建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不少于1.8亿元人民币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产品。另外,此前自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建信基金已陆续运用固有资金1.73亿元人民币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产品。

  建信基金认为,外部压力或将进一步增强国内政策“以我为主”的逻辑,前期储备的逆周期政策有望密集释放以对冲关税影响,未来可以重点关注降准降息、财政补贴、平准基金等财政、货币、产业及资本市场等领域的政策组合。

  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有三个积极变化值得关注:一是随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不理性加剧,国内资本市场对关税提升的敏感度有望逐渐下降;二是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央汇金公司、社保基金协同发力,类“平准基金”将为国内资本市场提供坚实后盾,凸显国家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三是人民币汇率已经开始发挥“贸易调节器”的作用,为出口企业部分抵消关税压力。

  短期来看,在市场短期大幅下跌后,悲观情绪和估值压力明显释放,随着耐心资本和产业资本陆续增持,沪指或已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配置上,一是短期在风险偏好下行期,红利板块防御的属性凸显;二是反制品种(比如农业、稀土)、自主可控、军工、医药等与内外需相关度均较低的品种;三是内需政策发力的板块(比如乳业、旅游、新零售、白酒等)。中长期来看,A股集中反映关税影响之后,或已重新进入战略配置区间,后续将持续跟踪中国科技核心资产及内需板块两大方向的布局机会。一方面,继续看好以AI产业链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核心资产,短期情绪影响或带来中长期布局的机会,等待市场情绪企稳后,科技成长板块反弹弹性可能更高。另一方面,关税影响下,国内大循环逻辑有望进一步增强,需要重视内需政策加码、内循环发力背景下的消费领域投资机会。



AI财评
【专业点评】建信基金1.8亿自购释放三重信号:政策底、估值底与结构机遇 1. **政策对冲预期强化**:在中美关税压力下,国内逆周期政策工具箱(降准/财政补贴/平准基金)有望加速落地,央行与汇金协同释放"稳市场"信号,人民币汇率弹性为出口企业提供缓冲,政策底逻辑进一步夯实。 2. **估值性价比凸显**:沪指经历情绪杀跌后,风险溢价接近历史低位,产业资本与机构自购(累计3.5亿)形成资金面支撑,中长期配置价值显现。 3. **结构性机会分化**:短期防御性策略(红利/农业/军工)+内需政策受益板块(消费/旅游)占优;中长期科技成长(AI产业链)与内循环消费仍是核心主线,需关注情绪企稳后的反弹弹性。 风险提示:需警惕关税政策反复性及国内经济数据波动,但当前市场已部分price in悲观预期,左侧布局窗口逐步打开。(2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