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营养素饮料、植物饮料还是奶粉市场,都存在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李子园作为新入局者,常年重营销、轻研发,品牌核心竞争力并无明显优势,想要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面对近四年最差的净利润、多位股东减持……李子园彻底坐不住了,频频发力新业务,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近期,李子园在业绩说明会上答投资者问时表示,公司将优化产业布局,2025年聚焦奶粉及乳制品生产与销售,向上游产业链延伸。这意味着李子园公司将进军奶粉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李子园的产品、模式、渠道、推广都比较单一,增长已经遇到天花板。虽然公司在积极寻求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新产品缺乏核心研发实力和与之对应的渠道推广能力,导致新品口碑和反响始终较为平淡。
频频发力布局新品
日前,李子园发布关于签署投资协议暨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公司目前已审议通过了《关于拟签署投资协议书暨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拟以自筹或自有资金在银川市西夏区新设全资子公司实施“李子园日处理1000吨生乳深加工项目”,全资子公司名称为“宁夏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
该项目预计投资金额3.2亿元,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取得土地使用权后18个月内。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全脂脱脂奶粉、浓缩奶、稀奶油、奶酪、奶制品深加工生产线及研发中心,配套建设职工宿舍、库房、物流基地等。
对于布局奶粉市场的原因,李子园2024年报表示,公司含乳饮料的原材料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向恒天然进口取得。由于奶粉价格受自然环境、奶牛存栏量、供求关系、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而波动,面临着控制成本的挑战。
除了布局奶粉业务,李子园还在推进植物蛋白饮品和高维生素含量水两个新系列。李子园介绍,2024年公司已推出植物蛋白系列饮品,2025年将推出零添加营养素水、植物饮料等更多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口感的多元化需求;目前植物蛋白系列饮品与高含量的维生素水系列产品正处于渠道布局阶段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李子园频频发力新业务布局,除了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难题之外,也是为了寻求“第二个增长点”,缓解经营之困。
业绩增长遇到“天花板”
事实上,近些年李子园因产品、模式、渠道、推广都比较单一,业绩增长已经遇到天花板。
近期李子园公布2024年财报中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加0.22%。虽然是微增长,但这已经是李子园连续4年在14亿元边缘徘徊,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报告期内,李子园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减少5.55%。扣非净利润2.07亿,同比下滑5.24%。2021年至2023年李子园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亿元、2.2亿元、2.37亿元。
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李子园表示:“为促进销售,公司投入广告费用较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加明显所致。”从年报给出的费用明细看,李子园去年销售费用为2.0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68亿元增加了19.72%。
作为靠甜牛奶发家的大单品企业,李子园虽然有一批年轻用户群体,但受众分布并不平衡。分地区来看,2024年华东地区贡献营收6.98亿元,同比下降0.58%,占总营收比例近一半。华中和西南地区分别贡献了总营收的16.88%、19.6%,华中区域收入双位数下滑,西南地区则是3.53%微增长。显然,李子园还是偏向于华东地区的区域化品牌,全国化布局有待提升和扩张。
为了走出华东区域,拓展全国化市场。2024年4月,李子园大手笔请来一线男明星成毅为品牌代言人,试图用粉丝经济激活品牌影响力及电商渠道。这一番高调营销为李子园带来了短暂高光,官宣代言人后14个小时,甜牛奶拿下1500万的线上销量。但从长期表现看,热度并没能持续下去,2024年全年销售额14.15亿元,同比增长0.22%,几乎属于停滞不前。
去年遭遇多轮股东减持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的一年里,李子园已经先后遭遇多轮减持。
据媒体统计公开资料,2024年2月和9月,李子园曾两度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分别有7名高管和6名高管对公司股份集中减持。
此外,2024年10月1日,李子园披露,包括苏忠军在内的6位董监高减持不超过119.06万股。11月26日,李子园再度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公告,因朱卫君、徐樟能等35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01.86万股。短短两个月里,减持股东达41人,35位股东更是清仓式减持了所持股份。
今年2月5日晚间,李子园公告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苏忠军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16.5万股。此次减持合计套现约175.91万元。
尽管李子园对此表示,减持计划系减持股东根据其自身资金需求自主决定,本次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外界看来,股东的减持行为透露对企业经营的信心不足。
当下,李子园在市场上面临着众多可替代产品的竞争,诸如娃哈哈AD钙奶、旺仔牛奶、伊利优酸乳等,同样是承载童年情怀的爆款产品,渠道扎根于一、二、三线乃至下沉市场,这些品牌在消费市场建立起强大的“护城河”渠道体系,对李子园大单品甜牛奶的扩张发展带来极大困难。
为了减少对大单品依赖,迎合市场新需求,李子园积极尝试,2024年公司推出了风味调制乳、每日五黑、每日五红等新品。从产品销售情况看,2024年李子园甜牛奶系列产品的销售额为13.11亿元,占总营收占比依然在95%高位阶段。这也意味着新品销售未能担起“第二增长曲线”重任。
按照规划,2025年将继续推出营养素饮料、植物饮料等更多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口感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饮料市场的地位。同时,2025年计划进军奶粉及乳制品生产销售领域,通过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以确保奶粉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无论是营养素饮料、植物饮料还是奶粉市场,都存在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李子园作为新入局者,常年重营销、轻研发,品牌核心竞争力并无明显优势,想要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