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逆算法内卷:搜狐凭垂直生态“复利效应”,筑起互联网长青护城河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普遍规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品收入往往会遵循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但很少有人点明的是,生态收入能够实现边际效益递增。


放在互联网产业,后者常常是企业长青的核心。


这一点,跟随中国互联网同行了快30年,一同攀过高峰、穿越过泡沫、历经过低谷的搜狐应该算是深有体会。


为此,在AI驱动的新周期中,基于对内容生态长期主义的清晰认知,搜狐选择在浮躁的“推荐流”潮流中,继续坚持强化“关注流”社交,以“知识直播”打造精品化垂直化平台。


日前,在刚刚结束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中,创始人张朝阳也直言“希望大家在关注流里把科技峰会变成一个不间断地一直讨论各个知识的平台”。


一路穿越了PC互联网、Web2.0、移动互联网等周期后,AI新周期中,搜狐这一次具体将如何打通这条正确但不简单的路?


亏损收窄背后的特色生态路


透过搜狐日前发布的一季度最新业绩,达到此前最佳预期的集团营销服务收入和净亏损,以及超预期的在线游戏收入是这份财报三大亮点。


财报显示,一季度搜狐实现总收入1.36亿美元。其中,营销服务收入1400万美元;得益于对游戏内容的高质量更新和持续优化,在线游戏业务超预期实现收入1.17亿美元,继续担当业绩压舱石。


盈利层面,同期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82亿美元;对应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搜狐公司的净亏损降至160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收窄了超两成。


而这些向好的经营数据背后,是集团技术优化、活动协同、生态价值沉淀三大抓手带来的运营成效释放。


这一点,在媒体业务中表现尤为凸显。事实上,相比稳健增长的游戏业务,搜狐最大的成长预期在于其媒体平台的价值重估:从曾经主流的品牌广告模式向社交化内容营销模式转型。


一季度,搜狐以AI等尖端技术为引擎,持续对搜狐视频APP"关注流"进行优化升级,着力打造集内容传播、社交互动、用户连接于一体的数字化社交场域:用户可以在“关注流”中实现转发、关注、内容消费等操作,以视频为媒介建立社交连接。


同步到内容建设和生态协同方面,期间平台精心策划举办了“第十七季搜狐新闻马拉松”、“2025春季搜狐视频播主大会”等多样化特色活动,通过构建"技术+内容+用户"的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激发了平台社交活力,形成了优质内容持续产出的良性生态。


结果显然,凭借独特的“媒体基因×技术赋能×用户体验”优势,搜狐成功在特色内容领域初步构建了从技术、内容到用户的生态商业闭环。基于这些斐然的成果,公司明确表示未来将依托于自身主流媒体的竞争优势和独特IP,不断探索更多的商业可能。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确定的是,搜狐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将使得其商业模式极具可持续性。


在互联网赛道,生态玩法早已是产业共识,但各家打法各异。目前成功的玩家中,要么拥有庞大的生态圈,要么具备独特的生态圈特色。显然,腾讯属于前者,搜狐则属于后者。


“慢即是快”:垂直生态“复利效应”


这是一个媒介碎片化的时代,也是互联网产业被打上存量竞争、稳健增长等标签的发展新周期。


这一阶段,由于新技术的冲击,内容输出平台玩家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其中,腾讯以规模效应继续取胜,抖音、小红书等以追逐算法红利为主的“新生代”玩家则纷纷赢得短期暴利增长;相比而言,趣头条的退市、百度的焦虑却从反面暴露了大多传统互联网平台在新时代中的困境。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搜狐选择以“垂直生态的复利积累”玩法,成为了另一类玩家。策略安排上,搜狐一方面选择跟随产业技术的变革潮流,积极主动探索、布局新的主流内容传播工具;但在内容上,却始终坚持以精品内容为核心的“关注流”打法。


这种"技术跟随+内容坚守"的双线模式,在"知识直播"IP的培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2022《张朝阳的物理课》个人IP的爆火,到《星空下的对话》、《科学演讲局》的推出……历经四年系统化培育,搜狐在“知识直播”领域,成功完成了IP裂变,将单一直播IP升级为立体化IP矩阵;并同步摸索出了一套关于知识IP如何反哺平台高端用户留存的新范式。



目前,搜狐视频已通过汇聚来自宇宙、物理、地质、基因等众多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深科学专家和大咖,构建一个非常优质的内容生态,涵盖了天文物理、医学、健康与运动、娱乐、理科研习、法律情感等11块直播板块。


平台俨然成为了科技、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至今《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累计直播超2万分钟,且出版的3本同名科普著作都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通过专业、稀缺的知识内容构建用户黏性护城河,为平台积累大量的高价值用户群体,这是搜狐在视频直播赛道中独一份的优势。而主攻知识社交的知乎以及知网更多的是非视频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有一定传播局限性。


与此同时,搜狐视频基于《张朝阳的物理课》IP探索出“万物皆有理”等衍生IP,挖掘各种场景下的商业化潜力为品牌赋能。比如将物理课与各大品牌、“2025上海车展”等知名展览相结合,对产品中蕴含的物理学原理的现场讲解,以知识有效建立广告主与观众的联系, 这种营销创意的量身定制,进一步彰显出搜狐内容资产价值的独特性和商业化能力的“复利效应”。


而这种成功的背后,需要企业在IP培育上耐得住寂寞、下足"慢功夫"。


事实上,搜狐早已将长期主义刻在骨子里头。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用7年见证了科学发展与科技变革,搜狐新闻马拉松耗费10年17季跑出一条“运动+文化”的独特赛道,以及搜狐时尚盛典与中国时尚、文娱风云同行了十三载……每一个活动IP的长周期生命力,都说明了搜狐在这条路线上走得有多坚定。



此时,再来回看搜狐对优质知识内容生态构建的坚持,也就不显得奇怪了。


算法追逐的是流量,搜狐却是在培育土壤。因此于搜狐而言,活动从来都不是流量收割机,而是生态黏合剂。


或许选择追求内容和平台价值的“慢功夫”,曾让搜狐遭受了一定的成长质疑,但随着行业“短剧内卷”“流量焦虑”等矛盾积蓄爆发,以知识、垂类活动构建差异化内容矩阵的搜狐正逐步显现出长尾效应,变成内容香饽饽。


从企业的长生命周期来看,搜狐接下来或将诠释一种“慢即是快”的内容价值逻辑。


科技狂奔,搜狐长跑


当行业陷入“算法内卷”与“流量焦虑”时,搜狐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反共识的真相: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稀缺的不是内容数量,而是值得信任的知识深度;企业竞争的关键或许不只在于技术迭代的速度,更在于生态价值的厚度。


正如张朝阳很多次在公开采访中所提倡的“长期主义”——我们希望创办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快钱,而是要提供某种价值,是有益于社会的长期价值,这个企业才能走得很远。具体到产品,希望搜狐视频、搜狐新闻提供最优质的新闻,提供优质的价值传播、知识传播,通过社交分发能够给人们提供人们需要的有意义的知识和东西。


透过搜狐用“慢功夫”构建的护城河,会明白“科技需要狂奔,但企业更需要学会长跑”。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条长跑之路,公司管理层似乎信心很足。


早前,搜狐公司宣布了总金额最高能达1.5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回购计划,而截至2025年5月15日,搜狐已经回购了548万股搜狐美国存托股票,总金额约6700万美元。


基本面持续稳健,生态价值持续优化、蓄力,真金白银的市值管理投入,这些都是值得市场重估搜狐价值的支撑逻辑。


来源:美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