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Beyond EXPO 2025,我们看到了属于创造者的希望

摘要:从人的需求出发,让技术走向全球消费者。

作者 | 洋紫

编辑 | 李小天

5月的澳门,气温在30度上下徘徊,在街上多走几步会觉得热,但却能拥有一种被太阳温暖着的舒适感。这时候,如果在澳门威尼斯人(全球最大的单一赌场)待上半小时,却会感到寒意。按照娱乐场的温度设定,赌场冷气通常在18度至22度之间,“澳门的冷气不要钱”,一位澳门旅客戏称。

而亚洲最大的科技创新和生态博览会BEYOND EXPO 2025也正选址此处,2025年5月21日至24日,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迎来了澳门的初夏,博彩者的肾上腺素,以及科创未来的希望多巴胺。

这是一个常被视为“游戏中心”的城市,它拥有世界一流的酒店、娱乐场所和餐馆——这使它成为人们交流的好地方。此外,它为探索商业机会提供了一个中立的环境。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中立性与国际化环境,澳门也天然具备链接中外、汇聚资源的优势。

5年前,Beyond选择澳门作为举办地,正如Beyond创始人卢刚博士在本次开幕式上所表示:“亚洲拥有世界超过 60%的人口,却长期缺乏一个能真正链接区域资源、向全球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我们希望使亚洲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并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亚洲。因此,我们的口号是:赋能亚洲,连接世界。我们希望BEYOND将成为这一使命的催化剂。”

本届Beyond EXPO,以“Unveiling Possibilities”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亚洲,还有中东、南美、欧洲和美国的企业家、商界领袖、投资者、政府官员、媒体、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甚至运动员。当全球创新者的目光均聚焦于此,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技术碰撞,能摩擦出怎样的花火?

在霞光社的洞察中,“机器人&AI”、“关注人和情绪”、“全球市场”是这场博览会的关键词,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生态中能够发挥力量的核心方向。

21日,在Beyond EXPO开幕式上,尚未看到BEYOND两位联合创始人贺建东与卢刚博士,就已经能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借助两位具身机器人代表自己产生现场对话,以一个科技感与人交织的画面撞进观众眼中,构成了Beyond这场盛会的序幕。

这虽只是本届博览会的小切片,但在霞光社看来,却如同一个创新者眼中未来的缩影——从“关注人和情绪”出发,发挥“机器人&AI”的技术力量,面向“全球市场”释放魅力。

在博览会首日,霞光社看到了各式新奇的智能化产品。场馆入口处,来自浙江和旋智能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弹奏钢琴,据和旋智能公司CEO曲康康表示,能够让机器人做到弹奏钢琴,需要让机器人手部做到合适的速度,这正是技术难点所在;

有创新产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如来自幸氧科技的防脱发护理产品,通过创新专利DuoTrace系统及IntelliMist技术。据悉,其首款旗舰产品Rootique DUO是全球首个头发雾化上药剂,能够帮助用户完成15s精准上药;也有产品关注人的情感需求,一家名为“MiBai”的桌面AI机器人,专注于异地恋群体,机器人通过不断映射用户的人物特征,能够实时复现伴侣肢体语言及运动特征,通过两台机器人配合交互的方式,实现实时的远距离双人互动;

关注宠物健康的产品也不在少数,澳晟佳棚科技带来的智能宠物手推车,具备加热、除臭、通风、消毒、电动驱动,甚至氧气储存等先进功能;

一些产品在办公场景中为“解放双手”而生,食铁兽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全场景商业园林机器人,在智能导航系统融合RTK定位与视觉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应对复杂地形。据悉,切割速度是标准机型3倍,可轻松处理浓密草丛,能适应38度斜坡及不平坦地形。

这些创新型项目足以展现中国产品优势:在拥有着全世界最完整、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的环境中,为科创教育打造着最能落地的环境,让无数焕发生机的小企业,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性。

而这些中国产品优势,也恰好与全球创新生态的需求呼应。一个鲜明的数据是,霞光社看到XbotPark及深圳科创学院体系也携多家科技企业参加了Beyond EXPO,据深圳科创学院统计,XbotPark共有29个项目在Kickstarter、Indiegogo等平台参与众筹,其中有一半的筹资额超过100万美元,这一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0多倍;有27%的项目筹资额超过200万美元,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0多倍。

太阳底下无新事,总有公司正年轻。2025年再谈出海,已经不是向外的视角,而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资源整合中,发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对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化。在BEYOND Expo的“独角兽论坛”上,Nothing联合创始人兼CEO裴宇表示,“我们本就是全球化团队(总部伦敦,供应链在中国),核心是整合各地优势——中国的硬件能力、欧洲的品牌经验、印度的技术人才。印度市场虽挑剔且消费力低,但能锻炼产品竞争力。 ”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明确的了解自身优势,也不容忽视走向全球过程中的阶段性挑战。“独角兽论坛”上,Insta360创始人刘靖康认为,出海分三个层次:销售结果全球化(线上销售)、销售体系全球化(线下服务)、组织文化全球化(兼容各地团队)。“我们目前做到线上销售,但在本地化服务(如零售体系)上仍需努力。 ”

What's Next?

这是本届Beyond EXPO的开幕式主题,同样,在开幕式上,一名现场观众向嘉宾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的提问也颇有未来意义:“AI领域会是年轻人的天下吗?”

他的回答颇具确定性:“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问——未来一定属于年轻人。世界会把最困难的问题留给年轻人解决,因为前人解决的都是相对简单的问题。技术颠覆是必然的,但何时发生难以预测。人们曾认为AI颠覆只能由大公司推动,但现实是,不被看好的小团队反而可能突破——这就像在澳门做科技展,看似不可能,反而孕育机会。”

开幕式上,王坚以《计算与无尽的探索》为题,结合将人工智能送入太空、为全球空天产业变革提供中国方案的最新实践,深入分享了他对从云计算迈向太空计算的深刻思考与积极探索。而在这一与未来和科技相关联的演讲中,王坚多次谈到了“人”,他表示:“我确实是心理学专业出身,还当了10年心理学教授(研究方向是工程心理学)。这段经历让我始终相信“人”是核心——无论做什么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心理学与计算看似跨界,但本质相通。图灵曾说‘人+纸+笔就是一台计算机’,这说明计算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而通识教育能让人跨越领域。从心理学转向云计算,对我而言并非剧变,因为核心都是思考“技术如何改变人”。

2025年年初,多个让技术爱好者们激动的破局时刻出现,如deepseek、宇树、Manus等新秀给年轻的创造者们带来了期许。而对于What's Next?的回答,也无疑出现在年轻人对自身和他者的探索中。

王坚也表示,坚持创新的信念来源于3点:

首先,必须相信自己做的事有意义。如果连“你 ”都觉得这件事不重要,就不可能坚持下去。

其次,要理解“颠覆性技术”的本质——早期必然不被理解。比如半导体刚出现时,没人认为它会颠覆世界,30年后才成为核心产业。如果一项技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认可,那它大概率不是颠覆性的。有挑战,才说明它有价值。

再次, 创新需要承受不确定性。只要认定方向正确,就要顶住压力。

从专注于自我本身的需求出发,才能解决更多他者的需求。

活动推荐

2025年,出海企业迎来了下半场。在游戏规则逐渐调整的当下,越来越多出海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前方的航向,品牌也成为重构增长的新力量。6月25日,霞光社将在深圳举办“品牌引力·重构增长”-WAVE2025品牌全球化大会,围绕“品牌势能 引力共生”“价值重构 多元增长”两大板块,探讨品牌全球化增长经验、AI如何助力品牌打造、新兴市场存在哪些突围机会等焦点话题。欢迎有志于品牌建设的出海人去活动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