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杜甫酒业曲线上市完成夙愿 1.5亿对赌协议背后尽是危机

摘要:杜甫酒业的上市更多是资本运作的结果,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突破行业格局固化、提升品牌竞争力,并在资本市场中维持长期价值。若无法在渠道深耕、产品创新和海外市场拓展上实现突破,“诗酒第一股”的光环可能迅速褪色,沦为资本市场的短期炒作标的。

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钟嘉

出品丨鳌头财经

一场资本运作,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杜甫酒业顺利进入资本视野,股价两天累计涨幅近100%。

近日,中国环保能源(00986.HK)股份简称正式更改为“杜甫酒业集团”,这意味着这家年营收仅过亿的川酒企业,以近乎“零门槛”的方式完成了从区域酒企到“诗酒第一股”“川酒港股第一股”的阶段性跨越。上市当日,杜甫酒业股价暴涨近80%。第二天,盘中一度涨超18%。

然而,这场热度并没有持续很久,便开始极速回落。截至发稿前,股价仅在0.1港元左右徘徊,跌回了更名前的状态。究其原因,中国环保能源近10年业绩7度亏损,而杜甫酒业全国化扩张步履蹒跚,两家公司目前发展都陷入困局,双方的携手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杜甫酒业的上市更多是资本运作的结果,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突破行业格局固化、提升品牌竞争力,并在资本市场中维持长期价值。若无法在渠道深耕、产品创新和海外市场拓展上实现突破,“诗酒第一股”的光环可能迅速褪色,沦为资本市场的短期炒作标的。

区域酒企“更名换姓”完成上市

这场资本运作下的联姻,始于一家年营收不足1亿港元、连续亏损的珠宝公司——中国环保能源,与一直想要曲线上市的四川地方酒企之间的双向吸引。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环保能源是一家长期经营珠宝设计与放贷业务的公司,实际上和“环保”“节能”无太大关联。过去10个财年中有7年亏损,2024财年营收仅0.66亿港元,净亏损1851万港元,珠宝业务收入同比下跌37%,放贷业务虽收入增长但利润下滑83.4%。

截至2024年9月的中期报告显示,营收为2736.2万港元,同比下降15.37%,其中珠宝业务收入1132万港元(同比下滑39%),放贷业务收入1604万港元(同比增长16%)。

从财务数据来看,放贷业务营收是超过珠宝业务的第一大业务,且仍出在上涨空间。然而,近几年市场需求变化以及风险管理难度增加,放贷业务发展也存在众多不确定风险。而珠宝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奢侈品消费疲软、购买周期长等问题,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挑战。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中国环保能源将契机投向了跨界合作。

另一边,杜甫酒业前身为1983年的绵竹县曲酒二厂,主打“诗酒文化”IP,拥有杜甫、李白等上千件文化商标,并构建了“酒业+文旅+文创”的产业生态。根据市场及媒体报道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过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但核心市场仍局限于川渝地区,全国化布局进展缓慢,亟需拓展知名度打开全国化市场。

为了进一步扩张,杜甫酒业打起了“上市”的主意,自2021年起,多次尝试港股IPO未果,A股白酒上市禁令更是直接打消了其上市的另一种可能性。

最终,中国环保能源同意以“更名换姓”的方式,让杜甫酒业实现了港股“曲线上市”的夙愿。

在港股投行人士看来,这场曲线上市本质是中国环保能源公司的价值重构。当传统业务失去造血能力,中国环保能源需要新故事维持上市资格,而区域型酒企则寻求证券化路径突破融资瓶颈。二者结合,各取所需。

1.5亿元对赌条款面临多重挑战

这场资本盛宴热潮来的快,去得也快。更名后的“杜甫酒业”股价坐上过山车,暴涨近80%。第二天,杜甫酒业集团盘中一度涨超18%,两日累计涨幅近100%。但冲高后回落,截至发稿前,报收0.10港元/股,并连续多日下跌。

在资本和大众眼中,杜甫酒业通过与中国环保能源合作更名的方式实现港股上市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狂欢,但后续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这场“借壳上市”的本质是一场“代理权绑定+品牌名称置换”的轻资产操作,中国环保能源的股东结构未变。根据双方协议,杜甫酒业无需进行股权置换或资产注入,仅通过独家代理协议与中国环保能源设立3年1.5亿元销售额对赌条款,后者获得杜甫酒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日韩及东南亚等14个市场的独家销售权。若履约达标,中国环保能源可额外获取1%的业绩分成。

在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典型的轻资产绑定模式,该模式既规避了《上市规则》中反向收购的严格审查,又通过品牌名称置换制造借壳上市的舆论效应。

根据现行监管框架,若中国环保能源未来12个月内白酒业务收入占比超50%,可能触发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非常重大收购”的合规审查,届时需按IPO标准重新履行完整上市程序。

作为川酒品牌,杜甫酒业主打“诗酒文化”IP,但品牌认知度远低于头部酒企,且产品定价200-800元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中高端赛道。具体来看,在高端市场,需要面对川酒六大品牌如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品牌的全面挤压,难以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在性价比市场,各区域市场都有自己的区域品牌抢占份额,而杜甫酒业尚未形成全国化布局,发展存在较大局限性。

并且,白酒行业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头部企业增速放缓但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行业数据显示,近两年头部酒企营收占比超60%,中小酒企生存空间被压缩。

杜甫酒业和中国环保能源的合作,将突围之路放在了海外市场,并且将销售重任全部交给了中国环保能源。但中国环保能源缺乏酒类运营经验,其原有珠宝业务渠道能否有效转化存在不确定性。且白酒尚未被外国主流市场广泛接受,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主要依赖华人群体,能否达成目标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