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中是上市公司分红的高峰期,根据年报披露的分红预案,再经过股东大会审议等程序,通常5月至7月进入实际分红实施阶段。
2025上半年已过,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分红情况成为市场焦点。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6月30日,A股共有298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达1.44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024年全年的2.34万亿元分红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印发的新“国九条”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增加分红频次,上半年多次分红的公司达126家。
银行股共分红5063.02亿元,建设银行领先
根据同花顺数据,今年1月至6月,进行分红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42家、22家、22家、173家、1362家、1387家,分红金额分别为3245亿元、40.50亿元、68.24亿元、2960亿元、2886亿元、5174亿元。
可以看出,年中是上市公司分红的高峰期,根据年报披露的分红预案,再经过股东大会审议等程序,通常5月至7月进入实际分红实施阶段。因此,接下来A股“红包雨”将持续至8月初,而8月A股将再度迎来上市公司中期分红计划的披露高峰期。
从分红金额来看,银行股、保险股以及消费股龙头,如贵州茅台、美的集团,再次以百亿分红“刷屏”。
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分红金额超百亿的上市公司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交通银行、美的集团、邮储银行、宁德时代、兴业银行、中国石化、中远海控、陕西煤业。
其中,建设银行两次分红累计过千亿,位居榜首。
近年来,建设银行派息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具体而言,2022年至2024年,建设银行每股股息及现金分红数额均在逐年上升。三年来,每股股息分别为0.389元、0.400元、0.403元,现金分红分别为972.54亿元、1000.04亿元、1007.54亿元。
中国银行仅次于建设银行,上半年两次分红累计为713.60亿元;交通银行上半年两次分红累计为281.46亿元;邮储银行单次分红259.40亿元;兴业银行单次分红224.33亿元。
国有大行一直是分红的主力军,2024年六大行合计分红超4200亿元,占银行业总分红70%以上。今年上半年,所有银行股分红总金额达5063.02亿元。
民营企业坚持分红
自去年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民营上市公司火速出手,分红意愿显著提升,参与分红(含中期分红、特别分红以及年末分红)公司数量大幅上升,且分红力度加大。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2086个民营企业进行了分红,总金额为3244.51亿元。其中,美的集团是唯一一个分红超百亿的企业,为267.22亿元。据悉,美的集团分红首次突破百亿元是在2019年,2024年其业绩创新高,营收首破4000亿元。
分红力度也再创新高,从2023年每10股派现30元(含税)拟增至每10股派现35元(含税),年度分红总额也将从上年207.8亿元增至267亿元,并计划2025年至2027年每年实施两次现金分红。
包括美的集团在内,伊利股份、格力电器、洛阳钼业、海天味业、恒力石化、公牛集团、牧原股份、三一重工、宝丰能源为民营企业上半年分红金额的前10名。
此外,有135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净利润亏损的情况下仍坚持分红。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为107家。
一般认为,亏损状态下分红可向市场传递“公司对未来盈利有信心”的信号,避免股价因亏损消息大幅波动,尤其是在行业低迷期或公司短期业绩承压时。此外,部分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分红有隐性要求(如A股再融资需满足“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亏损公司为保持融资资格,可能被迫分红。
从数据上来看,三六零、完美世界、利亚德、美克家居2024年亏损情况较为严重,分别亏损10.94亿元、12.88亿元、8.89亿元、8.64亿元;分红金额分别为7亿元、4.37亿元、2.70亿元、0.17亿元。
其中,完美世界2015年以来公司坚持每年现金分红,十年累计分红总金额54.89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超60%。
自2022年起,尽管美克家居的净利润一直呈现亏损状态,其中2022年亏损额达到2.89亿元,2023年进一步扩大至4.63亿元,公司依然保有大量未分配利润。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11.35亿元。
计算机通信行业分红企业最多
从行业角度来看,虽然银行、货币金融企业的分红金额较高,但在企业数量上却不占优势。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上半年分红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前5名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有上市公司390家、230家、230家、228家、196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海康威视、中兴通讯、鹏鼎控股、蓝思科技、京东方A等上市企业为代表,12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格力电器、公牛集团等企业为代表,10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专用设备制造业以三一重工、天地科技、爱美客为代表,也只有这三家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宝丰能源、云天化、万华化学、卫星化学等企业为代表,8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医药制造业以新和成、云南白药、恒瑞医药等企业为代表,6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