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每一次企业控制权的更迭都像是一场大戏的开场,而北大医药在浙商徐晰人“1元”入主后的故事,正徐徐拉开帷幕。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晓艳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每一次企业控制权的更迭都像是一场大戏的开场,而北大医药在浙商徐晰人“1元”入主后的故事,正徐徐拉开帷幕。这场大戏中,既有管理层变革的风云涌动,也有业务发展的艰难探索,更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徐晰人这位新主角,能否为北大医药找到一条光明的新路?
入主之路
徐晰人在资本市场原本并不显眼,这位履历丰富的浙商,旗下企业业务广泛,却与医药行业交集甚少。然而,2024年,他以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医药领域——通过旗下新优势国际,以1元象征价格拿下北大医药控股股东西南合成100%股权,同时承接约23.92亿元债权(实际支付3300万元),进而掌控北大医药22.22%的股份。这一极具性价比的收购,瞬间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入主后的徐晰人迅速展开对北大医药管理层的洗牌。自2024年12月成为实控人后,北大医药管理层便开启“换血”模式。从今年1月起,监事、董事、董事长等多位关键人物先后离任,到6月董事兼总裁袁平东辞职,徐晰人逐步接过公司董事长、总裁之位。权力交接期虽横跨近半年,过程波折,如罢免毛润董事职务时遭其反对,但徐晰人还是基本完成了管理层的调整,为后续战略实施奠定人事基础。
业务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北大医药目前主营医药制造与医药流通业务,产品涵盖多个治疗领域。医药流通业务贡献主要营收,医药制造业务则是利润担当。不过,随着公司易主,业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北大医药与北大国际医院关联交易频繁,其业务占公司营收近三分之一。但因服务合同到期及公司易主,双方合作终止,这将导致公司2025年营收减少6亿元,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
此外,新优势国际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未来公司或需与“北大”品牌切割,这对公司品牌效应和市场认知度的影响不可小觑。失去方正系支持,北大医药急需寻找新业绩增长点。公司计划重点聚焦医药制造业务,提升经营业绩。而徐晰人的金融行业背景,或许能为公司通过收购等资本运作寻找新路径提供助力。
破局之策
面对诸多难题,北大医药已开始积极行动。在业务布局上,成立新优势健康,促进产业链发展、整合上下游资源。今年7月4日,公司宣布通过新优势健康开展场内股票、债券投资业务,合理利用资金,寻求新收益来源,且不会对主营业务和资金需求造成压力。
从长远看,虽然新任董事会成员中缺乏医药背景人才,但徐晰人团队若能有效整合资源,引入外部专业医药人才或与业内优质企业合作,有望在医药制造业务上实现突破。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公司需积极与离退休员工沟通协商,妥善处理住房和福利待遇等问题,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秩序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