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封华 编辑 | 魏晓
一只猫在床上睡觉,忽然就被飞来的外星人抓到UFO上了;三国时期的刘备、诸葛亮,开口却在讨论基金股票,还用手机与张飞视频连线……
各种新奇的AI视频正在风靡全网,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播放量,催生了不少热门账号。这背后,博主可能根本没有视频制作专业背景,而是利用Agent智能体等AI工具进行创作。
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创意无限,都预示着Agent或将彻底改写各种创意行业。
但市面上单个智能体的能力有限,效率和成功率都不尽如人意,普通人如何使用AI生产力工具,零门槛进行自媒体创业?纳米AI给出了答案。
8月1日,360集团AI产品纳米AI超级搜索升级为纳米AI,产品能力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成为全球唯一真正进化到L4级别智能体,首次实现多智能体拉群组队分工协作。
用户只凭一句话,就能调用多智能体协同制作创意视频,效率和成功率直线上升。有此创业起号神器,何愁内容枯竭,爆款不来?
不仅如此,目前纳米AI已经上线十多类多智能体蜂群,涵盖视频制作、内容创作、行业研究、电商带货、旅行规划等多个场景。
AI蓝媒汇深度体验纳米AI后,感到AI大生产时代,终于要来了。
创业起号,一人足矣
一直以来,使用AI输出创意作品,并没那么容易。
虽然Agent智能体的出现,令AI生产力有了极大进化,但面对跨领域的复杂任务,单个智能体的能力始终有边界。
从智能体发展的四个阶段看,L1智能体的能力仅限于问答,更像个供消遣的玩具;L2智能体虽可执行任务,但流程还必须由人来设置,相当于一个效率工具;L3推理型智能体的代表是首发版的Manus,可以自主规划完成任务,单兵作战的能力已经很强,但受限于技术框架,缺乏协同规划能力。
如果要调用多个智能体完成复杂任务,效率与正确率均会有所下降。通常来说,如果单个智能体成功率能够达到90%,5个智能体协作的成功率甚至可能会降到50%以下。
只有L4智能体,才能实现多个推理型智能体的组队协作,就像搭积木一样,把不同专长的推理型智能体组合起来,为人们服务。
L1—L5智能体的典型应用与能力特征
当前,纳米AI率先做到了。
产品能力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后,纳米AI成为全球唯一真正进化到L4级别的智能体,首次实现了多智能体拉群结队全自动完成复杂任务,可以灵活架构、多层嵌套,像蜂群一样通力协作。
AI蓝媒汇体验了纳米AI的“一句话生成长片”功能,效果十分惊艳。
输入“生成100字非遗剪纸宣传片”后,纳米AI开始了步骤清晰的自动化处理过程,自己只需要静待结果。
纳米AI把整个流程拆解成了“搜索信息、生成文案、生成分镜脚本、文生图、AI配音、图生视频、视频拼接、添加 BGM”等环节,用到了“全能编剧大师”“高级分镜头专家”“高级剪辑师”等多个智能体。
每个细分任务都由不同的智能体负责完成,整体形成一个自动化工作流,期间可以手工选择生成风格,或者全权托付给纳米AI。
最开始的时候,纳米AI调用了超级搜索智能体,基于30个搜索结果,自动形成了文案和分镜脚本。
进一步,纳米AI又调用了AI语音生成智能体,完成了文案配音,同时以图片生成智能体,生成了多张人物和剪纸画面作为分镜图片,再由极速视频生成智能体生成视频片段。
最终,由影视后期专家智能体,将多段分镜头视频进行拼接,加上BGM,就能够产出成品了。如此一来,用户只用一句话,就得到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优质短视频。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能被用户清晰看到,并能够实时根据需求调整,并且不需要编写任何代码,这对于普通自媒体博主来说,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门槛。
此次30多秒的短视频,共消耗了约384万的tokens。这个任务,仅是小试牛刀,纳米AI的能力远不止于此。
AI蓝媒汇获悉,纳米AI智能体蜂群已实现,连续2小时执行超1000步任务不中断,消耗token超2000万,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
从实际效果来看,纳米AI简直就是自媒体创业的起号神器。用户只要简单动动手指,就可以成为“导演”,实现“零门槛”创作视频,还可以快速生成营销类视频,为企业发展助力。
如果说以往AI有不低的门槛,那么以纳米AI为始,AI将正式步入零门槛时代,从此人人都能成为“超级个体”,都有机会成为网红大V。
中国科技公司接棒
引领世界AI技术突围
2025年会成为智能体爆发的元年,这一判断已经基本成为业内共识。
OpenAI、谷歌、微软等国外科技巨头,以及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百度等国内科技大厂纷纷入场布局。
一场由全球科技巨头共同推进的技术浪潮已然到来。
过去半年,随着技术进步,各类Agent产品纷纷出现。例如今年1月份OpenAI发布首个智能体Operator;2月份,又发布了名为“深度研究”Agent;今年3月,横空出世的Manus,号称是世界上首个通用Agent,一经发布火爆全网;此后还有众多垂直领域Agent接连登场。
百舸争流之下,差距也一点点被拉开。
今年6月份发布的AI产品榜首次增加了智能体榜单,排名第一的并非此前大火的Manus,也不是其他科技大厂,而是由纳米AI取得桂冠吗,其以156.67M的月度Web访问量,断层式领先了第二名Manus近10倍。
7月17日,OpenAI的ChatGPT Agent姗姗来迟,放在如今的技术大竞赛中,已没有了当初发布ChatGPT的惊艳感,其多步骤任务规划、工具调用、上下文记忆等功能已然不足为奇,并没有拿出超越国内智能体的能力。
这意味着,当AI从“对话式”向“任务执行”阶段进化,中国AI技术与世界的差距正在急速缩小,尤其从智能体能力来看,国内科技公司正在引领世界。
纳米AI的360智能体工厂,还允许用户通过零代码的方式创建符合特定需求的智能体,自行搭配智能体组合,就像邀请多位专家一同为你服务,量身定制专属于自己的专家团。
目前在纳米AI上,已经有超过5万个L3级推理智能体,随时为用户待命,人人都能搭建自己的Manus。
“在未来有了智能体之后,人不是被淘汰,而是要带领智多个智能体构成数字团队,成为智能体的规划者、领导者、监督者,主要负责目标的设定和价值判断,并在最后拍板做决定。”8月4日晚上,周鸿祎在直播中畅想了未来的工作模式。
在未来,AI逐步走向效用落地,为人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才能实现AI技术的最大价值。从纳米AI突飞猛进的进展来看,那一天或许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