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光引发剂价格持续上行,PCB、芯片领域需求支撑,头部企业有望受益

摘要:截至8月12日,光引发剂(TPO)的最新报价为95元/公斤,价格上调5.56%。8月以来,光引发剂累计涨幅近15%,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6.67%。

2025年以来,光引发剂价格持续走高。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8月12日,光引发剂(TPO)的最新报价为95元/公斤,价格上调5.56%。8月以来,光引发剂累计涨幅近15%,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6.67%。

受消息影响,8月13日,A股电子化学品概念再度走强。截至中午收盘,中船特气(688146.SH)收获20CM涨停,广钢气体(688548.SH)涨19.94%,兴福电子(688545.SH)涨14.85%,华特气体(688268.SH)涨10.59%。


光引发剂价格持续上行

今年以来,光引发剂的价格持续走高,累计涨幅达到26.67%,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据了解,光引发剂是一类特殊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引发剂能产生自由基、阳离子等物质,引发单体与低聚物聚合、交联和固化反应。这一特性使其在光固化材料的快速固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等高端领域。

在芯片制造的光刻、刻蚀、3D堆积等关键步骤中,光引发剂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光刻胶所需的核心原材料,光引发剂国产替代的空间广阔。

对于光引发剂的涨价原因,机构普遍认为,主要是受到供需格局重构的影响。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近期国内光引发剂行业供给端出现收缩,宁夏沃凯珑因安全环保问题停产,行业产能受限。同时,下游PCB、3D打印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供需格局改善或推动光引发剂产品价格上行,具备产能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受益。

德邦证券表示,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有望延续复苏行情,对光引发剂等光刻胶专用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形成有力支撑,消费电子正处于AI带来的上行周期,技术革新或将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该机构认为,我国作为全球产值占比接近60%的第一大PCB生产基地,有望使国产光引发剂厂商率先受益。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光引发剂是制造光刻胶的核心原材料,光引发剂的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光引发剂的市场规模将突破48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92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光引发剂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市场份额逐步提升,预计2030年国产化率将达到50%以上。

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技术+产能”双轮驱动实现突围。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行业前五企业市占率从2020年的31%集中至2025年的48%,其中久日新材(688199.SH)、扬帆新材(300637.SZ)等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将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以扬帆新材为例,该公司已在浙江上虞和内蒙古设立了光引发剂生产基地,907、184、1173、TPO、369、379、ITX、BMS 等多种产品规模化落地,供应链韧性凸显。伴随行业逐步走出周期低谷,扬帆新材采取“稳价+高质+快交”的策略巩固市场份额,有望在下游复苏后实现利润弹性释放。

今年上半年,伴随着光引发剂产品价格不断提升,扬帆新材加强营销团队配合,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实现了光引发剂市场份额稳中有增,公司的光引发剂产品销量同比有所增长。

除扬帆新材外,久日新材、飞凯材料等公司也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其中,久日新材正与客户合作开发用于高端光刻胶的阳离子光引发剂;飞凯材料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光引发剂TMO已实现量产。

相关概念股连续大涨

在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市场对电子化学品相关概念股的关注度也在提高。

8月11日至今,电子化学品概念板块连续大涨,累计上涨超7%。个股方面,8月以来,中船特气(688146.SH)累计上涨51.20%,扬帆新材累计上涨28.14%,飞凯材料累计上涨19.81%。


从资金面上看,8月12日光刻胶概念板块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9.35亿元。其中有7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净流入资金居首的是凯美特气(002549.SZ),昨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达到3.56亿元。此外,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还有上海新阳(300236.SZ)、飞凯材料、晶瑞电材(300655.SZ)等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