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小菜园首份半年报亮眼,揭秘其“降本增效”背后的管理哲学


蓝鲨导读:企业如何穿越周期

作者 | 杨硕

编辑 | 刘娟

2025年,餐饮行业依然延续了微弱的复苏态势。

统计据

当一系列消费升级的品牌被“迎头痛击”后,小菜园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红利时代”。短短12年的时间,开出近700家直营门店,在今年上半年小菜园的营收净利也大增。

8月15日,小菜园发布上市之后的首个半年报。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6.5%。除税前利润为5.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4%。期内利润达到3.8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5.7%。

在餐饮竞争严重内卷之际,小菜园是怎么做到逆势增长的?面向未来,小菜园有什么的战略和规划?

8月25日,小菜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汪书高在与媒体交流时表示,“小菜园更注重堂食,外卖是锦上添花。”“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国内发展,一个县城的市场都很大,早晚都要出海,但不是目前的重心。”“更希望坚持做直营,在认可公司价值观的前提下发展。”

以下为媒体交流会采访实录,有删减:

800家门店,保障3000家门店供给的中央工厂

提问:今年上半年开的店,小菜园净增加的店,是比往年要少原因是什么?然后我也听到你说明年要到800家店,开店的规划是什么?

汪书高:其实我们是从3月份开始拓店的。过年后,就到了三四月份,因为上半年开始招商的时候,谈判有一个过程,谈好了之后开始装修,所以上半年就放缓了。我们9月份就要开50家,所以年底能够完成招股书上的标准。

提问:2025年上半年,小菜园外卖业务的增长势头强劲,占比39.0%。外卖和堂食如何平衡?

汪书高:一切以堂食为主、做品质,外卖是重要补充。我们把外卖和堂食的最佳比例叫三七开,不能超过35%。公司的外卖战略是第一不允许做活动。我们更注重堂食,客户体验感更好,希望大家都来门店就餐。

提问:小菜园上半年净利润35.66%的高增长非常亮眼,但我们注意到其驱动因素中,降本的贡献远大于增收。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当前的增长模式更依赖于“节流”而非“开源”?

朱正慧:企业肯定是开源和节流并重。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是来自于门店扩张,净利率达到14%,这主要得益于:第一,采购的优化,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意识,就是建立了自己的采购中心,随着多年来公司的发展,我们一步步优化。去年,我们供应链团队也重新进行了组建,所以采购优势非常大。第二,随着餐饮业的清洗,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利好。在商场的博弈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给我们减少了一定的开支。最主要还是我们整个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董事长刚才介绍的门店优化,我们的增长模型更加优化,人效和坪效都得到了提升,这一点在竞争上面体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净利润这一块的增幅比较大。

提问:供应链被公认为是小菜园的核心优势。但随着门店数向800家乃至千家迈进,公司的中央厨房和物流体系是否面临着容量和效率的临界点?未来是否需要重大的资本投入来升级供应链?此外,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将成本优势持续保持下去?

陈海燕:我们不会依赖外部资金对于供应链投入,目前的供应链可以保障全国这个800家门店配送的问题,加上马上投入生产的中央工厂,这个中央工厂当时设计也是保证3000 家门店左右的食材供应,能够满足未来五年的需求。在大宗农产品采购方面,我们已经在规划这样一个路径,我们所有的合作商与我们是深度合作的模式,我们会签订年度合同,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立足国内,坚持直营,聚焦主品牌

提问:中餐出海这两年也是一个比较热的词,小菜园的目标也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园,咱们有没有具体的出海计划和规划?

汪书高: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生意,海外市场肯定要做。但我们认为第一国内市场空间大,我们5到10年在国内发展不完。我们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国内发展,我们现在所有的经验都在国内。一个县城的市场都很大,早晚要出海,但不是目前的重心。

提问:如何思考小菜园长期的护城河?

汪书高:在这个房地产这个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觉得消费正好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中餐永远有机会,中国餐饮的发展空间很大,行业没有天花板,把企业当成事业做当成爱好去做是很有意义的,而不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停滞不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在的80 后、90后创业者比我们更优秀。

提问:在小菜园看来您比较在意的增长指标是什么?

汪书高:我觉得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企业想要有利润的增长,就要向内求,去管理,把生意做好,增长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提问:12年开800家店,经历过哪些坑?

田春永:刚起步确实很困难,招商层面和商场的博弈很难,包括租金、门店位置都吃过不少坑。

汪书高:可以说都有坑,但都是在坑中长大,都在不断进步,做企业就是不断遇到问题。不怕遇到坑,不怕遇到问题,企业发展就是在计划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在变化中成长。

提问:小菜园的主品牌模型已经非常成功,但市场总会饱和。除了门店数量的线性增长,公司为未来5-10年规划了哪些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 是孵化多品牌、深耕供应链TO B输出、还是探索国际化?

汪书高:我觉得我们目前的基础还比较小,国内餐饮生意的空间仍然很巨大。中国有2800 个县,上百上十个地级市。我们现在发展的区域,特别是一些县城去的还不多,也就覆盖了安徽、江苏,周边的河南、山东等地还有待开发。未来如果开了几千家店,可能会往东南亚去发展。

关于品牌的问题,肯德基做到今天也只有一个品牌。我跟麦当劳总裁探讨交流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也有五六个品牌,到最后也只做了一个大的麦当劳。我们目前只需要把小菜园这个品牌做好,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提问:从这个品牌端来看,未来如果小菜园要做3000 家店,是不是要做多渠道、多店型的变化,或者说到了下沉市场,是不是与外部合伙人合作?

汪书高:内部合作,就是把店长变成了我的合伙人。外部合作,利益不好分配,容易产生摩擦。我觉得只有大家认可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我们就会把他们变成我们企业的原始股东,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发展的最宝贵的经验。坚持直营门店,让自己人过好日子,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提问:企业如何持续发展,以及穿越企业发展周期?

汪书高:我们的几大区总就是未来的接班人,未来可能会有轮值制度,学习华为,而不是具体哪一个人。

提问:我觉得今天的主题回归的是时代哲学,我个人总结就是简单、真实、自然,这是不是您对这个时代哲学的内在思考?

汪书高:不要撒谎,可以真实面对问题,反而能解决各种问题。我们这个团队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更是认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