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银行股业绩显著分化——多家上市银行深陷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降”的困顿局面。
2025年上半年,银行股业绩显著分化——多家上市银行深陷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降”的困顿局面。“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三重行业重压,让同质化竞争的阵痛持续加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银行以一份质效双升的中期答卷,展现出了强劲的经营韧性与差异化竞争力,成为逆周期增长的优秀样本。
9月5日,北京银行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数据显示,北京银行核心经营指标全面向好:资产总额突破4.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53%;总贷款2.39万亿元、总存款2.65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8.18%、8.39%。实现营业收入36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50.53亿元,同比增长1.12%。资产质量也“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率1.3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5.74%。
当“规模承压、盈利收窄、风险暴露”成为银行业共同挑战的当下,北京银行为什么不一样?我们或许可以从该行的“五大特色银行”战略中找到答案。
01
特色战略破局:从规模竞争转型到价值深耕
纵观企业史,那些真正能够穿越周期、影响深远的战略转型,往往不是轰轰烈烈的,更多是基于对趋势的精准判断,进行脚踏实地的深耕。北京银行“五大特色银行”战略的推进过程,便印证了这一点。
过去三年,北京银行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关键一招就是推出并迭代升级“五大特色银行”战略——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伴您一生的银行”“专精特新第一行”“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旨在推动该行布局新赛道、创造新价值。近两年,行业困境渐显,北京银行却实现逆周期增长,这无疑是该行转型成功的最好证明。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企业融资需求减弱,“转型零售”成为银行业共识。但信用卡使用率下滑、消费金融利率下调揽客效果有限,转型谈何容易?!
面对这样的行业形势,北京银行另辟蹊径,聚焦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打造全国首家“儿童友好型银行”,成为零售转型关键引擎。其创新推出的“京萤计划”已升级至3.0版本,首创“数字家庭模式”,构建财商、阅读、社交三大学院儿童金融生态。
“儿童友好型银行”仅是起点,在此基础上,北京银行进一步升级推出“伴您一生的银行”,构建起覆盖儿童、成长、创业、家庭、财富、养老的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凭借精准的战略与高效执行,北京银行的零售之路走得越发稳健而强劲。
业绩发布会上,北京银行副行长徐毛毛用“精准、精细、精心”总结评价了上半年的零售工作。具体到数据上,截止6月末,北京银行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8%,储蓄存款突破7900亿元,较年初增长6.87%,个贷规模突破7100亿元,逆势增长135亿元,规模继续领跑城商行。其中,贵宾客户突破120万户,私行客户增量创历史新高,中高端客户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02
科技金融领航:立足首都优势赋能专精特新发展
在零售业务别开生面的同时,作为扎根北京的金融机构,北京银行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将科技金融作为“第一战略”,把专精特新作为“一号工程”,坚定不移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
北京银行全面上线了“科创雷达”科技企业评价体系,抓重点客群数字化经营,将技术“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推动企业评价由“看报表”向“看未来”转变,提升金融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产品端精准匹配科技企业需求,推出“科创e贷”“e投贷”等产品,创新“研发贷”并落地中关村首笔业务,系统巩固在科技金融市场的优势。
同时,通过“组合拳”满足科技融资多元需求。整合商行、投行、私行业务资源,联动生态金融、并购金融、跨境金融、财富金融等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支持企业一揽子、一站式便利融资。截止6月末,北京银行承销科技创新债券(含科创票据)49只,规模153.84亿元,排名城商行第一位;落地全国首批科创债以及全国首批、北京市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
与传统金融的点对点服务企业不同,北京银行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过程中,着力激活“新动能”,赋能产业体系新质成长。发力战略新兴及未来产业培育,深耕“十大产业赛道”,通过与政府、产业园区、投资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挖掘优质项目和企业,壮大“生态圈”,提高资源整合协同效应,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科创企业全周期护航。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已累计服务北京80%以上创业板、71%科创板、74%北交所、75%新三板创新层及7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最能见证北京银行金融赋能科技的强劲动能。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4346.08亿元,较年初增长703.29亿元,增速19.31%;较2022年6月末增长131%。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2.6万家,贷款余额1210 亿元,累计为5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超1.2万亿元信贷支持。
03
价值共生共赢:特色生态构筑金融强国微观基础
北京银行的特色化发展道路,本质上是一条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赢的价值创造之路。“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战略的执行,进一步强化了北京银行与企业的深度绑定。该行通过差异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深耕客户价值创造、陪伴客户成长,并以此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针对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阶段的差异化需求,北京银行构建“基石-扬帆-倍增”三分层培育体系——初创期以“统e融”2.0为服务平台,“一键申请、以客定额”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成长期升级“领航e贷”4.0系统,新增动态提额、无还本续贷等功能,提供“人-家-企”一体化服务;成熟期则深化GBIC²组合金融,赋能产业链升级。
有了这样强大的数字金融作为支撑,北京银行的对公业务实现了“质优量增”。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关注类和逾期贷款率分别降至1.50%、1.53%;公司贷款(含贴现)达1.65万亿元,增幅11.29%。其中,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制造业贷款等领域贷款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9.31%、21.84%、17.27%、14.26%;公司存款(含保证金)1.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51%。公司有效客户33.83万户,较年初增长12.57%,客户基础持续夯实。
仔细梳理北京银行“五大特色银行”战略不难发现,该行的特色化发展,并非“特立独行”,而是以“五篇大文章”为纲,构建起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的综合生态,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综合金融服务,也构筑了金融强国的微观基础
04
AI赋能未来 人才驱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五大特色银行”自2023年推出以来,成功帮助北京银行从传统的规模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并在低利率、低息差的经济环境中取得了稳健增长。但该行并没有因此守成不变,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市场的需要不断对“五大特色银行”战略进行迭代优化。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升级就是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始终坚信,科技边界决定发展边界,未来银行必然是数字银行。”霍学文如此定义人工智能对于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用人才和AI+金融开创新未来。
今年,北京银行正式进入到以价值创造为根本导向的数字化转型2.0阶段,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打造以“AI驱动”为核心能力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重点落实“全数据驱动、全客群细分、全渠道整合、全产品适配、全策略闭环”的数字化目标,彰显出该行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前瞻性。
当前,“All in AI”已经成为北京银行的全行共识,全力打造一体化算力底座、两大模型开发运营平台,借助一百余项AI能力,建设三百余项AI应用场景(“1213”AI体系)。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构建面向未来的金融核心能力。霍学文曾明确指出,未来将重点推动AI与战略布局的深度融合、夯实AI基础能力、深化AI赋能应用、并筑牢AI人才根基,让“AI Banking”成为北京银行未来的金融新形态。
在行业同质化“内卷”洪流中,北京银行以创新破局,通过创造产品、品牌、服务、价值,推动“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努力成为一家“不一样、有特色、想得起、记得住、用得上、受尊敬”的银行。
而不管竞争形势如何改变,北京银行坚持金融为民、差异定位、价值创造和长期主义的发展导向没有改变。“五大特色银行”战略始终都与“五篇大文章”紧密融合,与实体经济需求同频共振,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金融能力,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增长。未来,北京银行也将继续深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北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