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腾讯,微众银行将会怎样?

摘要:2023年10月在大湾区举办的一场数字银行沙龙上,有内地的数字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香港数字银行的十几位业务负责人参会。

2023年10月在大湾区举办的一场数字银行沙龙上,有内地的数字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香港数字银行的十几位业务负责人参会。

微众银行的负责人介绍了自家的成功经营之道后,有事先撤了。后续发言的某股份行的负责人先讲了规定的议题,然后酸溜溜的说,微众5亿用户(该负责人应该是记错了,截至到2022年末的数据是3.6亿,最新数据还没有发布),太轻松了,就是靠腾讯,我们的用户呢,都是靠客户经理一个一个争取过来的。话音未落,在场笑声一片。

这位股份行的负责人点评微众银行时,让我有点困惑,怎么把我的心里话给说出来了?我曾以为这只是自己的个人见解,可能是自己小看了微众银行。当发现行业专家也持有类似看法时,我开始壮着胆子去想,或许微众银行就是靠腾讯?

无可比拟的经营业绩

微众银行是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资产总额达4738.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约8.58%;营业收入为353.64亿元,同比增长约3.09%;净利润为89.37亿元,同比增长约20.86%;个人有效客户数 3.62 亿人,比上年末增加约 4,100 万人,且个人用户数是“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2倍。

19家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4738.62亿元)、网商银行(4410.89亿元)、众邦银行(1077.88亿元)、苏宁银行(1042.89亿元)等4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合计11270.28亿元,占民营银行资产总额的63.38%。其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资产总额均超过了4000亿元,遥遥领先其他民营银行。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在资产方面并驾齐驱,但双方经营方向有显著的差异,都充分利用了自身股东的资源禀赋。网商银行的定位是为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主做阿里巴巴生态圈内的小企业,贷款不超过500万元。阿里巴巴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主要由蚂蚁消费金融和蚂蚁小贷来提供。

微众银行大股东腾讯的主要资源在个人用户,所以微众银行主要定位于向用户提供购物、旅行等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尽管微众银行也在探索toB的业务,但网商银行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微众银行。

除了微粒贷还有什么

微粒贷是微众银行面向微信用户和手机QQ用户推出的纯线上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2015年5月在手机QQ上线,9月在微信上线。

微粒贷采取“联合贷款”模式,以有限的资金撬动大规模的贷款业务。发放每笔的贷款中,微众银行与合作银行按2:8出资比例放贷,利息收入按3:7分成——这多收的10%利息相当于微众银行向合作者征收的“连接设施使用费”。

微粒贷按日计息,借款次日起可随时还款,提前还款不收取任何违约金,截至 2022 年末,微粒贷已累计服务超 6,000 万借款客户,年内日均发放贷款超 90 万笔。

我因为工作需要使用过微众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的贷款产品。抛开利率不谈,只说产品使用,微粒贷体验最佳,其他银行的贷款产品都有让人抓狂的环节。以平安银行白领贷为例,在APP提交申请资料后,操作界面提示需要补充资料,但是没有提交补充资料的入口,更没有告知需要提交哪些补充资料。拨打客服热线咨询,客服说要找专属客户经理处理。通过APP找到自动匹配的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说他也不知道需要他做什么,最后客户经理研究了一番,说他点击一下确认提交材料就可以了。

为什么流程上会需要客户经理手动确认?为什么客户经理自己都不知道需要他确认?作为用户,有时候会难以置信金融机构的智障操作,严重怀疑负责产品设计的人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全流程。

对比中才能发现参差,体验过传统银行的产品,才能知道微众银行做得有多好。

微众银行是有危机感的,它并没有一味依赖腾讯的个人用户流量,还做了不属于腾讯优势领域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为微业贷。微业贷的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贷款余额占比超 70%;企业征信白户占比超 50%,产业金融合作的核心企业超 500 家,累计授信客户达 20 万家。

目前微众银行的大部分营收来自于贷款产品,2022年贷款产品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70.61%,这还不包括微众银行向联合贷合作方收取的贷款平台手续费。贷款产品中,2022年个人贷款额(基本就只有微粒贷,其他贷款产品的营收少到可以忽略)占当年贷款总额的57%,不过相对2021年已经略有下降。

可以说有很长时间微众银行的营收主要靠微粒贷支撑,直到近些年,个人财富管理、企业金融等业务的营收才逐步有与微粒贷分庭抗礼的迹象。

腾讯作为微众银行的大股东,为微粒贷全面引流,微粒贷的成功因素中腾讯自然居功至为。此外,微粒贷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产品的创新性和便捷性。作为一款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的产品交互体验十分优秀。

腾讯体系之外的流量

微众银行在互联网营销方面表现出色,其特点包括创新性的营销策略、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和精准的市场定位。

首先,微众银行注重运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营销推广,有效地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和用户规模。其次,微众银行在互联网营销中强调用户体验和参与度,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互动活动,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从而增强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此外,微众银行还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为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荐。

可以拿微众银行和零售标杆招行做个比较,看看微众银行在社交媒体营销领域做得怎么样。

招行和微众银行会入驻多个社交媒体,包括以长短图文为主的公众号、微博、知乎、今日头条,以视频及直播内容为主的抖音、快手、B站,其中微信公众号、抖音成绩斐然。

目前微众银行和招行在小红书的粉丝数不多,不过随着小红书的快速发展,大部分金融机构开始越来越重视小红书的运营。

可以看到,微众银行在腾讯体系之外的流量平台也有着良好的运营能力,能够追平招行。

微众银行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的营销有许多出彩之处:

微众银行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的营销活动充满创意。例如,他们通过与知名知识分享者合作,发布短视频分享金融知识,以走心创意内容和技术的加持激发用户兴趣,实现品牌信息的强曝光。

微众银行不仅仅依赖于单一形式的广告推广,还通过直播、KOL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多维度覆盖。

总的来说,微众银行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的营销策略巧妙且多元化,成功实现了品牌的高曝光和用户的深度参与,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但是微众银行在非腾讯的流量平台的悉心经营能转化为多少有效用户,这个不好判断,因为这些平台的转化路径比较长,也没法为微众银行提供数据作为用户资信判断。

没有腾讯就没有微众

微众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一直保持着锐意进取的态势,针对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创新精神和市场导向的经营策略,将有助于微众银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

但不得不说,腾讯的支持对于微众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起步阶段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内容来源:金融科技前线 

作者:金志超


注:本文转载自金融科技前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