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港口业务陷入多方审查,三方政府的博弈暗战?

摘要:3月4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长和旗下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43个港口业务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买方财团。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3月4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长和旗下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43个港口业务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买方财团。

然而,这场涉及中美地缘政治裂隙的并购案,交易得并不顺利。

近期,巴拿马政府表示,发现长和旗下港口特许经营合约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将对授权续签港口特许经营权的官员提出诉讼,市场解读为巴拿马可能寻求收回港口经营合约。消息一出,全球为之震动,随着时间推移,这笔交易似乎正朝着愈加复杂的状况演变...

1

交易生变,释放了什么信号?

3月13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转发了香港大公报,一篇名为《莫天真 勿糊涂》的评论,直指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码头给美资财团事件。这场舆论风波的背后,是中美地缘博弈的暗流涌动。

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就李嘉诚麦港口一事作出回应:称“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法律和规则要求。反对在国际经贸关系中使用胁迫或施压的手段。”作为长和总部所在地,李家超的发言折射出香港特区政府的微妙立场。香港需确保企业遵循国际规则,但“反对经贸胁迫”的措辞,可能暗指美国施加的政治压力。

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当天,李嘉诚次子李泽楷高调现身北京参会。

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将依法对长和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进行审查;而随着原定签约期4月2日过去,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并未曝出相关新动作,交易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4月7日,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称:发现长和旗下港口特许经营合约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将对授权续签港口特许经营权的官员提出诉讼。对此,市场分析巴拿马可能在寻求收回港口经营合约。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审计报告发布的时间节点颇为耐人寻味,在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到访巴拿马前数小时,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发布了上述审计报告。

4月9日晚间9时左右,作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1.HK,下称“长和”)子公司的巴拿马港口公司(PPC),正式出面回应其两港口特许经营权问题。

针对诉讼中多项指控,该公司逐一予以否认。巴拿马港口公司强调,“‘由巴拿马人建造的港口’这一理念,体现了我们对国家及人民的持续承诺。我们始终是推动巴拿马经济活力与海运港口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如今的局势来看,无论交易是否完成,长和都很难“全身而退”了。

2

大国博弈,交易背后的全球布局重构

这场看似商业交易的背后,显露出大国斗争的复杂图景。

4月2日,美国政府将造势已久的“对等关税”公之于众,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随后,美方威胁将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在“对等关税”的冲击下,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

对于以上不合理政策,我国坚决反对,绝不接受。作为反制,海关总署4月9日公告,自今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

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长和的此次交易再站在了风口浪尖。若长和港口业务最终易主贝莱德财团,后续运营方会如何管理?对全球贸易航线、运费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全球化并不会消亡,只是换上了更昂贵的船票。

无论是贝莱德的资本押注,还是长和的战略转身,亦或是中美在巴拿马的无声较量,都在印证一个愈发清晰的现实:在当前的全球局势中,没有一艘货轮能驶出地缘政治的风暴眼。而对于李嘉诚等跨国企业家们来说,在这个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时代,考验才刚刚开始......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 李嘉诚出售巴拿马港口资产遇阻事件,表面是商业交易纠纷,实则是中美地缘博弈的缩影。从财经层面看: 1. **地缘风险溢价**: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贸易咽喉,其经营权牵涉大国利益。长和交易受阻反映主权风险上升,跨国基建投资需重新评估政治成本。 2. **资本流动转向**:贝莱德财团接盘若失败,或加剧市场对美资海外并购合规性的担忧,推高交易保险成本,影响跨境并购活跃度。 3. **中资出海警示**:中国监管介入审查释放信号,未来中企参与关键基础设施投资可能面临更严苛的东道国审查,需强化政治风险对冲。 4. **关税连锁反应**:中美关税战升级背景下,港口资产流动性下降,或导致相关航运、物流板块估值承压,推升全球供应链成本。 启示:全球化退潮期,资产配置需从纯商业逻辑转向"地缘+经济"双维度定价,主权财富基金与跨国企业需重构风险模型。
注:本文转载自一杭工作室,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