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财经数据

单季净赚超1100亿!中国人寿凭什么?

摘要:10月20日,中国人寿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引发市场瞩目: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区间为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幅达50%至7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10月20日,中国人寿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引发市场瞩目: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区间为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幅达50%至70%。这一数字意味着,中国人寿仅三季度就斩获超1100亿元净利润,不仅远超去年全年1069亿元的盈利规模,更印证了险企在资本市场回暖周期中的资产运作实力。

业绩爆发的核心驱动力,源于精准的权益投资布局。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中国人寿顺势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上半年股票与基金持仓规模攀升至9708亿元,逼近万亿元大关,在五大上市险企中稳居首位。其权益类金融资产总量达1.43万亿元,较年初新增1565亿元,其中股票资产新增1190.54亿元,基金资产新增441.53亿元,同时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形成多元均衡的配置结构。在市场上行周期的助力下,公司上半年总投资收益达1275.06亿元,为净利润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市场对A股高位调整的担忧,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明确表示,权益投资是低利率环境下实现稳增长的关键举措。公司将持续聚焦高股息股票与新经济、新质生产力等细分赛道,目前权益配置比例处于合理中枢,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收益稳健性与长期回报潜力。从持仓情况看,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蓝筹股与阳光电源、拓普集团等新经济企业均在其投资组合中,其中阳光电源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112%,成为投资收益的重要贡献者。

在投资端“开源”的同时,中国人寿通过产品与渠道双转型破解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难题。随着利率中枢下移,人身险公司普遍面临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的压力,而分红险成为负债端“节流”的核心抓手。半年报显示,公司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中分红险占比已超50%,凭借“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特性,既满足消费者储蓄需求,又成功降低公司负债保证成本59个基点。这一转型成效显著,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20.3%至285.46亿元,其中二季度增速远超一季度,显现出市场对分红险的认可。

渠道变革则成为业绩增长的另一引擎。面对个险销售人力从2019年底184.8万人缩减至2025年上半年59.2万人的挑战,中国人寿以数字化转型重构服务模式,重点发力银保渠道。上半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达724.44亿元,同比激增45.7%,客户经理人均产能提升51.8%,成为增长最快的渠道。与此同时,公司总保费规模达5250.88亿元,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了人力精简与业绩增长的反向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的业绩爆发并非个例,而是行业趋势的缩影。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同比增长47.57%,多家险企分红险占比均大幅提升。但财经作家高承远提醒,险资投资高收益背后暗藏风险,保费负债久期长与权益资产短期弹性大的错配,可能使保险公司沦为“带杠杆的公募”。保险的核心价值仍在于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控利差。

未来,中国人寿将持续深化“投资+产品+渠道”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投资端将把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板块轮动机会;产品端继续推进浮动收益型产品迭代;渠道端则巩固银保优势,深化数字化转型。在资本市场持续向好与行业转型加速的双重背景下,这家保险巨头正以多元革新路径,在稳健经营与价值增长之间寻求更优平衡,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