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格林基金提拔三位副总,孙建波确认“回归”,能否填补权益短板?


昔日偏股基金冠军孙建波回归公募,正式宣布担任格林基金副总经理,能否改变公司权益“迷你”现状?

文/每日财报 楚风

作为管理规模不足300亿元的基金公司,格林基金一口气提拔三位副总。近日,格林基金披露公告显示,任命柳杨、刘赞和孙建波等人为公司副总经理,三人均为投研出身。自此,格林基金总共有7位副总经理。

其中孙建波曾为华商基金“三剑客”之一,在2010年夺得偏股基金冠军,到2013年离开公募“奔私”。时隔十年,孙建波重新回归公募行业,并加盟格林基金。上述任职公告,正式确定了孙建波的职位。

格林基金成立以来,管理规模以固收为主,而权益基金仅有混合产品,且规模不足10亿元。近1年以来,其混合基金业绩全面告负,平均收益率低于同行。

在固收方面,格林基金旗下债券产品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导致规模波动较大,多只产品曾遭遇大额赎回而出现净值大增,包括新官上任的柳扬在管理的产品。

一日提拔三位副总,昔日冠军确认职位

近日,格林基金披露高级人员任职公告显示,柳杨、刘赞和孙建波等人于2023年12月25日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柳杨和刘赞是格林基金现任基金经理,分别于2020年5月和2021年10月加盟格林基金,孙建波在2023年9月才加盟格林基金。

除了上述三人外,格林基金还有4位副总经理,有两位副总经理是近1年内任命的,其中孙九正和龙元伟分别在2023年2月和2022年12月担任副总经理。剩余两位副总经理是黄鲲和马文杰,分别于2021年2月和2017年5月担任副总经理。

尽管孙建波加盟格林基金时间不长,但是已具备多年的投研经验。据了解,孙建波已有超过25年的证券从业经验,2005年就进入公募行业,加盟中信基金(后并入华夏基金),又在2009年加盟华商基金。

2009年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国家政策刺激下,A股市场迎来一波大反弹。孙建波在此期间吃到资本市场的红利。2010年,孙建波与撞涛、梁永强共同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混合,以37.77%的收益率夺得偏股基金冠军。

2010年末,华商盛世成长混合的管理规模达到126.45亿元,增长至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4月,孙建波独立管理华商盛世成长混合,并于2013年2月离任。

2013年,孙建波离开公募行业,加盟私募机构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又在2017年创立乾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7月,乾和私募正式注销。

时隔十年,孙建波于2023年9月被媒体曝光回归公募行业,从业机构为格林基金。彼时,孙建波在格林基金内部的公开信中表示,“格林基金已经具备条件,我们在权益投资做出成绩,可以使得公司整体能够‘晴空一鹤排云上’!”

权益规模占比低,债基屡遭大额赎回

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11月,由河南省安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持股,为公募行业为数不多的房地产背景的基金公司。截至2023年三季末,格林基金管理规模为268.58亿元,其中混合产品规模为6.79亿元,占总规模比例仅2.55%,暂未发行股票产品。

格林基金共有10只混合基金,其中有6只产品合计规模不足5000万元,按照相关规定,存在清算风险。2023年1月及3月,格林基金还分别成立格林碳中和主题混合和格林鑫利六个月持有期混合,但规模均不足5000万元。

从业绩来看,截至2023年12月28日,近1年来,格林基金旗下混合基金业绩全面亏损,平均收益率为-11.47%,低于同行同类平均水平的10%。其中格林伯锐灵活配置近1年亏损18.21%,为公司业绩最差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格林伯锐灵活配置成立于2018年11月,至今已运作超过5年的时间,属于成立于熊市尾声的产品,并经历过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但是该产品成立至今,累计净值仍亏损37.10%。

由此观之,格林基金旗下权益产品整体规模较小,“迷你”基金问题突出,尚未布局股票产品。孙建波加盟格林基金后,相关媒体报道称或负责权益投研工作,能否改变权益弱势现状,仍有待观察。

而在固收方面,格林基金旗下债券产品规模为253.27亿元,占总规模比例95.05%。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28日,多只债券产品业绩较为突出,近1年收益率超过4%。例如格林泓鑫纯债近1年净值增长6.20%,行业排名前10%。

不过也有部分债券产品的业绩“注水”,业绩领先或因大额赎回所致。近1年来,格林聚享增强债券收益率达到8.66%,行业排名5|933。查看历史走势,在2023年2月17日,该产品净值分别增长7.29%;在2022年12月19日,该产品净值大涨20.06%。债券产品单日净值大涨或因遭遇大额赎回。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格林聚享增强债券成立以来净值走势图

格林聚享增强债券成立于2022年11月,成立时规模为2.06亿元,刚满足基金规模成立条件。而仅经历1个多月,该产品净值暴涨,到2022年末规模剩余0.03亿元。查看财报,该产品由机构投资者100%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格林聚享增强债券正是刚上任的副总经理柳杨参与管理。从在管产品类型看,柳杨主要管理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和长债基金。除业绩“注水”的格林聚享增强债券之外,柳杨在管的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均陷入亏损。

近1年来,柳杨在管的格林鑫悦一年持有期混合亏损4.38%,近2年来亏损11.86%;格林泓利增强债券和格林泓景债券近1年分别亏损2.17%和6.78%,近2年来分别亏损7.33%和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