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家支付公司共计被罚近900万元

蓝鲸新闻4月29日讯(记者 黄玉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持牌支付机构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海科融通”)因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要求,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管理要求,违反特约商户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以及前期服务协议未约定手续费费率4项违规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835.4万元。

同时,时任海科融通总经理孟某新对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要求;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管理要求负有责任,其被警告并处罚款31万元。

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注册资本约为2.56亿元。2011年12月,海科融通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目前其业务类型为支付交易处理Ⅰ类,业务覆盖范围为全国,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

海科融通被翠微股份收购后,在股权结构上,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比例达98.30%,北京海国新动能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持有1.70%的股份。

此外,另外一家北京国企支付公司也被罚。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市政一卡通”)因违规将预付卡用于网络支付业务渠道;通过实体代理售卡点售卡,单张预付卡资金超限额;多用途预付卡赎回超限额,被警告并处罚款56万元。

时任北京市政一卡通副总经理陈某革对违规将预付卡用于网络支付业务渠道负有责任,因此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北京市政一卡通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2.57亿元。2011年12月,该公司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覆盖范围为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

AI财评
【支付机构合规警钟再响】央行对海科融通835万元的重罚,暴露出支付行业四大核心风险点:交易信息真实性缺陷、商户管理漏洞、账户规范失守及费率协议缺失,反映出部分机构在"严监管"背景下仍存在基础合规建设滞后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处罚首次追溯至服务协议条款,显示监管正从操作层面向合同文本等上游环节延伸。而国企背景的北京市政一卡通因预付卡业务违规被罚,则揭示了传统交通支付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合规适配挑战。 从行业影响看,本次处罚延续了2023年支付领域"双罚制"趋势,个人追责金额占比达3.7%,较往年明显提升,预示未来合规问责将更趋立体化。两家机构违规类型差异(收单业务VS预付卡业务)也反映出监管正在对支付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打击。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在即,支付机构需加快构建"全链条合规体系",特别要关注商户真实性审核、资金流向监控等高风险环节,否则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