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天下车智|北汽蓝谷难续命,张国富能否带考拉进击新赛道?


曾经的“新能源第一股”如今逐渐变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谁将为此负责任?谁又是北汽蓝谷的“救命稻草”。

文/天下车智 丁萌

2月15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张国富接任樊京涛成为法定代表人。


事实上,早在2022年11月,北汽蓝谷就发布过公告,张国富将成为北汽蓝谷副总经理。此次张国富成为极狐法定代表人或进一步说明,张国富在北汽蓝谷中的地位将变的更加重要。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工商变更或意味着张国富将负责极狐的销售工作。

北汽蓝谷的人士换防不止这一次,从刘宇、王秋凤、代康伟以及樊京涛等人看,无论是哪一个人曾经的履历都不平凡,只是当碰到北汽蓝谷后好似谁都无法发挥作用。

从侧面看,北汽蓝谷所面临的困境已经到了光是靠换帅难以有大的提升。

近日,北汽蓝谷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2022年预计公司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2-58亿元,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6-62亿元。

对于2022年的亏损,北汽蓝谷解释称,一是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涨影响;二是公司产品销量还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校应不明显,以及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上持续投入影响。

不可否认,北汽蓝谷亏损还没有到尽头。相关数据显示,北汽蓝谷2020年、2021年分别亏损64.82亿元、52.44亿元,要是加上2022年,三年时间累计亏损超169亿元。

尽管北汽蓝谷给出的原因很中肯,但是继续深究,亏损的背后是销量不佳。

根据北汽蓝谷销量数据显示,尽管2022年全年公司销量同比增长92%,但5.02万辆的累计销量也仅是完成了其年初定下的10万销量目标的一半,而同比大增也不过是销量基数过低。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蓝谷官方公布2022年总产量仅2.22万辆,产量小于销量,这意味着2022年北汽蓝谷绝大多数在销售库存车。

库存车多,销量不济,北汽蓝谷产能严重过剩。根据2021年年报,北汽蓝谷主要有三个工厂,分别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上述三家工厂设计产能分别为32万辆、5万辆、15万辆,报告期内产能分别为16万辆、2.5万辆、7.5万辆,共设计产能52万辆。

2022年,北汽蓝谷产量为2.22万辆,综合产能利用率为8.54%,有约50万辆设计产能、24万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北汽蓝谷的销量光是放在麦格纳工厂生产也绰绰有余,如今产量仅在万辆上下,这将极大地拖累北汽蓝谷。

根据去年三季报显示,北汽蓝谷资产负债率达76.53%,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58.28亿元,但仅短期借款金额一项就超过了60亿元,这意味着北汽蓝谷现金流非常紧张。

《天下车智》注意到,在北汽蓝谷公告中有一句话“现有毛利无法覆盖固有成本费用”。仔细查看北汽蓝谷公告,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42%,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超过-9%。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北汽蓝谷毛利率在9%和-28.8%之间波动较大,总体处于震荡下行的趋势。毛利率为负这意味着北汽蓝谷现在是卖一辆亏一辆,且卖的越多亏得越多。


作为对比,尽管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同样处于亏损状态,但至少三家公司毛利率均平衡在10%-20%左右。其亏损只是因为研发成本投入过多。

看到如今的窘境,谁能想象到北汽蓝谷曾经的辉煌时期。

2010年北汽新能源成立,是国内最早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背靠北汽集团,彼时的北汽新能源发展极快。2011年其推出E150EV车型,随后又相继推出了EC系统、EX系列、EU系列等产品。

趁着国家支持,北汽新能源快速抢占网约车红利,凭借着B端市场销量步步高升,从2013年的千余辆直接跃升至2018年的15.8万辆;在2016年、2017年两年时间中相继完成30亿的A轮融资以及111.18亿元的B轮融资,业务良好让北汽新能源看向了资本市场。2018年,北汽新能源更名为北汽蓝谷,并成功上市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2019年,北汽已经连续7年保持国内纯电动车销量第一的成绩,那时候的蔚小理还在为生产资质的问题发愁。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北汽蓝谷直接持有北汽新能源99.99%的股权,通过北汽极狐持有北汽新能源0.01%的股权,合计持有北汽新能源股权100%。

曾经北汽集团十分看重的子公司如今却成了难以扶起的“阿斗”。到底是什么拖累了北汽蓝谷?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则是曾经过度依赖B端市场。“成也B端,败也B端”,早期B端市场确实贡献了不少销量,北汽蓝谷吃到了B端市场的红利,同时也忽略了C端市场的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B端市场开始逐渐萎缩,北汽蓝谷销量大受影响,但长期的B端市场布局让消费者给北汽蓝谷贴上了“网约车”的标签,短期内C端市场无法形成规模。

而长期严重依赖政府补助的北汽蓝谷,在当政府新能源补贴退坡时,其利润受影响严重。根据公告,2017年北汽新能源共获得45.59亿元的补贴,接近营收的50%,2018年,其获得新能源补贴的同时,还额外获得了政府补助,总额9.1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2019年间,其累计获得政府补助超110亿元。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建设,随着特斯拉国产,中国新能源市场中迎来新的搅局者,此后,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开始加速在新能源市场发展,传统车企包括长安、长城、比亚迪等也开始纷纷打造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彼时,国内新能源市场一片向好。

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就在C端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北汽蓝谷受到了其他品牌的围攻。哪怕是专门为C端市场打造的极狐品牌也未承其愿。

2020年极狐品牌销量仅2.59万辆,2022年极狐也仅是实现了销量破万,离年初定下的4万辆销量目标还差很远。而这时候的蔚小理年销量已经进入“10万大关”。

考拉能否承担重任?

“北汽新能源要切实承担起极狐品牌的发展任务,想尽一切办法促销售、抓保供、优服务、树口碑,确保年度销量目标的达成。”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曾在极狐销售骨干座谈会上表示。


事实上,北汽蓝谷以及旗下品牌极狐的境况,北汽集团是清楚的,当广汽埃安、上汽智己、吉利极氪等众多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奋争向上的时候,北汽集团心里是着急的,他们亟待需要北汽蓝谷重回往日荣光。

早在去年7月,北汽集团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此次发行对象中包括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北京汽车、渤海汽车。

还有在2021年,北汽集团便亲自下场为北汽蓝谷“输血”,北汽集团寄希望于北汽蓝谷,其希望自己也能趁着新能源的东风在新能源市场上分一杯羹。

从根本上说,北汽集团不会轻易放弃北汽蓝谷,无论是从增资“输血”还是技术支持等都可以看出,北汽集团是想要拯救北汽蓝谷。

只是当巨大资金投入极狐上并未带来相应效益时,北汽集团转而寻求新的“救命稻草”,张国富的到来或能说明,北汽蓝谷是时候要改变了。

张国富算是北汽集团的“老人”,从履历看,先后在北汽福田、北汽福田环保动力、北京汽车、北汽鹏龙、北京海纳川、北京越野、北京汽车股份等北汽体系下任职。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富在北汽越野任职时,便提出过要精准覆盖不同人群的多元化用车需求,北京越野首创“越野新定级标准”将旗下产品全新命名为S/P/C/SE四大系列,便有其功劳。

此次张国富加入北汽蓝谷,或将利用其曾经任职经验来领导极狐的新项目。在2月15日这次工商变更中,极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销售代理、母婴用品销售、电器辅件销售等。

2023年1月9日,极狐发布新品类考拉(KAOLA),定位亲子出行市场,客户群体聚焦于“宝妈”级女性消费者。官方表示,考拉量产交付后,同时还要销售儿童安全座椅、尿布台等母婴产品,这也正式极狐经营范围增加的原因。


若观看过此次考拉发布会,便会发现,此次考拉的发布会全程不提技术,没有参数配置、续航里程长短、充电时间、智能驾驶等级,以及智能座舱等技术介绍,全程只是围绕亲子出行场景所做的功能配置介绍。更没有与华为深度绑定。

事实上,从极狐以往的销量表现来看,华为的“光环”并未转换很高的销量,与华为赋能更深的赛力斯更没有可比性。此次发布考拉品牌,转向女性市场或是极狐迫不得已的战略。

极狐很早就密谋考拉的推出,一切都有迹可循。2022年8月,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大会上,时任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刘宇便曾提到过“品牌首个场景化产品‘考拉’正在孕育当中,在2023年将问世”;同年11月12日,考拉的官方微博账号“KAOLA”注册,这是由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

为什么要推出考拉?“2023新能源市场从补贴驱动过度到市场驱动,消费者需求更为多元化、个性化,大而全的产品不再是首选,针对性更强的细分场驱动的造车理念开始成为行业全新方向。”极狐曾这样对外解释。

无论是极狐还是北汽蓝谷,谁都对考拉这个新项目充满希望。如果从大环境来看,女性经济市场前景确实也较好。


公安部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女性驾驶员数量截止到2021年已经达到1.62亿人,占比33.68%,而这个数据在2014年才是0.7亿人。女性驾驶员每年正在以大规模人数快速增长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显示,2021年,女性消费者在汽车市场消费占比已经达到了33%。无论是从哪一方面看,女性经济市场前景客观。

在极狐考拉来临之前,长城已经率先看到了这一市场。2018年长城欧拉成立,这算是较早的试水女性市场的品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便曾说过“要将欧拉做成全球第一个更爱女人的汽车品牌”,在一段时间后,欧拉确实做到了,2021年欧拉全年销量突破13.5万辆,同比增长140%,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

只是走场景化路线的考拉能否开辟一条新路,成为继极狐之后新的增长曲线目前很难确定,因为北汽蓝谷不是长城汽车,考拉不是欧拉。

业内认为,没有销量基础的北汽蓝谷,想要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品牌有些困难,毕竟新品牌的品牌建设、营销和运营都要摒弃曾经的方向,重新制定战略,这无疑是需要人力、财力的支持。

考拉的成败对于极狐和北汽蓝谷尤为重要,只是能否在新的赛道上立稳脚跟,反哺北汽蓝谷,只能交给时间来判定。


AI财评
北汽蓝谷的困境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公司连续三年巨额亏损,主要由于过度依赖B端市场和政府补贴,以及C端市场布局不足。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北汽蓝谷的销量和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导致毛利率为负,现金流紧张。尽管公司尝试通过极狐品牌和考拉项目转型,但效果尚未显现。北汽蓝谷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优势,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未来,公司需要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