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下车智 思铭
横跨商、乘两届,国内乘用车市场接连下滑的上汽大通,终于将新业务回归到起家的轻客。
文/天下车智 思铭
墙外开花,总销量增长的上汽大通,近年来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却颇为低迷,旗下品牌MAXUS在国内乘用车界本就小众,今年来销量更是比起2022、2021年明显下滑。
为了能够尽可能出货,上汽大通经销商们对郝景贤立下的“不打价格战”口号置若罔闻,给出大幅优惠。
在第三方人士看来,商用车出身的上汽大通,开发乘用车领域本就难度颇高。在资源有限、体量不足的情况下,现任总经理郝景贤应该将公司发展路径该为专注于商用车,才能发挥其现有优势,更好利用现有资源。
海外市场销量攀升,国内乘用车市下滑
横跨商、乘两届,国内乘用车市场接连下滑的上汽大通,终于将新业务回归到起家的轻客。
近期,上汽大通官方宣布,将在9月21日迎来“全新新能源轻型车品牌”的重磅发布,届时公司“将以全新姿态重塑全球新能源轻型车市场新格局”。
近年来,海外市场表现,成了上汽大通官方及总经理郝景贤宣传的重点。的确,海外市场增量带动了上汽大通总销量增长,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月销快报,今年前8月,上汽大通共销售14.2万辆,同比增长9.4%。
尽管总销量增长,但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汽大通却在经历销量下滑。根据汽车咨询公司so car提供的数据,今年前7月,上汽大通乗用车在国内平均月上险2733辆,而这一数字在2022年为2758辆,2021年则达到3545辆。
老车型销量下滑,新车销量惨淡,致使上汽大通乘用车在国内表现较为萎靡。上汽大通旗下最为畅销乘用车——MPV G50今年8月共销售1781辆,而在2020年12月,该款车型月销数据为2594辆。
上汽大通去年10月开售的MPV大家9 ,无论销量还是口碑都不尽人意。该款车开售以来最高月销不过336辆;去年11月开卖的硬派越野领地,更是最高月销都未超过50辆。
连续的销量不振,也令上汽大通终端打破“不打价格战”的设定。在汽车之家上,大家9现给出1.6万优惠,《天下车智》联系北京一家上汽大通4S店,对方在电话中说:“实际能给到您的优惠肯定比1万6多多了,但是现在主机厂管控,不让标注价优惠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郝景贤上任后曾公开表示,即便当下市场极为内卷,上汽大通坚持用产品力赢得市场和用户的信赖,不会去打价格战,因为市场和用户最终最认可的还是产品力。
商乘定位颇为模糊,早布局未能早开花
国内乘用车业务下滑的上汽大通,其实是靠商用车发展起来。上汽大通旗下品牌名为MAXUS,2009年,上汽集团全面收购英国商用车公司MAXUS品牌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将MAXUS引入中国并命名为“MAXUS大通”。
国际大品牌出身纵然为其打开销路,这也是上汽大通能够在海外持续增销一大原因。但MAXUS以生产轻客为主,出身奠定了上汽大通的底色,直到2015年,上汽大通的名字还叫做“上汽商用车公司”。
虽说商用车出身,上汽大通潜心开发乘用车市场多年。成为上汽旗下品牌后,MAXUS逐渐大举进入乘用车界,2014年推出MPV——G10,2017年推出首款SUV——D90。
郝景贤曾公开表示:“在多人出行领域,上汽大通是‘MPV世家’,在新能源MPV领域,我们更要做到行业领先。”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早早布局MPV的上汽大通,成绩上远未达到行业领先。目前,上汽大通旗下最为畅销MPV——G50,8月销量也只有1781辆。
事实上,自2016年放开二胎后,MPV市场曾出现过多款热销车型,包括丰田赛那、传祺M8等,其中尤以插混MPV腾势D9成绩最为出众,该款车成功抢占MPV销量王别克GL8的销冠之位,成为MPV市场最畅销产品。但这些畅销MPV当中却没有上汽大通的身影。
其实,房车出身的上汽大通,早就推出带有放电功能、内置冰箱,适用于露营的MPV,可以说,理想的适用自驾游卖点,早就被上汽大通玩过。
为何乘用车产品始终未能在市场溅起水花,与上汽大通品牌定位上乘用/商用模糊,用户记忆点不够有莫大关系。
迄今,上汽大通旗下产品涵盖SUV、MPV、皮卡、轻客、房车等。但产品覆盖多的上汽大通体量并不大,2022年,公司海内外总计销量只有19.1万辆。
小厂本就资源有限,产品摊多走大厂路线,更容易稀释本就不多的资源。
跨界成功鲜有案例,MAXUS该当舍弃乘用车?
在第三方人士看来,商用车出身的上汽大通,很难让外界改变对其认知,乘用车破局是再正常不过的结局。
Globaldata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对《天下车智》说:“大通的整个品牌还是偏商用车,MAXUS这个品牌主打的就是以轻客为主的商用车市场,当大家都认知大通的车是用来送快递、做房车,家用车市场的用户就很少会涉及这个品牌。大家对大通的认知是像全顺一样的品牌。让全顺、依维柯来做乘用车,我想也一定做不好,毕竟术业有专攻。”
尤其可见,对于上汽大通来说,如何改善现在国内低迷局面,涉及到上汽大通的战略选题问题,这对于公司当前一把手郝景贤来说是一大挑战。
郝景贤具有浓厚的技术背景,他曾主持上汽集团内多项整车产品研发项目,先后荣获国家汽车行业科技进步等奖项。来到上汽大通后,郝曾先后担任技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技术中心总经理。2021年10月,郝景贤出任上汽大通总经理。
从履历来看,技术出身的郝景贤一定称得上将才,但眼下的上汽大通更需要一位能够把握方向、做好资源分配的帅才。
与其继续做个小众的乘用车企业,不如把资源集中在自己更有优势的商用车领域。曾经,国内商用车一哥福田汽车执意发展宝沃这一乘用车品牌,结果却是欠了一身债,身陷巨额亏损。
对此,曾智凌表示:“商用车和乘用车是有界限的,去跨界运营很难成功,江淮也跨界做过,最后也失败了。我觉的大通专注商用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做跨界这样的活动。”
而今,上汽大通发布了新的商用车品牌,说明郝景贤也意识到公司业务过多的问题,上汽大通郝景贤时代的排兵布阵也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