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奶茶鼻祖”香飘飘: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前三季度营收只有19.79亿元,但成本高达20.6亿元,这种巨额营销的打法,能带领香飘飘走出困境吗?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那句“一年卖出几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几圈”的广告词,为香飘飘(603711.SH)打响了名气。但素来就有“中国奶茶第一股” 美誉的香飘飘,这几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沦”了。

特别是在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等所谓的新茶饮占据街头的当下,奶茶界前辈香飘飘更显得尴尬。

成本高于营收 实控人上半年套现1.78亿

根据香飘飘公告,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9.79亿元,同比增加29.31%;净利润348.39万元,同比增长104.64%。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20.41%;净利润4752.65万元,同比下滑12.29%。

从渠道来看,经销商渠道仍然是香飘飘的销售主力。前三季度,经销商渠道销售额达到了17.22亿元,同比增长30.43%。

香飘飘的自营渠道贡献了最大增速,同比增幅达到了595.25%,但自营渠道的销售额规模较小,仅有4415.33万元,仅占总销售额的2.26%。电商销售收入达1.71亿元,同比仅增长6.19%,公司线上销售表现并不乐观。

于此同时,香飘飘的成本也急剧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达20.60亿元,同比增长22.56%,高于公司营业收入。其中,广告及营销成本占了大头,可以说是广告成就了香飘飘,但也是香飘飘一直走不出的困境。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实控人频繁减持,加剧了市场的担忧。半年报显示,公司董事长蒋建琪上半年累计减持821.3万股,合计套现1.78亿。

奶茶“不好卖”了

作为一家主营奶茶饮料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的香飘飘,2017年11月30日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奶茶第一股”。

不少消费者都对它“一年卖出奶茶的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的广告语印象颇深。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香飘飘连续多年登上国内销量冠军。2012年,单凭一杯奶茶销售额就突破了24亿。

在传统商超零售时代,香飘飘的冲泡奶茶产品在持续不断的广告营销攻势下,能够持续爆红,但在新式茶饮的冲击及外卖业务的普及下,冲泡式奶茶受到现制奶茶来自消费场景的冲击。

公司最近三年财报显示,以经典奶茶为代表的冲泡类产品销量分别为4559万箱、4292万箱、3518万箱,逐年减少。以一箱30杯的规格计算,2022年香飘飘的冲泡产品比上一年少卖约2.3亿杯。

香飘飘旗下有冲泡和即饮两大产品类别。2023年前三季度,香飘飘冲泡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即饮业务为7.43亿元,两大业务营收占比约6:4。

值得一提的是,香飘飘公司的王牌产品仍是冲泡类奶茶。由于热饮产品的特性,其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四季度和一季度是销售旺季。现在,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其销量是否会延续前几年的下滑趋势。


当然,香飘飘已经意识到了奶茶不好卖,并努力在渠道、产品线等方面发力。财报显示,香飘飘则将营销发力重点放在即饮类产品,其中核心产品为Meco果汁茶、兰芳园瓶装冻柠茶。公司在近期几个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释放了有关营销、团队、渠道建设等关键信息。

渠道及销售团队仍在铺设,香飘飘即饮类产品能否顺利赶上冲泡类产品仍待市场验证,但起码短期内即饮类产品无法支撑主要营收。

押注新赛道,步伐稍显迟缓

面对现状,香飘飘试图押注新赛道积极探索。香飘飘决定豪赌无糖茶、即饮咖啡、电解质功能性饮料等领域,这并非一个鲁莽的选择。事实上,近年来这三大领域均备受热捧。对于业绩稍显黯淡的香飘飘来说,这块蛋糕无疑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7-2022年,含糖茶已走进低速发展阶段,而无糖茶则保持着7.9%的增速,预计2022-2027年CAGR达10.2%,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市场教育的成熟,即饮咖啡的市场规模和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美团数据测算,2022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2007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将达到3693亿元。今年6月,中金公司在“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预测中指出,虽然中国即饮咖啡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已成为包装软饮料行业近年增速最快的子品类。

2020-2022年中国电解质饮料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增长至27亿元左右,增速高达50%。对比同期能量饮料、软饮料、运动饮料品类同比个位数的市场增速,电解质水市场可谓“年度黑马”。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香飘飘的步伐稍显迟缓。目前,无糖茶饮、即饮咖啡和电解质功能饮料等领域已经涌现出许多竞争对手,并且已经出现了领先品牌。

在行业里,东方树叶成为当前无糖茶饮市场中当之无愧的霸主。根据AC尼尔森数据显示,东方树叶已连续多年占据无糖茶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无糖茶头部品牌。

咖啡市场方面,更何况进入2023年后,咖啡赛道发生了激烈的价格战,咖啡的客单价和新茶饮越发接近,二者的用户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走性价比路线的现磨咖啡品牌,快速收割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引领着咖啡赛道,对新茶饮展开“入侵”。

而像蜜雪冰城曾在2017年孵化的咖啡品牌“幸运咖”、CoCo都可的Cafe咖啡、喜茶投资Seesaw等等。许多新老茶饮品牌,近些年都曾涉足过咖啡市场。

至于电解质功能饮料,除了一度抢占国内市场的进口品牌佳得乐和宝矿力,以及新兴品牌元气森林等,娃哈哈、盼盼、李子园、欢乐家等中国饮料/食品巨头公司也陆续布局了电解质水产品线,甚至连药企,都在积极招商电解质项目。

可见,不是香飘飘不香了,而是消费时代变了,消费者变了,香飘飘老了。香飘飘在新消费时代需要讲出新故事。


AI财评
香飘飘作为中国奶茶市场的先驱,近年来面临新式茶饮品牌的激烈竞争,其传统冲泡奶茶产品销量持续下滑。尽管公司尝试通过广告营销和产品创新(如即饮类产品)来扭转局面,但成本高企和营收增长乏力的问题依然突出。前三季度营收19.79亿元,成本却高达20.6亿元,显示出公司在营销上的巨额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此外,实控人频繁减持股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香飘飘押注无糖茶、即饮咖啡和电解质饮料等新赛道,但这些领域已有多家强势品牌占据市场,香飘飘的进入显得稍显迟缓。未来,香飘飘需要在产品创新、渠道建设和品牌营销上找到新的突破口,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否则,其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