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恩股份收购博斯特,技术协同撬动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升级

近日道恩股份(002838.SZ)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博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斯特”)100%股权,交易价格为3300万元。本次收购完成后,博斯特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同日,公司与持有博斯特100%股权的瞿建华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有市场人士表示,此次收购标志着道恩股份在线缆领域实现战略深化,通过纵向技术协同与横向市场延伸双向赋能,既巩固现有业务的技术护城河,又精准切入高成长性细分赛道,推动公司深度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

聚焦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赛道,技术势能叠加加速产业升级

道恩股份作为国内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军者,凭借“塑化改性+动态硫化+酯化合成+氢化反应”四大技术平台,已在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等核心领域建立起显著优势。目前其自主研发的TPV、HNBR、DVA、PETG、PCTG等产品不仅打破国际垄断,更在汽车、家电等传统主战场实现规模化应用,尤其是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TPV产品,连续多年保持国内产能第一的领先地位。面对新能源与智能制造浪潮,这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正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寻找新增长极。与博斯特的战略合作,正是其向线缆材料蓝海市场落下的关键一子。

博斯特的行业积淀是道恩股份破局的关键抓手。博斯特作为电缆绝缘材料专业制造商,旗下产品包括3kV及以下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10kV及以下硅烷交联聚乙烯架空绝缘料等。近年来线缆行业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预计2024年中国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将达到1.34万亿元,2024-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增速将分别达5.8%、4.5%。道恩股份通过本次合作,将自身高分子材料研发优势与博斯特的技术经验深度融合,快速切入这片技术门槛高、增长潜力大的细分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双方的协同效应有望延伸至更前沿的领域。目前道恩股份在机器人仿真皮肤用弹性体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有望结合博斯特的高性能电缆料技术,开发出耐弯折的工业机器人柔性线缆解决方案;而在新能源赛道,博斯特的海底电缆材料技术也有望与道恩股份的储能系统布局形成联动,共同拓展海上风电市场。值得关注的是,道恩股份已储备的器械改性材料技术,如机器人手臂用尼龙合金材料,也在为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提前构筑技术护城河。

这场跨界联合不仅强化了道恩股份在传统领域的优势,更通过技术嫁接有望打开机器人、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场景,使得道恩股份“弹性体+”的产业版图向新兴领域稳步扩张,长期发展可期。

技术协同锻造创新引擎,电缆材料升维破局国产替代

道恩股份与博斯特的战略协同将实现高分子材料与线缆技术的深度融合,双方技术优势的互补效应为突破行业技术壁垒提供了全新路径。在整合博斯特的线缆材料研发体系后,道恩股份正着力构建覆盖硅烷交联材料耐电痕性提升、薄壁化创新、中高压柔性电缆料开发以及无卤阻燃TPU制备等完整技术矩阵。

尤其面对当前线缆行业面临的传统材料性能瓶颈,柔性电缆料受限于EPDM及软质PVC材料30KV以下耐压水平,而交联聚乙烯制备的中高压电缆存在刚性过强、抗疲劳性不足的缺陷。道恩股份创新研发的弹性体类超洁净中高压柔性电缆料,通过融合硫化橡胶的柔韧特性与交联聚乙烯的耐高压优势,成功破解了35KV以上工况对材料刚柔平衡的严苛要求。未来更有望在风电控制电缆、船舶、码头和海洋工程、铁路和交通、汽车高压线甚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

此外在高端TPU电缆料领域,道恩股份正依托双方联合技术平台实现双重突破。其自主研发的TPU电缆护套材料不仅具备耐磨耐油、抗撕裂等基础性能优势,更在低温条件中保持优异柔韧性,已成功应用于自动化设备及特殊工况场景。针对长期被国际化工巨头垄断的无卤阻燃TPU电缆料,道恩股份整合TPU合成技术与电缆料配方设计的双重研发力量,着力攻克工艺窗口狭窄、材料稳定性不足等技术痛点,计划通过24个月的系统性技术攻关,打造高质量解决方案。这种跨领域技术团队的深度协作,标志着我国在电缆料领域正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加速攀升。

本次战略收购构建了道恩股份从高分子材料研发到特种电缆应用全链条的技术闭环,通过深度整合双方技术优势及市场资源,公司将进一步增强在新能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这一布局不仅加速推动线缆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也为道恩股份在高端材料市场构建差异化优势注入新动能,为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AI财评
【财经锐评】道恩股份3300万元收购博斯特,看似小额交易却暗藏战略深意。从财务角度看,交易PE约10倍(按博斯特2023年净利润330万元估算),低于改性塑料行业15倍均值,估值合理。但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协同:道恩的高分子材料平台(TPV市占率超40%)与博斯特的电缆绝缘料技术结合,可快速切入年增速超5%的万亿级线缆市场,特别是新能源电缆(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达$220亿)和机器人柔性线缆(人形机器人带来百亿增量空间)两大高毛利赛道。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费用率连续3年超4%,本次收购将强化其中高压电缆料(毛利率超35%)的国产替代能力,但需警惕技术整合风险及线缆行业账期较长(普遍120天+)对现金流的压力。短期看交易增厚业绩有限,长期则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