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资讯

高端车床椅是实体母婴店的新机遇?

在母婴行业数智化的浪潮中,高端车床椅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Z世代成为母婴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智能化、高品质母婴用品的需求不断攀升,高端车床椅凭借其科技含量和多功能性,正在成为母婴实体店业绩增长的新选择。

然而,这一细分市场的前景并非一片坦途。一方面,高端车床椅的利润空间可观,部分母婴实体店的销售额占比甚至超过营养品;但另一方面,母婴实体店在经营高端车床椅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陈列面积需求大、消费认知有限、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品控问题频发等。

高端车床椅会成为母婴实体店的“新宠”吗?

随着智能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毫无疑问,母婴行业也正顺应时代的变革,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母婴智能用具也成为拉动育儿消费新增长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Z世代家长们也更乐于通过智能化母婴产品为育儿生活添加更多的便利和效率。据《Z世代新母婴人群消费洞察2023》显示,51%的新生代家长更愿意购买科技含量高的母婴产品。

“养娃不焦虑,做Chill妈妈”,深谙母婴人群消费偏向的转变,不少母婴渠道终端也开始加大在母婴智能用具上的投入。其中,高端车床椅成为重点投入的品类之一。在近期的市场调研中,笔者发现,一部分母婴店已经做起了高端车床椅生意,贡献份额占比有的与营养品比肩,有的甚至超过营养品,占40%以上。

从市场的角度看,虽然车床椅的智能概念还处于萌芽期,但从市场增速可以看到,未来可期。比如,已经有一些智能婴儿床结合了内置动作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不仅可以学习并模仿父母的声音,还能在宝宝哭闹的时候,进行摇晃安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高端车床椅相区分的是普通车床椅,在大部分母婴实体店中,还是将普通的车床椅作为买赠品,用来维护客户关系和吸引流量,拉动其他品类的销售。

图片来源:汇员帮·母婴大数据研究院

从宏观数据来看,车床椅虽然是母婴实体店的第九大品类,近年来的销售趋势呈下降态势。据汇员帮数据,2024年前3季度月均单店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7.3%。不过,这是一个平均后的结果,落实到单店的经营情况上来看,车床椅生意呈两极分化特点:要么不做或纯赠送,要么做成核心营收板块。

据统计,2024年1-9月部分主流电商平台上,仅婴童推车的总销额就超过26亿元,同比增长18%。如此庞大的消费热情,为什么实体母婴店却承接不住呢?

高端车床椅利润空间大,但经营掣肘也大

在线下走访交流中,笔者注意到,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让不少早先做车床椅的母婴店彻底放弃了这些品类,因为在疫情的几年中,婴童鲜有出行需求,而卖不出去的车床椅成为炙手的库存,后又因款式功能等追不上如今的潮流,被迫低价甩卖或买赠,成为营收上的一大痛点。

此外,车床椅还是一个很占地的品类,需要较大的陈列面积,很多母婴小单店的总面积才50㎡,还要让出一部分场景用到母婴服务板块,根本不具备最基本的销售陈列条件。

正因此,大部分做高端车床椅的母婴店都是商场店,一般会选择中高端商场。一位安徽的母婴店老板告诉笔者,“推车的价格一般偏高,最低在2000元,贵的甚至超过20000元,所以要求客户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而中高端商场可以筛选出有消费能力的客户,用户粘性也更高。”

是以,母婴店在判断是否要接住这股消费热浪前,要先谨慎审视做高端车床椅的困难点:除了陈列面积大,不好管理外,还面临着消费认知有限,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以及高客单价、库存周转慢等。

的确,车床椅的利润空间确实很可观,但由于客单价太高,一个月卖不出一件也是常有的事。哈尔滨一位母婴店老板就告诉笔者,“随着出生率降低,婴童数量越来越少,高端车床椅的需求规模实际上在减少。车床椅也不属于消耗品,尤其当消费降级理念越来越铺普遍,一周能卖出一件就很不错了。”

除此之外,随着与智能化的结合程度日益加深,高端车床椅的专业知识涵盖范围愈发复杂多样。家长们在质量、材质、设计、外观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销售人员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还是有很多业内人士看好高端车床椅这个细分赛道。有业内人士表示:“车床椅其实是母婴行业中发展前景最大的细分蓝海市场,消费观念正处于从0到1的发展阶段。而随着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提升,车床椅会给母婴实体带来增长惊喜。”

大牌品控也不严,安全事故频发

实际上,除了终端渠道对销售车床椅品类“头疼”,在市场端和供应链层面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随着出生率下滑以及消费降级理念的冲击,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减少,目标用户规模持续缩水。与此同时,由于高端车床椅属于耐耗品,不少家长们会更看重性价比,比如选择二手交易或代工厂大牌平替,使得高端品牌的增长面临瓶颈。

也正因此,市面上“价格战”打得十分激烈,品牌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面向市场竞争,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持续创新,满足个性化、场景化的产品需求(如可折叠、多场景适配),利润空间被大幅缩减。

而为了在品牌众多的市场竞争中吆喝出声,不少品牌大力投入营销。以此前递表港交所的亲子育儿生活品牌BeBeBus为例,用烧钱营销换销量:在报告期内,其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89亿元、2.86亿元和2.7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2%、33.5%和30.6%。

其中,每期“推广开支”和“平台服务费”占销售及分销开支的比例分别均在70%、10%以上。而研发费用却不升反降,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不同时期,集团的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2.8%和1.8%。

众所周知,“重营销,轻研发”,一个很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不过关。而作为婴童日常出行和使用的产品,消费者对车床椅有着非常高的安全需求,其中信任成本极高。

但为了降低成本,不少品牌还是选择铤而走险,选择代工模式或者成本控制,对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弱,导致品控不稳定,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品牌为了低价竞争,采用劣质。甚至含有甲醛的材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伤及儿童健康。

实际上,因产品质量问题被通报批评的车床椅事件不胜枚举。2022年1月,浙江麦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因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儿童学习椅,被罚款10782元;费雪婴儿摇椅致5名婴儿死于窒息 近5年多次爆出大规模召回······

再次警醒广大母婴店老板以及消费者,在上架或购买儿童车床椅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严格审查产品的标识和合格证等,确保婴童车床椅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也呼吁广大车床椅企业,坚守长期主义,严格把控好儿童车床椅的品质,以“良币驱逐劣币”,推动市场健康绿色发展。

.易观分析,《Z世代新母婴人群消费洞察2023》

.任括,《母婴行业2024前三季度报告》

.汇员帮,《2024年前三季度母婴实体店消费数据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