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战略定力破局周期,锻造“量质双优”区域金融新范式

近日,成都银行(601838)正式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在利率中枢持续下探、经济结构深度转型的宏观环境下,成都银行交出了一份“逆势突围”的年度答卷:资产规模突破1.25万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17%,不良贷款率再创新低至0.66%。这份“量增质优”的成绩单,不仅彰显了区域银行以战略韧性穿越周期的底气,更揭示了其通过战略锚定国家战略腹地、结构重塑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风控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等成长路径,实现规模扩张与质量跃升同频共振的深层逻辑。

资产规模“四连跃”,千亿级增长破势疾行

不良率“九连降”筑基,风控护城河固若金汤

2024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规模突破1.25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4.56%,在A股几十家上市银行中增速领先,更延续了连续多年“千亿级跨越”的强劲势头。这一增速不仅彰显了区域经济活跃度与银行战略定力的共振效应,更标志着其从“区域性中坚”向“全国性标杆”的跃迁。

同时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末该行存款总额达8858.59亿元,贷款总额攀升至742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1%和18.67%,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而且该行存贷比指标持续优化,资金运用效率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据成都银行2025年一季度报告,该行一季度末资产规模再攀新高至1.33万亿元,存款总额逼近万亿大关(9647.71亿元),“跑步入局”万亿存款俱乐部,以“规模加速度”重塑区域银行发展范式。

不仅如此,在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成都银行资产质量也持续领跑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该行不良贷款率连续第九年下行,降至0.66%的历史低位,较行业平均水平优势显著。与此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高达479.29%,风险抵御能力保持上市银行第一梯队。这一成绩背后,无疑得益于成都银行“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风控体系的深度赋能。

盈利能力领跑同业 ROE多年蝉联榜首

跻身《财富》500强 蝉联成长力银行榜首

在经营效益层面,成都银行再次交出了一份令业界瞩目的成绩单。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了229.82亿元和128.5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89%和10.17%,增幅均稳居上市银行前列。

更引人注目的是,报告期内成都银行年化加权平均ROE达17.81%,连续多年保持我国上市银行首位,同期年化平均ROA为1.10%,也稳居我国上市公司前三甲之列。资产盈利能力行业标杆地位进一步巩固。

市场影响力方面,成都银行则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报告期内,该行首次跻身《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标志着其综合实力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同时该行连续第四年蝉联“成长力银行50强”榜首,品牌价值与市场认可度实现双重跃升。而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既是对其过去几年战略转型成效的肯定,也预示着这家区域银行正以“规模、质量、效益”三线并进的姿态,重塑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格局。

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以创新书写“五篇大文章”

一直以来,成都银行以卓越表现树立区域银行高质量发展标杆,其成长轨迹深刻诠释了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的战略智慧。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金融力量,该行精准把握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机遇,以“五大特色金融行动”为引擎,深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创新突破,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科技金融方面,成都银行构建了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成都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覆盖率近90%。在报告期末,科技贷款余额及增量稳居全省前列。而在绿色金融方面,该行通过“绿色融资+科技赋能+生态协同”服务模式,助力低碳产业升级,绿色贷款余额同期位居四川省法人机构第一。

在普惠金融方面,该行打造“园区+金融+场景”生态,精准服务小微主体,普惠贷款产品体系持续丰富。不仅如此,在养老金融方面,该行创新运用“网点+云端+泛金融”体系,提升适老化服务体验,塑造有温度的养老金融品牌。此外在数字金融方面,该行上线智能票据系统,业务办理效率提升80%,同时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工具)等,推动对公业务效率与客户体验双升级。

综合来看,从“千亿级”规模跨越到“最优资产质量”,从区域深耕到创新突围,成都银行的2024年报不仅是一份业绩答卷,更揭示了区域性银行穿越周期的生存智慧——以战略定力锚定区域经济脉搏,以创新动能激活发展引擎,以风险管控筑牢发展根基。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能级持续释放的背景下,成都银行正以“金融主力军”的姿态,与地方经济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行业贡献了极具借鉴价值的“成渝模式”样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