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碰一下”,支付宝的新革命

文 / 八真 来源 / 节点财经

在扫码支付已经成为肌肉记忆,刷脸支付逐渐普及的当下,你是否想过,支付还可以变得更简单、更快捷?

支付宝推出的“碰一下”功能,凭借轻盈而有力的革新,诠释了这种可能,也得到用户认可。

近日,支付宝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公布了“碰一下”最新数据: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新增1亿用户的速度快了一倍,刷新互联网产品增速新纪录。

同时,可使用“碰一下”的场景已超1000个,近1亿人已使用多项“碰一下”服务。此前,支付宝披露“碰一下”上线321天后用户数超1亿,刷新支付领域的增长纪录,而再一次新增1亿用户仅需4个月。

在《节点财经》看来,支付宝“碰一下”不仅仅是省去打开App那一步的“小便利”,更是一次对支付体验、商业生态乃至社会连接方式的“轻巧”重构。

今天,我们抛开冰冷的技术参数,从三个角度,聊聊这“碰一下”背后的价值革命。

一、是“工具”,更是生活的“伙伴”

超市收银台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手忙脚乱地寻找手机上的扫码入口,一会儿点到了电话簿,一会儿误触了短信,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只是在嘴里反复念叨 “咋找不到呢?”

扫码支付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习以为常,但对特定群体和特定场景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门槛。支付宝“碰一下”功能的核心价值,首先在于它用最极简方式,抹平了数字鸿沟,赋予了科技一丝难得的人情味。

对于银发群体、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人群、甚至是在国外短期旅行的游客来说,“碰一下”功能极大地降低了操作复杂度:

无需打开App或展示付款码、无需输入密码(小额支付时),仅需碰触设备就能完成支付,这既缩短行为链路,提升效率,也是科技包容性的体现,让更多人能无负担、无阻隔地享受数字支付的便利。

想象一下教60后的父母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繁琐的步骤往往需要反复教、反复学,而手机“碰一下”这个直观动作,他们大多数一次就能记住。体验简洁明了背后,是对不同群体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尊重。

除了对人的关怀,“碰一下”还实现了“无感化”的场景体验。在骑行、手提重物、雨天等特殊情景下,任何多一步的要求都显麻烦。“碰一下”将支付动作与物理动作合二为一,真正做到“一触即走”,让交易回归到 “拿东西、完成结算” 的本质,让消费沿着生活轨迹顺其自然的发声。

目前,“碰一下”已进入超1000个细分场景,涵盖点餐、取快递、拿外卖到电梯红包互动等多元服务。

图源:支付宝官微

图源:支付宝官微

与扫码支付“打开App-点击扫码-对准”的“有缝”过程相比,这是一种体验上的升维:科技不再是需要刻意操控的“工具”,而是自然融入生活的“伙伴”。

二、流量之外的赋能:线下商户的“低门槛”数字化入口

身处愈发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小商户囿于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弱等短板,面临着两难困境:

一方面,中小商户渴望通过数字化经营降本增效,熨平周期。

另一方面,他们又被复杂的系统、昂贵的成本和过高的运营门槛所阻挡。

传统的线上引流模式,往往更利好钱多势大的品牌商家,小商户从中获益有限。支付宝“碰一下”的面市,为线下小商户的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碰一下”的巧妙之处在于基于NFC功能,大大降低了接入成本,尤其是海量“毛细血管”尝试数字化的门槛。

换句话说,由“碰一下”领衔的这种“轻骑兵”模式,让数字化不再是大型商家的专利,而是每个商户都能轻松拥有的禀赋。

与线上引流不同,“碰一下”服务到店的客户,其价值在于双向赋能:既提升了结算效率(减少排队,提升翻台率),又轻松完成了数字化改造(“碰一下”后跳转小程序领券、注册会员),为复购沉淀机会。

这意味着,每一次支付都不再是交易的终点,而是深度运营的起点。

无论是街角巷陌的煎饼摊还是都市黄金地段的大型商场,都能借助“碰一下”获得同样的数字化“能力”。

此外,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 付”,并联合瑞幸咖啡首发上线。用户在瑞幸支付宝小程序与瑞幸 App,可以跟瑞幸AI点单助手说两句话完成下单并支付。

图源:支付宝官微

图源:支付宝官微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博弈的公平性,让小商户也能跟上时代浪潮,拥有自己的数智竞争力。

对于支付宝而言,“碰一下”是其巩固线下支付市场、丰富小程序生态的关键一环。它不单是一款支付工具,亦是一个连通物理世界与数字服务的超级入口。

这种布局反映了平台思维的重要转变:从追求流量分配的主导权,到提供工具赋能的支持者。

三、搭建隐私与安全之间的“信任基石”

如此好用的支付方式,难免引发用户的隐私与安全顾虑:“碰一下,钱会不会被隔空刷走?”“会不会诈骗分子盗取信息?”

事实上,这些问题是任何NFC支付技术都无法回避的拷问,也是支付宝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

回归“第一性原理”,“碰一下”根植于NFC的“近场通信”特性,通信距离极短(通常小于4厘米),需要用户主动靠近才能触发。该特性从根本上杜绝了远程盗刷的可能,相比二维码(可能被偷拍、替换)其实更为安全。

在隐私保护方面,支付宝采用Token(支付标记)技术,交易过程中不直接传输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碰一下”并没有因为追求便利而将用户的掌控感拱手先让,而是以“便捷不越界”的设计,尽最大可能避免“越方便越失控”的矛盾。

具体而言,功能需要用户主动开启,支付时仍需手机解锁(或验证指纹/面容),金额过大时需输入密码,将最终控制权牢牢交给用户。

真正的便捷,从不以牺牲用户安全为代价。“碰一下”在设计之初就嵌入了多重安全机制,努力在便捷和安全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种对安全性的重视,正是数字支付能够获得用户长期信任的基石。

无声处听惊雷,细微处见真章。

《节点财经》认为,支付宝“碰一下”发起的这场轻巧革命,看似微末,但其内涵却远超于此。它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也悄然重塑着人与人、人与商业、人与科技之间的沟通、交互逻辑,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安心地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既前瞻又普惠、既创新又实用的“轻巧革命”。

*题图由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