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红水平仍将保持稳定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六大行中报业绩均已披露,营收和净利整体上仍保持了上涨,因持续息差收窄对营收的负面影响在六大行中也存在,即便是营收仍然保持了增长,也同样能看出持续增长的压力。
对于上半年业绩情况,农行副董事长、行长付万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应该说来之不易”。今年上半年,农行实现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0.8%;净利润1338亿元,增速3.9%。
农行营收的增长情况要略好于工行和建行,工行和建行营收分别同比下降2.3%和0.59%。但是在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三季度或是年末营收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增长,目前看似乎不太乐观。
大行也面临盈利能力承压问题
从农行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其中除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营业收入表现向好,其余指标均有收窄倾向,其中净利息收益率(即净息差)收窄明显。
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银行业息差普遍承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处于历史低位。而从六大行的息差水平来看,截至6月末,工行净息差为1.72%,同比下降31个基点;建行净息差为1.79%,同比下降30个基点;农行净息差为1.66%,同比下降36个基点;中行净息差为1.67%,同比下降9个基点;交行净息差为1.31%,同比下降22个基点;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3%,同比下降19个基点。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券商研报有解读认为银行让利期或将结束,这将有利于改善银行息差水平。
付万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展望下半年,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复苏的趋势,监管部门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导向,今年两次下调LPR推动存量贷款重定价以及后续面临的个人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银行业净息差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
《全球财说》注意到,农行虽然营业收入增长,但实际上利息净收入是下降的,由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才能实现营收的微增,看到此也大致能理解行长“来之不易”的感慨。
进一步看,该行利息净收入下降是由于利息支出增幅较大,而利息收入增幅不高所致。上半年末该行实现利息收入6010.81亿元,同比增加 583.50亿元,利息收入的增长还是靠了规模增长因素的功劳,在股份制行中已经有银行出现规模增长也抵不住利率下降因素的情况,比如平安银行。同时农行利息支出3106.60亿元,同比增加681.06亿元。最终导致利息净收入下降。
在利息收入中,规模还能推动收入的增长,但就利息净收入指标总体来看,规模增长带来的收入已经抵挡不住利率下降带来的影响。其中规模增长导致利息净收入增加382.76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 480.32亿元。
该行在年报中解释称,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 1)受本行支持实体经济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存量资产持续重定价等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2)受市场环境影响,付息负债付息率上升。
其中付息负债中三类付息率均在增长,其中存款付息率上升0.01个百分点。《全球财说》发现,农行在个人揽存能力方面表现比较好,个人存款无论活期还是定期付息率均有下降,虽然有利息下行的影响,但与该行揽存能力也有较大关系。不过在公司存款方面就不是如此好运了,公司类定期和活期存款付息率均上升,最终推动存款付息率整体表现为上升。
注意到,农行比较重视西部地区的经营,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余额,在该行西部地区均位列第二位,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机构设置数量和员工数量则位居各地区之首,员工人数超过11万人,远远其他地区员工人数。这倒也不难理解,经济越发达地区,一方面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因为科技的发展,实体网点反而在收缩,但是在西部地区还需维护更多的网点。
农行在西部的投入显然有的放矢,该地区实现营业收入在该行营收中占比为23.5%,排行第二。同时,西部地区的不良率虽然较高,截至6月末为1.87%,但也不是最高,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在营收实现了微增基础上,农行信用减值损失的进一步减少,进一步推高了利润增长。2023年上半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失 1023.52 亿元,同比减少31.77亿元。其中,贷款减值损失967.68亿元,同比增加 39.92亿元。
同样得益于前一轮不良周期的出清,农业银行当前有相对好的资产质量。
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行不良贷款率1.3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304.67%,较上年末上升2.07个百分点,在同业中也属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副行长张旭光在业绩会上表示,6月末的不良贷款率水平接近上市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张旭光认为从四个方面可以反映出该行资产质量向好。
一是先行指标靓,反弹压力小。关注贷款率1.44%,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率0.99%,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逾期不良“剪刀差”-796亿元,连续三年为负数。
二是不良生成低,管控效果实。从新发生情况看,不良发生率0.86%。其中,法人贷款不良发生率0.91%,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领域保持稳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零售方面,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0.99%,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0.57%,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对公方面,公司类贷款不良率1.86%,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
四是拨备水平高,风险抵补强。贷款减值准备余额8969亿元,接近9000亿,是不良贷款的3倍以上,拨备覆盖率达304.67%,较上年末上升2.07个百分点,在可比同业中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不过该行不良余额还在增加,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943.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3.25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131.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3.60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4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从迁徙率指标看,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迁徙率均上升,意味着不良余额、损失类贷款上升风险加大。
逾期贷款微增,主要是逾期91天至360天和逾期361天至3年的贷款增长。
从贷款类型看不良情况,该行公司贷款资产质量向好,不良率下降,不过水平还不算低,为1.86%,但个贷不良率微增0.01个百分点。个贷不良率上升主要是因为信用卡不良率上升较多,上升0.37个百分点。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最高的是房地产贷款,6月末高达5.79%,较上年末还有微增,同时不良贷款余额也占行业之首。好在目前房地产贷款还不在该行前五大贷款行业。个人住房贷款方面,6月末,余额略降,在个贷中占比已经跌至7成以下。
在资本补充及分红方面,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通过“线性外推”及“简单假设模型”等方式理解利润增速、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对分红率影响的观点。该行董秘韩国强表示这种理解是“机械的”,并请大家正确对待甄别。从农行来讲,未来分红率具有长期稳定的基础,分红水平仍将保持稳定。
首先,从利润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服务于实体经济。短期看,当前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向好和支持政策陆续落地,盈利前景仍然乐观。同时农行当前拨备余额达8969亿元,有着扎实的财务基础。
另外,从资本角度看,农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目前为10.4%,未来弹性空间也较大。一方面,随着资本新规实施,预计我行风险加权资产会降低,这有助于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当前我行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率为57.2%,从长期看,该指标仍有优化空间,这也有助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稳定和提升。
总之,农行会综合考虑资本状况、监管指引及股东回报合理确定分红比例,持续为广大股东创造价值。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