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商集团:2024年营收11.75亿元 “大健康+大商业"双主业协同发力

4月30日,汉商集团(600774)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一直以来,公司持续深化"大健康+大商业"双主业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大健康领域,公司通过"拓中药、强销售、攻研发"三向发力,在巩固医药产业基础的同时,重点拓展辅助生殖医疗等新兴业务,全面提升医疗板块核心竞争力;大商业板块则聚焦产品服务优化升级,通过精准定位商业会展业态和经营模式提档升级,实现创效能力的持续增强。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75亿元,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93亿元。进入2025年业绩呈现积极拐点,首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归母净利润276.14万元。

构筑医药健康产业护城河

全球I类创新药Ⅱ期临床加速

汉商集团旗下迪康药业构建了化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产品矩阵覆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抗感染等众多治疗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包含92个在售品种的完整产品体系,包括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通窍鼻炎颗粒等核心产品。依托覆盖全国的分销网络,企业产品已进驻超1万家公立及民营医疗机构,同时加速布局零售市场,现已触达近30万家连锁药店及超2万家基层诊所,构建起多层级市场渗透能力。

在细分市场中,迪康药业展现出显著优势,通窍鼻炎颗粒以83.6%的市占率领跑医院渠道,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等产品同样位居行业头部地位。创新研发层面,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I类新药DDCI-01项目正同步推进肺动脉高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Ⅱ期临床研究,预计2025年完成Ⅱ期研究报告。仿制药开发方面,富马酸伏诺拉生片已提交药监局审评;一致性评价工作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包括盐酸吡格列酮片提交注册申报,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均进入小试研究阶段,展现了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持续突破与潜力。

迪康可吸收医用膜服务超500万例

构建辅助生殖领域新标杆

作为国内可规模化生产医用级聚乳酸材料的龙头生产商,公司还构建了以生物活性创面修复及微创介入治疗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核心产品可吸收医用膜和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已覆盖骨科、妇科、产科及普外科等临床场景。报告期内,企业通过持续创新拓展产品矩阵,取得医用膜与创面敷贴的规格变更批件,新增9项一类医疗器械(螺钉配套工具)备案。同时,可吸收微型钉的设计验证工作稳步推进,颅颌面钉板系统、胸骨钉等创新产品已进入注册检验阶段,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

凭借临床需求增长与政策红利驱动,公司核心产品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迪康可吸收医用膜自上市后累计服务超500万病例,成功拓展至妇科、产科新领域,并获评四川省名牌产品;同时,可吸收骨折螺钉借力骨科集采政策实现连续三年销售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止血防粘连材料进入省级集采,并在河南、云南等多地中标,成为新兴增长极。2024年医疗器械业务板块营收达8257.46万元,同比增长14.57%,展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公司的华科生殖医院作为辅助生殖领域标杆机构,具备湖北省卫健委批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湖北省人类精子库及生育力保存中心等执业许可资质,其掌握的AID精准授精技术、IVF冻胚/鲜胚移植技术及显微取精等前沿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报告期内人类精子库及生育力保存中心的保存量也实现显著增长。当前正加速推进杨泗港新院区建设,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升级、医学影像平台优化等信息化改造工程,打造智能化诊疗服务体系,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武汉商业老字号破局

"商业+医疗"模式重构城市消费生态

作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字号商业零售企业,汉商集团立足湖北省核心商圈,依托21世纪购物中心、武展购物中心等优质商业物业资产,构建起覆盖零售、服务、体验的全业态商业矩阵。面对消费升级浪潮,企业通过优化卖场环境、革新商品结构与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营销赋能传统零售。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医疗产业基础与商业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商业+医疗"的融合物业转型模式,公司挖掘潜在商业价值,实现医疗产业与商业运营的协同赋能。

与此同时,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通过"硬件升级+服务提质"双轮驱动,借力"大会展"产业机遇,打造"双馆联动+错位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强化场馆运营能力与展会服务质量,形成集展览、会议、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会展生态体系,持续巩固区域会展业标杆地位。未来,汉商集团将以“大健康+大商业”双主业深度融合为核心,加速技术革新、消费生态升级与模式转型的协同效应,持续释放企业增长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AI财评
汉商集团"大健康+大商业"双轮驱动战略初见成效,2025年Q1业绩拐点显现,值得关注。医药板块亮点突出:迪康药业92个在售品种构建完整产品矩阵,核心产品市占率领先,全球I类新药DDCI-01二期临床推进中,研发管线价值待重估;医疗器械业务同比增长14.57%,可吸收材料累计应用超500万例,集采中标助推放量。辅助生殖业务依托稀缺牌照和技术优势,新院区建设将打开成长空间。 商业板块积极探索"商业+医疗"转型,资产重估潜力大。会展业务双馆联动模式提升运营效率。现金流稳健(年经营性现金流1.93亿),但需注意:创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商业转型效果待验证。建议关注:1)DDCI-01临床进展;2)辅助生殖新院区投用进度;3)商业物业改造进展。当前估值未充分反映医疗资产价值,具备长期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