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微强研发、扩产能 自主可控能力全面巩固

在半导体这个“长坡厚雪”的领域,国产替代龙头公司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中国领先的半导体企业,华润微2024年加大半导体关键领域和技术的自主创新突破,并加快新技术、新应用的商业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以境内红筹第一股在科创板上市之后,华润微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至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了101.19亿元和223.06亿元,相比2020年上市时数据提升了45%和110.77%。另外,华润微2024年的研发投入也高达11.67亿元,是2020年上市时的1.06倍。诸多的信息表明,华润微目前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坚持高研发投入

获评“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

在政策的积极支持下,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及关键零部件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部分领域的国产化率已有显著提升,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IDM(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企业,以及国内功率半导体头部厂商之一,华润微围绕“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产业控制的战略地位、安全支撑的坚实保障”三大核心职能,稳步推进企业各项能力建设,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华润微研发投入达11.67亿元,较2020年科创板上市时的5.66亿元规模增加了1.06倍。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2021-2023年分别为7.71%、9.16%、11.66%,连续三年增长。而到了2024年,该指标虽然有所微降,但占比仍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达到了11.53%。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华润微的研发投入强度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正是在高强度研发投入下,华润微在AI、汽车电子等高增长领域取得诸多技术突破。在汽车领域,华润微近期发布了1200V SiC MOSFET主驱模块等产品,该系列创新融合碳化硅器件的低导通损耗、耐高温特性与DCM、HPD模块的高功率密度、高系统等优异性能。第七代(Trench FS Ⅶ)高性能IGBT系列产品,覆盖650/750/1200V电压平台,为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UPS、SVG等应用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提频增效解决方案。目前,华润微在汽车电子领域已实现功率器件及模块产品的全系列覆盖。在算力电源领域,华润微电子新推出了650V SJ MOSFET产品。公司现已形成涵盖中低压/高压MOSFET、SiC、GaN等多元产品体系,这些产品通过市场应用得到充分验证,在关键指标上表现卓越。在新能源领域,华润微电子推出了第五代650V IGBT/第四代、第五代800V SJ MOS产品,适用于光伏逆变器严苛的应用环境。在消费电子领域,华润微电子推出了IMPCS57*/DPM半桥、全桥模块产品,适应当前客户端小型化需求。

而华润微在泛新能源领域(车类及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不懈创新,为其赢得了比亚迪、吉利、一汽、长安、五菱等主流车企,以及阳光电源、德业股份、汇川等新能源龙头等客户的广泛信任。

截至2024年末,华润微已获得授权并维持有效的专利共计2352项,其中发明专利1980项,占专利总数的84.18%。科技创新方面显著成就包括:一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成果摘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此外,华润微强化了产学研合作,成功设立了9个联合实验室和2个创新联合体,并获得了一项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最近,华润微再次获评中国IC设计成就奖“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

在半导体行业内,华润微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多年稳居中国本土半导体制造企业第三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MEMS产品领域排名第二,MOSFET产品则占据本土市场榜首位,同时在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企业中也位列第二。这些成绩彰显了华润微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强劲实力。

产能稳步扩张

自主可控能力全面巩固

从华润微的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来看,尽管过去两年多时间的行业调整对半导体行业增长带来扰动,但华润微营收和业绩仍保持稳健。据公司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19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在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5亿元,同比增长11.29%;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50.68%。

不仅如此,在行业调整期,华润微利用公司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保持晶圆制造产线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封装测试产线方面到2024年末提升至 80%以上。

截至2024年末,华润微拥有6英寸晶圆制造产能约为23 万片/月,8 英寸晶圆制造产能约为14 万片/月,重庆12吋线聚焦中高压MOSFET及IGBT等高端产品,实现每月3万片产能规划。深圳12英寸晶圆生产线已于2024年完成通线,正在上量爬坡阶段,具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规模化制造服务能力。

瑞银在相关报告中预计,“鉴于公司(华润微)短期需求前景稳健、渠道库存健康且公司12英寸新产能开始量产,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各季收入均有望恢复同比增长。长远来看,我们认为公司仍是中国功率半导体国产化的受益者。同时,公司进入AI数据中心领域,此举或从2026年起给公司带来明显收入。”

华润微曾在2025年初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从细分领域来看,家电(2024年)四季度订单有所恢复;手机、PC受益于 AI 实现增长;光伏领域仍有价格压力;工控领域需求企稳;汽车电子领域是公司重点发力方向,在产品系列、客户拓展方面有较好预期。”

事实上,企业历史达42年的华润微,一直走在产业创新与补链升级的前列,并持续做大做强。仅从上市以来的情况而言,华润微2024年的营业收入、总资产和净资产相较2020年上市时数据提升了45%、76.06%和110.77%。如此的持续成长,令华润微向成为世界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和智能传感器产品与方案供应商持续靠拢。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AI财评
【财经锐评】华润微的"长坡厚雪"战略显现韧性,但需警惕产能扩张风险 作为国产半导体IDM龙头,华润微交出了一份具有战略定力的成绩单: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维持11.5%高位,汽车电子/算力电源等新兴领域产品矩阵持续完善,12英寸产线布局卡位精准。其"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模式在行业低谷期展现出独特优势,90%的晶圆产能利用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通过重庆/深圳双12英寸产线构建的产能梯队,正为其承接国产替代红利奠定基础。但需警惕两个风险点:1)12英寸线爬坡带来的折旧压力可能持续挤压利润率;2)新能源领域价格战或拖累IGBT产品毛利率。当前11.29%的营收增速与150%的净利润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印证了半导体行业"量增价减"的阶段性特征。 长期来看,华润微在车规级碳化硅模块等高端领域的突破,以及AI数据中心电源市场的布局,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但真正的价值释放仍需观察其产品结构优化能力与产能消化节奏的匹配度。(2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