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跌幅榜前10名!财通基金集体溃败让人不寒而栗

94906bc7-32b6-4d7a-9dcb-e1cb42d3a533.jpg

  《笔尖网》/笔尖观察

  今年以来,财通基金旗下的10只权益产品,包揽了公募基金跌幅榜前10名。在我国公募基金的发展史上,还没有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产品能下跌得如此肆意。财通基金刷新了公募基金集体下跌的底线。

  究其原因,让人不寒而栗。

  包揽跌幅榜前10名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3月21日,在全市场的17092只基金中,今年以来的跌幅榜前10名,清一色都来自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财通基金。这种肆意的下跌,让基金持有人十分惶恐。

图片1.jpg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从榜单上看,财通基金旗下的财通价值动量混合C(021523)今年以来以-20.97%的回报率暂居业绩跌幅榜首位,该基金净值近1月大幅下挫20.84%;财通成长优选混合C(021528)紧随其后,以-20.96%的回报率排名业绩跌幅榜第二位,与财通价值动量混合C高出0.01个百分点。财通价值动量混合A(720001)、财通成长优选混合A(001480)、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C(014916),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20.92%、-20.90%、-20.81%,跻身业绩倒数后5名。可以说,在公募基金业绩榜单的倒数第一席位上,财通基金上了“多重保险”。

  此外,公募基金年内业绩倒数第6至倒数第10的基金,分别是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A(014915)、财通智慧成长混合C(009063)、财通智慧成长混合A(009062)、财通景气甄选一年持有期混合C(017491)、财通景气甄选一年持有期混合A(017490),年内回报率分别为-20.66%、-20.01%、-19.86%、-19.06%、-18.92%。

  回顾财通基金近一年的表现,业绩不佳、口碑受损、基金经理金梓才投资风格被质疑等问题,无疑给其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财通基金旗下的偏股型基金在2024年平均回报率为21.34%,远远跑赢同类公司4.45%的平均业绩,在可比的16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但今年以来,财通基金旗下的偏股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9.39%,而同类公司的平均业绩为4.91%,逆势亏损的财通基金管理业绩排名在可比的166家基金公司中为倒数第一。

  对于业绩如此狼狈的表现,财通基金并没有发声解释。但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管理问题是影响净值的重要因素。财通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的表现犹如坐过山车,这与基金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策略有关。

  蹊跷的业绩“亚军”

  除了业绩的集体肆意下跌外,最让持有人意难平的是曾经的亚军是怎么得来的。有投资者称:2024年的亚军基金经理是财通基金旗下的金梓才,其成绩的得来很蹊跷,让持有人更惶恐。

  《笔尖网》发现,金梓才管理的财通景气甄选一年持有在2024赚51.85%夺得亚军,同时,金梓才管理的财通成长优选A、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A、财通智慧成长A等多只产品进入前十名。

  然而,金梓才2023年业绩很差,排在倒数。财通成长优选混合A(001480)2024年赚48.62%,位居主动权益基金收益榜第六名,但2023年该基金亏损30.49%,排在同类末尾。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A(014915)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该基金2024年赚48.62%,位居主动权益基金收益榜第七名,但2023年该基金亏损27.41%。

  进入2025年,2024年的光环瞬间消失。上述基金全部跌落至同类基金的倒数十名。印证了金梓才的“亚军”是昙花一现,似乎市场的质疑更加有道理。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金梓才累计任职时间10年又127天,现任基金资产规模58.62亿(13只基金)。其历任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助理,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MT行业高级研究员。2014年8月加入财通基金,曾任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副总监、副总监(主持工作)、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财通基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2020年4月3日起担任基金经理。

  金梓才管理13只基金不同时期的业绩及排名如下:

图片2.jpg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不难看出,公募基金的业绩最差10只基金,金梓才一只也没落下。业内人士称,金梓才的投资风格素来以“激进”和“轮动”著称,但其管理业绩已经暴露出其可能存在“追涨杀跌”的轮动策略本质。

  这位曾经的“亚军”基金经理还能翻身吗?对于财通基金来说,会否在这种旗下基金集体坐“过山车”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业绩反转和品牌重塑?我们拭目以待。



AI财评
财通基金旗下产品包揽跌幅榜前十,暴露出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基金经理金梓才"押注式"投资策略失效,其重仓TMT板块的激进风格在2023年熊市巨亏30%后,2024年靠单押AI赛道逆袭,2025年又因科技股回调再度垫底,凸显策略可持续性存疑;二是产品线高度同质化,13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重合度超80%,违背分散风险原则;三是规模陷阱显现,58亿权益规模中半数产品成立不足两年,在快速扩容中投研能力未同步提升。 深层折射公募行业痛点:部分中小基金为冲排名鼓励基金经理"赌赛道",短期业绩波动剧烈。建议监管层关注产品克隆化现象,投资者需警惕"冠军魔咒",优选投资框架稳定、风控体系完善的基金管理人。财通若想破局,需从投研体系重构入手,而非依赖明星基金经理个人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