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访谈| 雀巢健康科学顾欣鑫:以数字化与本土化破解儿童营养难题

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顾欣鑫

蓝鲸新闻5月6日讯(记者 王涵艺)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持续升级,中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5.9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119.3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扩大至234.2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然而在高速发展进程中,行业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与挑战,如消费者认知不足、购买渠道受限、研发创新壁垒较高等问题。

以儿童营养领域为例,每年近900万新生儿中约有三分之二来自基层市场,但由于信息传递滞后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许多患儿未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儿童营养治疗,导致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在行业发展与患者需求并存的双重背景下,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顾欣鑫近日接受蓝鲸新闻专访时,深入分享了企业在推动儿童营养科学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特医食品本土化及基层医疗下沉,推动儿童营养科学普及提供全新思路。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医生培训成关键

我国当前三四线城市的新生儿基数依然庞大。顾欣鑫坦言,这些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对于患儿的营养治疗与健康保障需求亟待满足。

据介绍,雀巢健康科学积极聚焦下沉市场,致力于实现更广泛、更高效的覆盖,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和特医食品可及性,让更多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营养治疗。

顾欣鑫指出,基层医生的精准诊断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营养治疗效果与生长发育质量。

为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雀巢健康科学联合行业权威学会,打造基层儿科赋能工程,汇聚全国顶尖儿科专家,聚焦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生长发育、肠内营养等核心领域,开展基层医生培训活动,提升基层儿科诊疗专业化和规范化。

特医食品本土化,从“引进来”到定制化

作为中国特医食品领域的先行者,雀巢健康科学拥有数十年特医产品研发经验,以及全球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2019年,其在泰州成立了雀巢健康科学中国产品创新中心,与美国、瑞士产品创新中心平行运营,共享全球先进核心研发技术。

同时,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在配方和口味上进行本土化创新,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据顾欣鑫介绍,雀巢健康科学长期聚焦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这一重点领域,并基于分级诊疗理念,构建了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体系。基于CMPA分级管理,雀巢健康科学为轻中度及重度CMPA患儿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

顾欣鑫称,相比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除了在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方面更符合生理需求外,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尤其对处于围手术期或罹患脑瘫、血液肿瘤、肝病等重症患者,以及营养不良的婴幼儿或儿童来说,肠内营养更具优势。

“在罕见病领域,雀巢健康科学持续研发创新的临床营养产品,覆盖多种先天性代谢疾病,并参与多项罕见病公益行动,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通过跨境合作持续引入全球创新产品,推动国际前沿营养解决方案加速惠及中国患儿及家庭。”顾欣鑫补充道。

通过权威媒体发声,让营养成为“起跑线”的基石

尽管特医食品在儿童的疾病治疗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家长认知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顾欣鑫指出,提升公众对儿童医学营养的认知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通过权威渠道向更多家长群体传递科学知识至关重要。

雀巢健康科学希望通过联合权威媒体、权威专家为公众提供权威科普,把正确、科学的理念进行传播。科普将覆盖消化、儿保、外科等不同领域,履行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的使命与责任,推动国民整体营养素养提升。

针对社交媒体上的繁杂信息影响,她特别提醒,特医食品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诊断与指导。

“以儿童牛奶蛋白过敏为例,若在喂养过程中盲目转奶,极易引发过敏症状反复,对患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深度水解配方的喂养,需持续至少6个月或至9-12月龄,且必须经过医生专业评估诊断,确认符合转奶条件后,方可逐步实施降阶转奶操作。”顾欣鑫举例称。

最后,顾欣鑫总结,科学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所谓“赢在起跑线”并非盲目进补,而是以科学为根基,通过专业、精准的营养管理,为儿童筑牢长期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