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创业永远是难的,下一道坎在于规模化落地

蓝鲸新闻5月6日讯(记者 陈业 李卓玲)把时间翻回2024年的11月27日,小马智行(Pony.ai)迎来历史时刻:这家彼时成立即将8年的L4自动驾驶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了。

当晚,太平洋的这岸,关于此次IPO的报道不断,“小马智行敲钟!狂揽32亿,IPO将让Robotaxi更早普及”“360亿,两位清华大牛IPO敲钟”等见诸报端。

这两位清华大牛,一位是首届清华“姚班”毕业,曾被业界誉为“编程第一人”,有“楼教主”之名的楼天城;一位则曾是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的首位员工、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的彭军。

在2016年某次喝咖啡时,彭军和彼时刚入职百度半年的楼天城碰撞出创业火花,随后集体“出走”。不久,小马智行在硅谷诞生。这一年,源自谷歌X实验室的无人车项目——Waymo,被分拆出来独立运营;通用则豪掷10亿美元买下无人驾驶技术创业公司Cruise Automation;百度还没推出萝卜快跑,但其已获美国加州颁发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当时间拨回8年多后的今天,彭军日前在接受蓝鲸汽车专访时表示,“在这些公司中,我们的乘坐体验不能说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最好的之一。”在其看来,小马智行要与萝卜快跑和Waymo比拼长期优势,这当中包括产品体验、安全性、更低的成本,以及规模化体系建设等,“我们可能每个细节上都有一些优势,这些优势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竞争力。”

对于Robotaxi赛道的终局,彭军认为,如今能够做到足够规模化的只有头部几家,不排除会迎来新对手,但后来者要面对的是行业门槛高的现实。

回顾这8年多的创业史,彭军坦言,“创业永远是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挑战。”其指出,在创业初期,挑战在于研发、招人才、寻找合作伙伴,而如今的挑战是量产和大规模投放。

日前,小马智行也首次展出了其与丰田、北汽、广汽等车企合作的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方案,据彭军透露,新一代系统降本7成。这为小马智行日后的量产、规模化落地,打好了地基。

“伴随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方案发布,我们已经解决了与车辆的适配问题以及降本问题。量产后需要进行大规模运营,并且投放车辆,在此过程中有一些规则规定等需要解决。并非有任何事情无法完成,而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复杂度较高。”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也正加速商业化落地。5月6日,小马智行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和车队将在今年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按照规划,双方合作将于今年在中东市场率先启动,未来计划逐步扩展至更多国际市场。

对于小马智行的盈利节点,彭军认为会在2028年、2029年左右到来,但直言小马智行目前已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上:技术产品足够成熟,单车经济模式为正,下一步加车(规模化落地)即可。在谈及自己的partner楼天城,彭军表示,两人至今仍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一起商量。

以下为蓝鲸汽车与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的对话内容(经删改整理):

新一代系统降本7成,与车企合作各有需求

Q:能否介绍一下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方案的亮点?

彭军:首先,所有零部件都是车规级的,耐用性更好。在设计时,车的使用寿命按照60万公里来设计,它能使用更久,这与之前有很大不同。

第二个亮点,我们使用了许多车规级的各种设备和零件,整个成本下降了很多,与上一代相比下降了70%,基本上只有上一代的1/3价格。

另外,同步搭载在三款车上。我们制作了一套标准的平台化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同的车上适配。让一套系统在三辆车上进行适配,未来可能还会在其他车上使用。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通用、经济且耐用的解决方案,后续可以真正大规模搭载量产。

Q:如何实现成本下降70%?

彭军: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整个供应链的成熟。许多车规级的传感器和芯片在L2辅助驾驶系统中已被大量使用,伴随产量的增加,价格也在不断下探。

第二个是我们本身进行了很多优化。比如在软件上,目前我们使用的算力仅为上一代的1/3左右,因此价格便宜很多。我们进行了很多软件和AI的优化,使系统能够更便宜一些,让功能相对较弱的传感器和晶片,也能够在上面运行,甚至达到更好的效果。

Q:为何会选择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三家车企合作?

彭军:我们的系统具有平台化且可以支持多款车搭载的特点。考虑到如果有多条产线的话,可以让车辆上量更快。

Q:预计量产规模是多少?

彭军:第一批次是千台规模,后续会不断生产出来。

Q:小马智行跟车企合作,是谁比较有需求?

彭军:大家都有需求,这个是紧密合作的。虽然L4是一个很新的事情,到今天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车企也需要提前布局。我们与丰田2019年就开始合作,他们可能看得更远,比较关注以后的情况。

L2若想做L4,现有的产品理念和体系无法实现

Q:日前华为乾崑也宣称已经跟车企有很多合作了,您认为L2级辅助驾驶与小马智行的方案有何明显区别?

彭军:有很大的不同,所有的辅助驾驶,安全是由司机负责,因为总有一个人在驾驶位上,所以无论是FSD还是其他,最后的安全由人负责。我们的系统,安全是车的责任,我认为这是最大的不同。

Q: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技术领先于他们吗?

彭军:我认为并非领先,各有各的优势。所有技术都是由需求驱动的。所有辅助驾驶的安全,由人兜底、负责,因此许多设计理念就不同。打个比方,并非篮球运动员比足球运动员好,或者足球比篮球好,虽然都是跑和跳,但有着不同的得分方式,也就是评价标准。

Q:但L2级的终极目标也是追求L4,如何看待这种渐进式路线?

彭军:产品设计完全不同,一个由车辆负责安全,另一个由人负责安全。安全主体不同,整个产品设计理念也有所差异。可以举个短跑和长跑的例子,虽然都是跑步,但一个目标是跑得快,一个是待得久。就像博尔特无法去跑长跑、跑马拉松一样。

Q:那是否意味着特斯拉由L2到L4的路线是错误的?

彭军:特斯拉做L2做得很好呀,但如果他想做L4,就需要做不同的事情,软硬件可能都需要进行调整

Q:可以理解为L2级永远无法追上你们吗?

彭军:并非无法追赶,我认为他们需要使用另一套产品体系,现有的产品理念和体系无法实现。

Q:L4自动驾驶只能使用激光雷达方案?纯视觉路线可以吗?

彭军:我认为(L4用)纯视觉很难实现完全安全。早年大家认为激光雷达价格昂贵,不适合用在车上,但现在情况已完全不同,激光雷达的价格基本与摄像头处于相同档位。我们的方案配备了多颗激光雷达,与此前相比,激光雷达便宜了很多。

Q:小马智行的激光雷达供应商主要是哪家?

彭军:禾赛、速腾都有,不光是AB供。不同的激光雷达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多家激光雷达都有。

不同阶段有不同挑战,下一个8年挑战在于如何更大规模化

Q:能否回顾一下小马智行这8年多来的发展历程,其中有否遇到什么很难过的坎?

彭军:创业永远是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挑战。对我们而言,当前最大挑战,或者说最有价值、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第七代产品量产出来,并尽快投放。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挑战。

Q:有句话叫创业难,守业更难,你怎么看?

彭军:正如我所说,并非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而是不同阶段都面临挑战,整个大环境和业务结构都在变。比如在创业时,那时候的关键是研发、招人才、寻找合作伙伴,而如今的挑战是量产和大规模投放,这两个阶段的挑战都不同。

Q:这两个阶段而言,哪个难度更大?

彭军:应该还是规模化落地更难。这是人的特性,眼前的东西永远是最难的,因为你需要去解决,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Q:如何坚持下去?

彭军: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我而言,任何一个复杂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分解成一个小小的事情,然后每一个事情就相对比较简单。登山也是一步步走的,你要能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进行分解。

Q:你认为下一个8年会遇到的更大挑战是什么?

彭军:那就是如何实现更大规模。这将带来各种挑战,千辆落地可能还容易,但后面的万辆、10万辆、百万辆等如何进一步拓展。

 真正的partner不存在分工,与楼天城“什么事都一起商量”

Q:目前你与楼总(楼天城)在内部是如何分工的?

彭军:一直以来我们并无太多分工,虽然他负责技术可能稍多,但我们仍然保持紧密合作,什么事情都一起商量,这才是真正的partner,分工了就不存在合作伙伴的意义。

Q:你之前也在百度待过,你认为(小马智行)这段创业史与之前有何不同的感受?

彭军:不仅百度,我在Google也有工作过。我认为大公司资源相对丰富,你需要做的更多是设立好目标,然后去执行。作为创业者,我不仅需要执行,还需要寻找资源支持执行,这是最大的不同。

Q:大公司会更规范?

彭军:跟规范化没有关系,还是资源的问题。比如说此前我不需要去找钱,招人也更多是由体系来支持,但在创业公司,招人找钱这些事情都得自己来。

规模化落地过程中,技术与法律法规推进相辅相成

Q:小马智行去年在美股上市,近期传出要在港股再次上市的消息,能否回应一下?

彭军:这个先不予置评。

Q:目前资金主要是投向规模化落地,还是技术层面?

彭军:都有,这几个事都是相关的。规模化落地才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为了规模化我必须进行更多研发,投放更多车后也需要运营等。

Q:你之前提到规模化量落地的难度非常大,具体有哪些?

彭军:伴随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方案发布,我们已经解决了与车辆的适配问题以及降本问题。量产后需要进行大规模运营,并且投放车辆,在此过程中有一些规则规定等需要解决。并非有任何事情无法完成,而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复杂度较高。

Q:也就是说一大挑战来源于政府政策是否支持?

彭军:肯定有挑战。这是全新的事情,大家都看到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对出行安全便捷是有好处的,所以很多政府是愿意去不断突破的,包括法律法规等。

Q:最开始在广州落地,是怎么去谈的?是否有更多细节可透露?

彭军:一样的。广州看到了自动驾驶带来的潜力,所以跟我们谈,我们也有落地的需求,一拍即合。

Q:在落地过程中,技术难度更大,还是法律法规推进难度更大?

彭军:相辅相成的。只有技术做好了,才能证明安全,法律法规才会同意。然后法律法规突破了,才能有更多车落地,进一步证明我们的优势。

Q:你们是否在推动法规的落地?

彭军:目前的法规我们都有去推进。我们不光是提建议,还要提供大量数据证明,让政府认为这个产品安全,他们才会用。

单车不再推一辆亏一辆,最早预计2028年实现(公司)盈亏平衡

Q:从去年年报看,小马智行尽管营收增长但亏损在加大,原因是什么?

彭军:目前自动驾驶技术门槛非常高,需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多,很多的亏损主要来自研发支出。近日发布的第七代系统对我们而言非常关键,这一代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整个单车经济体系已经能做到正毛利。换言之,我们每投入一辆车就能挣钱,而不是推一辆亏一辆。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上:技术产品已经足够成熟,单车经济模式为正,下一步加车(规模化落地)即可

Q: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Robotruck服务以及许可与应用三块业务中,收入大头来自Robotruck,为何会如此?

彭军:这是由于商业模式的不同。Robotruck是用来运货的,它本身的收入就很高,但Robotaxi由于研发各方面花费很高及很长时间。不能仅看今天的规模,要看其增长潜力、增长趋势。

Q:那是否意味着Robotruck的盈利节点会比Robotaxi更快到来?

彭军:它只是经济结构模型不同。一辆卡车肯定比一辆Robotaxi赚钱多,但Robotaxi(业务)的增长速度会更快。

Q:伴随Robotaxi商业化落地,小马智行预计最早何时能盈利?

彭军:主要与车的增长相关,即规模化落地,预计2028年、2029年肯定能够达到足够的量,进而实现盈亏平衡。

与萝卜快跑和Waymo比拼长期优势,行业门槛高但不排除有新对手

Q:日前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合作的L4量产车型有了新进展,与滴滴这种已经拥有庞大用户量的公司相比,小马智行的优势在哪?

彭军:一直以来我都认为Robotaxi虽然提供出行服务,但是它是不同的产品,整个体验和成本结构也不同,因此庞大的用户体系只是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中间的一部分。我们的优势是安全性、舒适度以及产品体验非常好。

Q:那相比已在Robotaxi深耕多年的萝卜快跑和Waymo等企业,你认为我们的差异化优势或者壁垒在哪里?

彭军:正如刚才所言,我们整个产品的体验做得足够好、足够安全,成本做得非常低。与此同时,我们在整个规模化体系建设方面也具有优势。例如乘坐体验,在这些公司中,我们的乘坐体验基本上不能说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最好之一。我认为这些是长期优势,可能每个细节上都有一些优势,这些优势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竞争力。

Q:目前Robotaxi行业的格局如何?最终会留下多少家?

彭军:今天能够做到足够规模化的只有头部几家,后续有否其他家进入还不确定。至于会不会出现黑马或新对手,我不清楚。虽然技术门槛很高,但是存在可能性。

“端到端和世界模型都是工具,核心在于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Q: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采用了世界模型。其实在L2级辅助驾驶领域,大家此前一直在讨论“端到端”的问题,现在有开始探讨“世界模型”。你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彭军:这些都是工具,并不冲突。“端到端”更多是一个开发流程,而“世界模型”则是使用了一个仿真的agent来做训练,这两者并不冲突。我们也采用了许多“端到端”的技术,我认为这些技术是帮助开发更快、做事更好的工具,核心在于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Q:这两个技术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彭军:完全不同的东西。“端到端”在训练时像黑盒一样,能够用一套模型完成整个流程。“世界模型”更多是训练车辆的行为,用了很多虚拟数据。但不矛盾,在虚拟数据中也可以使用“端到端”进行训练。

Q:小马智行推崇的虚拟司机技术,有望在量产硬件下实现安全性提升16倍,极端场景应对能力超越人类司机,如何做到的?

彭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有的技术,与软件硬件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虚拟司机这套体系。所有东西都在进步,并非只是一个点进步,最终达到整体安全性的提升。

出海已低调布局多时,但万事开头难

Q:请问目前出海方面有什么规划?像文远知行等友商这方面动作还是比较大的。

彭军:我认为是声量的问题。其实我们出海已经进行了许多布局,主要在三块区域,一块是亚洲地区,包括韩国、新加坡等;一块是中东地区,如沙特、阿联酋等;另一块是欧洲市场,我们已经在卢森堡建立了研发中心,车辆也已经在路上运行了。这些地方我们都在布局,但可能它们的法律法规没有中美两个市场那么健全,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去当地跟政府沟通。

Q:请问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合作?还是自己去投放运营更多?

彭军:出行是很有局部地域特点的生意,所以我们一定需要找当地的政府和合作伙伴。

Q:遇到的挑战或困难是什么?

彭军:我认为万事开头难。这些地方没有现成的法规等,所以很多工作需要找到当地合适的合作伙伴一起完成。

Q:接下来有什么推进规划吗?

彭军:还是会以我们现有的合作伙伴为基础,在当地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