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研消费 编辑|Emma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2025年或为外骨骼机器人需求高企元年。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外骨骼结构与机器人技术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通过机械结构、驱动系统与人体运动系统耦合,实现对肢体运动的辅助、增强或康复训练。
这个五一假期,在山东泰山和湖北恩施大峡谷等热门景区,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登山火速出圈了!
外骨骼机器人相关公司在节前便掀起涨停潮,截至4月30日收盘,碳纤维产品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的光大同创、研发下肢外骨骼产品的探路者20CM涨停,正在推进外骨骼机器人项目研发的精工科技和子公司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的振江股份均收获涨停板。
我们先了解研发下肢外骨骼产品的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路者”300005.SZ)。
4月28日探路者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14.44%;利润总额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105.79%;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8.5%,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也露出了隐忧,一季度营收3.56亿元,同比下降7.04%,归母净利润4932万元,同比下降30.7%。
睿研制图(数据来源:Wind)
在亮眼的年报和让人头疼的一季报背后,我们通过分析可发现多项核心财务指标的异常波动,暴露出这家户外用品头部企业的转型困局。
盈利能力薄弱
2024年,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五成,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8412万元,虽扭亏为盈,但占净利润比重不足八成。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达1257万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12万元,委托理财收益417万元,合计占净利润的21%。若剔除这些非经营性收益,公司实际盈利能力仍显薄弱。
值得警惕的是,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骤降至487万元,仅占全年利润的4.6%,与前三季度累计1.02亿元的盈利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前高后低”的业绩走势,暗示核心业务在年末可能面临需求疲软或成本攀升的压力。
毛利率下滑与库存积压的双重压力
从主营业务来看,户外业务收入占比86%,但毛利率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至47.29%;芯片业务收入增长66.56%,但毛利率仅47.75%,两大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均未提升。分产品看,户外服装毛利率下滑1.45个百分点,鞋品毛利率更是下降2.35个百分点,显示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库存管理问题尤为突出。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余额达3.88亿元,同比增长4.26%,存货周转天数攀升至203天,较上年增加15天。其中,户外装备库存量同比下降22.64%,但鞋品库存量骤降27.11%,或反映滞销风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123天,同比延长14天,资金回笼效率降低,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新业务风险
探路者近年通过收购北京芯能、G2 Touch切入芯片领域,芯片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3.97%。然而,这一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放缓,国内厂商在触控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等领域已形成密集布局。尽管公司宣称拥有256项专利,但全球触控芯片市场长期由国际巨头主导,Mini/Micro LED技术尚未大规模商用,商业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年报显示,芯片业务归母净利润3203万元,占总利润的30%,但该业务毛利率仅47.75%,与行业龙头存在差距。此外,芯片封测业务依赖外部代工,供应链稳定性存疑。公司计划投入3256万元研发费用,但占芯片营收比例仅14.65%,研发投入强度不足可能制约技术突破。
债务攀升与偿债能力弱化
截至2024年底,公司短期借款增至1.2亿元,流动比率从1.78降至1.56,资产负债率微升至24.7%。尽管账面货币资金3.1亿元,但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达1.1亿元,叠加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睿研制图(数据来源:Wind)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2024年底为2.2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9%,与净利润背离;而到2025年一季度更是为负1.1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1亿元,主要用于芯片业务扩产,但募投项目进展缓慢,产能利用率未达预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3亿元,主要依赖借款而非股权融资,财务杠杆风险上升。
户外主业增长瓶颈,新赛道协同缺失
探路者试图以“户外+芯片”双轮驱动突破增长天花板,但两大业务协同效应尚未显现。户外业务方面,主品牌TOREAD营收增长8.91%,但童装品牌TOREAD kids收入仅3629万元,占总营收2.3%,且关店25家,市场拓展乏力。
国际市场收入下降26.11%,全球化战略受挫。
芯片业务虽增速亮眼,但过度依赖大客户(前五大客户占比35.36%),且产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毛利率提升空间有限。公司宣称布局车载触控、玻璃基显示等高端领域,但技术落地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贡献利润。
综上,探路者的转型之路任生而道远,表面盈利增长难掩盈利质量下滑、库存高企、现金流紧张等问题,而新业务拓展面临技术、市场和协同的多重挑战。在户外行业竞争加剧、芯片赛道内卷加剧的背景下,公司亟需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研发效率,并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路径。否则,所谓的“新质生产力”恐难扛起业绩大旗,反而可能成为拖累主业的包袱。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