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晨曜/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国内钛加工材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产销量快速增长。同时,上游海绵钛产量攀升且价格下降,进一步提升了钛材行业的市场潜力。天工股份抓住钛材在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中快速普及的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专注于钛材行业的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股份”)于2025年5月13日登陆北交所。天工股份发行价格3.94元/股,发行市盈率14.98倍,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50.64倍)。2024年,天工股份的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凸显未来空间。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天工股份重视研发创新,掌握了10大核心技术,其消费电子用钛材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此外,天工股份研发出增材用高抗冲击低成本钛合金丝材、航天航空用耐高温型轻质钛合金等创新型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一、国内钛加工材产销量逐年上升,原材料产量攀升且价格下降提升行业市场潜力
钛及钛合金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等优良特性。钛工业产业链分为钛材工业条线及钛白粉工业条线。其中,钛材工业条线上游为由钛矿制备海绵钛,中游为将海绵钛熔铸成锭并加工成钛材及钛构件,下游为将钛材制造成各类钛零件。钛白粉工业条线主要应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
1.1、国内钛加工材产销量逐年增长,近五年出口量CAGR达19.89%
钛及钛合金材料行业是支持各种高端技术装备发展和尖端科技进步的重要原材料产业,是国内的战略性产业,对于国防和民用科技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受到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以促进钛及钛合金材料行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产业政策文件都明确指出要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将高品质钛合金列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大力推动钛合金等高端材料在高端装备制造、3D打印等重要领域的应用与融合,致力于打造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的钛材生产企业。
近年来,国内钛产业平稳发展,钛加工材产量及销量保持稳定增长。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0-2024年,国内钛加工材产量分别为9.7万吨、13.6万吨、15.1万吨、15.9万吨、17.2万吨,CAGR达15.39%;钛加工材销量分别为9.4万吨、12.4万吨、14.5万吨、14.8万吨、15.1万吨,CAGR为12.70%。
其中,2024年,国内钛材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5%,国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钛材生产国和消费国。
同时,近年来国内钛材加工工艺不断提升,在中低端产品方面已能实现自给自足,且出口量快速增长。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2024年,国内钛加工材出口量分别为1.52万吨、2.15万吨、2.63万吨、2.79万吨、3.14万吨,CAGR达19.89%。
1.2、原材料海绵钛国内产量攀升且价格下降,钛材行业市场潜力提升
海绵钛为钛材的原材料,钛材的上游市场海绵钛的供应量将影响着钛材行业的发展。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0-2024年,国内海绵钛产量分别为12.3万吨、14.0万吨、17.6万吨、21.8万吨、25.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1%,增速高于国内钛加工材产量增速。
受供需关系影响,近年来海绵钛价格呈下降趋势,带动钛加工材价格逐步降低,增强了钛加工材的市场潜力。
首先,一些原本因为成本高昂而未采用钛材的应用领域开始考虑使用钛材,如汽车、建筑等民用行业。其次,对于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传统上大量使用钛材的行业来说,成本的降低也可能促使这些行业增加钛材的使用量。
1.3、国内钛材行业向高端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钛材行业市场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市场供需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国内钛材出口量达3.14万吨,出口额为64.86亿元;进口钛材量为0.73万吨,进口额达50.20亿元。经金基研计算,2024年,国内钛材出口单价为20.68万元/吨,进口单价达68.91万元/吨,国内钛材向高端化发展还有不低的市场空间。
在上述背景下,钛加工材行业内优质企业能够凭借各自优势,保持向好发展,但半流程、中小企业经营相对困难,盈利稳定性较差,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综上,国内钛加工材行业产销量持续上升,出口增速显著,国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钛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上游海绵钛产量快速增长且价格下降,为钛材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并增加了钛材的市场潜力。此外,国内钛材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向高端化发展,集中度或将持续提高,利好行业内优质企业。
二、2024年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未来空间凸显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钛及钛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天工股份凭借技术创新与高端市场布局,在国内钛合金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2.1、归母净利润逐年增长,2024年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观其业绩,2022-2024年,天工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3亿元、10.35亿元、8.0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74%。
需要说明的是,天工股份2024年营收下滑主要系消费电子领域A公司手机用线材销量减少及原材料海绵钛市场价格下行所致。2023年下半年,A公司要求钛材供应商对返回料的再利用比率进一步提高。2024年3月底,天工股份新建的EB炉生产线已转固投入使用。
同期,天工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0亿元、1.70亿元、1.72亿元。
同时,2022-2024年,天工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63%、27.23%、31.87%,呈逐步提升态势。
2024年,受益于原材料海绵钛的采购价格下降及消费电子用线材的生产工艺优化,天工股份的归母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毛利率均同比上涨。
此外,2024年,天工股份的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4年,天工股份的ROE为18.38%。同期,天工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钛股份”)的ROE为8.55%;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超导”)的ROE为12.22%;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材料”)的ROE为5.33%;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天钛业”)的ROE为8.31%。
2.2、引入12家战略投资者,盈利能力突出未来空间凸显
经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同意,天工股份将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交所上市。天工股份发行价3.94元。
从发行市盈率看,天工股份发行市盈率为14.98倍,相较同行业可比公司有估值优势。据天工股份公告,其同行业可比公司宝钛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金天钛业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30.28倍、42.89倍、62.25倍、67.15倍,平均静态市盈率为50.64倍。公司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凸显其未来空间。
此外,此次发行天工股份引入12家战略投资者,包括券商、私募等机构,战略配售份额占本次发行规模的30%。上述12家战略配售投资者的锁定期限都比较长,有4家锁定12个月,剩余8家锁定长达18个月,超出北交所规定的最低6个月时间。
简言之,近年来,天工股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增长趋势,主营业务毛利率逐步提升,盈利能力突出,凸显未来空间。
三、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中钛材应用快速普及,3D打印增材实现批量出口
多年来,天工股份专注于钛材行业,将原材料海绵钛(或添加其他金属元素)通过配比、熔炼、锻造及各种精加工手段,制作成能最大程度发挥钛及钛合金材料组织性能的产品,以板材、管材、线材等形式广泛应用于化工、消费电子等领域。
3.1、钛材在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中应用普及,全球高端手机占比提升至25%
消费电子用钛材是天工股份重要的创新型产品。经过多年布局和投入,天工股份成功研发出符合下游客户要求的各类消费电子用钛材,并率先应用于多家消费电子市场主导品牌的高端机型。
钛材的特性决定了其相较其他常见消费电子用材料具备多方面优势,继苹果公司在2023年9月发布iPhone 15 Pro/Pro Max后,三星、小米、荣耀、OPPO等众多消费电子品牌均开始在手机产品中持续使用钛材,钛材料在中高端手机中的应用已成为行业潮流,同时钛材在智能穿戴设备、折叠屏手机中的应用亦在不断增加。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高端手机(售价≥600美元)已占到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25%,相较于2020年的15%提升明显。其中,苹果和三星市场份额分别为66%、18%,位居前二。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最新发布的Galaxy S25 Edge手机采用了航天级钛合金中框。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供应链公司人士处获悉,苹果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一位产业链人士分析称,苹果iPhone客户基础量大,预计苹果折叠屏iPhone市场需求大。
在消费电子领域,天工股份与众山集团(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索罗曼(常州)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他关联公司的合称)自2020年开始合作,已形成成熟、稳定的合作供应关系。天工股份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助力众山集团在A公司、S公司的钛材零部件供应体系中占据相对重要的地位。
3.2、获得航空航天及医疗器械体系认证,在增材制造领域实现批量出口
基于消费电子用钛材业务方面的积累,天工股份逐步拓展3D打印(增材制造)用钛材、航空航天紧固件钛材、医疗用钛材等其他高附加值领域的业务。其中,钛合金3D打印是目前航空航天、医疗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产品成型方式。
2024年,天工股份先后获得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体系认证,并在增材制造等高端应用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成功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天工股份用于3D打印的钛合金线材实现批量出口,产品终端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
概言之,近年来,钛材在高端消费电子中的应用快速普及,且高端手机占比呈上升趋势。天工股份已与消费电子领域头部品牌供应链内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同时,天工股份获得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体系认证,在增材制造领域拓展了多家国际知名客户,用于3D打印的钛合金线材实现批量出口,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四、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达41.46%,消费电子用钛材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
钛材加工包括多个环节,涉足材料、装备、工艺控制等多个因素,具有不低的技术壁垒。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天工股份坚持科技创新,在高端产品制造与成本控制方面始终保持市场先进水平。
4.1、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达41.46%,研发人员占比12.35%
研发投入方面,2022-2024年,天工股份研发投入分别为1,719.53万元、3,812.4万元、3,441.0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1.46%。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天工股份重视研发力量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目前,天工股份的研发团队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专业的技术知识储备,敏锐的行业判断力。
此外,天工股份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研发创新模式,先后与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开展合作研发和技术交流。天工股份还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成立江苏省钛及钛合金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钛及钛合金材料的成果转化能力。
4.2、10大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均超九成,消费电子用钛材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
经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天工股份掌握了钛及钛合金纯净化熔炼技术、大盘重钛及钛合金线材生产技术、纯钛以轧代锻技术、钛及钛合金残废料回收及利用技术、一种强度高的复合钛装饰板生产技术等10项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天工股份已取得专利5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4项。
2022-2024年,天工股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4.58%、93.32%、94.78%。
值得关注的是,天工股份研发的消费电子用钛材产品,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性能指标方面优于同行业公司同类产品。
天工股份重视技术创新,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超4%。目前,天工股份拥有发明专利14项,10项核心技术贡献收入占比均超93%。此外,天工股份消费电子用钛材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公司同类产品。
五、近三年产销量CAGR均超30%,募资扩产增强规模优势
钛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该领域通常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包括大面积、高标准的加工厂房、洁净场地,技术先进的真空自耗炉等设备和专业的检测设备与仪器。而大规模生产可摊薄单位产品的设备折旧、能耗及人工成本,显著降低综合成本。
5.1、钛加工材产销量快速增长,产能利用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近年来,天工股份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产销量不断增长。
据招股书,2022-2024年,天工股份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产量分别为3,592吨、5,672吨、6,146吨,CAGR为30.81%;销量分别为3,523吨、5,869吨、6,402吨,CAGR达34.80%。
同期,天工股份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1.84%、87.27%、87.80%,呈逐步上升趋势。
同时,天工股份还储备了真空电子束冷床炉、真空自耗炉、真空等离子焊箱、7,000吨压机等高端生产设备,设备规格及技术参数等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确保应对下游需求市场的供给产能及产品质量。
此外,天工股份推行精益化生产管理,采用低能耗设备和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2024年3月,天工股份首座EB炉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在洁净化生产及返回料处理与循环回收方面实现突破,不仅提升了其核心竞争力,更是精准对接了国内外客户对ESG标准日益提升的要求,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发展。
凭借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良好表现,天工股份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绿色工厂”名录。
5.2、募资提升高端钛加工材年产能3,000吨,增强规模优势
此番上市,天工股份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拟通过在现有土地新建生产车间,凭借其拥有的产品专利技术、技术研发储备与现有生产设施,新增生产及其他辅助设备,实现年产3,000吨高端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的能力。其中,新增高端钛及钛合金棒材2,000吨、丝材1,000吨。
项目通过扩大天工股份高端钛及钛合金产品的生产规模,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电子、3D 打印、医疗器械等高端市场应用需求,并借此扩大其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国内钛加工材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销量稳步提升,出口增速显著,行业向高端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原材料海绵钛产量持续攀升且价格逐步下降,进一步提升了钛材行业的市场潜力。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完善,钛材逐渐进入民用市场。近年来,钛材在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六、结语
天工股份深耕钛材行业多年,通过技术创新掌握了十大核心技术,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其消费电子用钛材产品性能指标优于同行业公司同类产品。同时,天工股份布局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增材制造等高端领域,打开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