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屿舟/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渗透率不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行业,亦迎来了快速增长,带动充电模块市场需求提升。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优绿能”)抓住行业机遇,成长为国内充电模块行业的头部企业。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优优绿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毛利率超过行业均值,ROE“领跑”同行。优优绿能持续加码研发,研发人员占比高于同行,通过十大核心技术的应用,在多个领域形成独特技术优势,其部分产品的性能指标优于行业主流水平。近年来,优优绿能40KW充电模块快速放量,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深耕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领域多年,优优绿能在国内外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且客户结构不断优化,非ODM模式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内公共直流充电桩及换电站总量攀升
直流充电桩、换电站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中最为重要的部件是充电模块,被誉为直流充电设备的“心脏”。充电模块的市场空间与直流充电设备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直流充电桩的市场空间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密切相关。
1.1、汽车电动化趋势加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渗透率上升
近年来,全球多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优化能源结构的战略举措,通过政策规划、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此外,全球车企也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2020-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07万辆、675.00万辆、1,052.20万辆、1,418.20万辆、1,723.21万辆,CAGR为55.59%。同期,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3.77%、8.16%、12.89%、15.29%、18.76%。
国际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33%,达到8,500万辆。
视线回到国内市场,在产业政策扶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据中汽协数据,2020-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36.73万辆、352.05万辆、688.66万辆、949.52万辆、1,286.59万辆,CAGR达75.14%。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分别为5.4%、13.4%、25.6%、31.6%、40.9%。
另据公安部数据,2020-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分别为492万辆、784万辆、1,310万辆、2,041万辆、3,140万辆。
1.2、国内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攀升,换电站数量高速增长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销量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也不断扩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可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通过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实现补能。
目前,公共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补能设备之一,在全球下游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以及各国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下,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受益于用户对快速充电需求的增加,采用直流充电的快充充电桩保有量增长率高于交流充电桩充电桩。
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全球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7.20万台增长至2023年末的140.00万台,CAGR达52.80%;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23.69万台增长至2023年末的250.00万台,CAGR为39.76%。
另据充电联盟数据,2020-2024年各期末,国内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30.9万台、47.0万台、76.1万台、120.3万台、164.3万台,CAGR达51.85%;国内公共交流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49.8万台、67.7万台、103.6万台、152.2万台、193.6万台,CAGR为40.42%;国内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占比分别为38.29%、40.98%、42.35%、44.15%、45.91%。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车桩比从2017年末的3.43:1下降至2024年末的2.45:1,但距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车桩比达到1:1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国内公共直流充电桩市场前景广阔。
换电模式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重要补能方式。随着国内换电技术不断发展,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加上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现阶段充电时间相对较长、车辆续航里程短等问题的凸显,换电模式逐渐引起各方重视。
据充电联盟数据,2020-2024年各期末,国内换电站保有量分别为573座、1,298座、1,973座、3,567座、4,443座,CAGR达66.87%。
综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攀升,渗透率走高。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带动和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带动充电模块市场规模增长。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客户需求旺盛,近年来优优绿能的业绩呈快速增长趋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1、营收及净利润整体逐年增长,近三年CAGR分别为23.12%、14.26%
据招股书,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优优绿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88亿元、13.76亿元、14.97亿元、3.61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3.12%。需要说明的是,优优绿能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审计,下同。
同期,优优绿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亿元、2.68亿元、2.56亿元、0.61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4.26%。
2.2、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ROE超过同行业可比公司
近年来,优优绿能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优优绿能的毛利率分别为31.30%、33.13%、31.46%、31.29%。
同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优优绿能同行业可比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弘股份”)、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合科技”)、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可瑞”)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9.65%、30.52%、2819%、28.78%。
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优优绿能的ROE分别为52.42%、42.03%、28.64%、5.81%。
同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优优绿能同行业可比公司特锐德的ROE分别为4.42%、7.51%、13.16%、0.86%;盛弘股份的ROE分别为23.52%、31.80%、26.39%、3.93%;通合科技的ROE分别为4.49%、9.69%、2.12%、-0.57%;英可瑞的ROE分别为-8.66%、-6.19%、-14.91%、-1.43%。
经金基研计算,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上述四家优优绿能同行业可比公司的ROE均值分别为5.94%、10.70%、6.69%、0.70%。
此外,优优绿能的偿债能力指标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定。2022-2024年各期末,优优绿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00%、46.13%、43.01%,呈逐年下降趋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81亿元、2.86亿元、1.13亿元,均超亿元。截至2024年末,优优绿能不存在短期借款、一年以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等有息债务。
简言之,近年来优优绿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三年CAGR分别为23.12%、14.26%。同时,优优绿能的毛利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ROE“领跑”同行,凸显其盈利能力。
三、坐拥国内外优质客户资源,非ODM模式收入及占比增长
良好的行业口碑和优质客户资源是优优绿能业绩提升的重要原因。凭借高品质的产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高效的管理体系、稳定的供应能力、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快速的响应能力,优优绿能在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活跃市场遍布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3.1、与全球优质客户合作关系稳固,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连年下降
深耕充电模块行业多年,优优绿能与众多下游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涵盖充电桩生产商、换电设备生产商、充电站运营商、换电站运营商、新能源汽车厂商等类型客户。
国内市场方面,优优绿能已成为万帮数字、玖行能源、蔚来等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领域客户重要的充电模块供应商。
基于在国内市场的成熟应用,优优绿能产品迅速进入海外市场,与欧洲、美国、韩国等国家或区域的行业头部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8年,优优绿能开始与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全球领导厂商ABB展开合作,并逐步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随着竞争力不断提升,优优绿能产品在海外市场逐步渗透,与BTC POWER、Chaevi等海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客户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
近年来,优优绿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客户群体持续拓宽,市场分布也趋于合理。随着市场的开发和客户数量的增加,优优绿能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相对下降,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提升。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优优绿能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2.08%、44.86%、33.37%。
3.2、三方面发力提升客户粘性,非ODM模式收入及占比上升
充电模块是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功能模块,其性能和品质直接影响设备质量,为保证充电模块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保证充电模块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充电模块供应商与客户之间一般具有不低的粘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优优绿能围绕客户价值创造进行扁平化管理,注重品质管理、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在品质管理方面,优优绿能建立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客户服务方面,优优绿能将具体的服务环节细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全面协调市场、技术、品质等各部门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优优绿能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环节到最终销售环节的全过程,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提升,近年来优优绿能的非ODM模式销售收入及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优优绿能的非ODM模式销售收入分别为2.91亿元、4.82亿元、6.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50%、35.09%、41.55%。
综上,优优绿能已在充电模块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海内外优质客户资源,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及地区。同时,优优绿能持续开拓新客户,优化收入结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逐年下降,抗风险能力提升。此外,随着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优优绿能的非ODM模式销售收入及占比逐年上升。
四、40KW充电模块销售收入爆发式增长,部分产品性能指标优于行业主流水平
自成立以来,优优绿能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以大功率充电模块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产品主要应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场景直流充放电解决方案。
4.1、40KW充电模块销售额攀升,储备多项产品布局新兴领域
作为国内头部充电模块供应商,优优绿能以大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电压范围、高防护性为技术突破点,先后推出了15KW充电模块、20KW充电模块、30KW充电模块、独立风道30KW充电模块、40KW充电模块,助力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便捷、安全的电力补能。
近年来,优优绿能的40KW充电模块凭借在单瓦价格(模块价格/模块功率)、功率密度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导入市场,成为了其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优优绿能的40KW充电模块销售收入分别为0.34亿元、2.91亿元、7.4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7%、21.17%、49.51%,呈快速增长趋势。
同时,优优绿能储备了V2G充放电模组、超高压1,500V充电模块、液冷大功率40KW充电模块等产品,并已启动30KW小直流充电模组、60KW液冷充电模块产品等产品的开发工作,逐步形成全系列充电模块产品体系。
4.2、产品综合性能处行业先进水平,产销量增长带动规模优势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优优绿能与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在产品关键指标方面处于同一水平,部分产品的性能指标优于行业主流技术水平,其产品综合性能已处于行业内第一梯队水平。
为实现对电能的高效利用,优优绿能将主要产品的最高转换效率提升至96%;为尽可能控制产品体积,减小终端充电设备的空间占用,优优绿能将大功率充电模块功率密度提升至60W/in3;针对终端充电设备对不同新能源汽车车型的适用性问题,优优绿能将产品恒功率输出电压范围扩展至300V至1,000V,可适用于多种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充电需求;针对传统充电模块故障率偏高的行业痛点,使终端产品更好应对严酷外部环境,提升模块可靠性,降低充电整桩系统维护成本,优优绿能设计生产了拥有独立风道,防护等级达到IP65的充电模块产品。
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充电模块供应商,近年来优优绿能的产销量逐年上升,规模优势不断增强。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优优绿能的充电模块产量分别为26.09万台、39.44万台、42.54万台;销量分别为24.60万台、37.94万台、41.46万台。
总的来说,优优绿能已建立起以大功率充电模块为核心的全场景直流充放电解决方案体系,并不断拓展产品线,布局新兴领域。近年来,优优绿能40KW充电模块凭借性价比和性能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其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优优绿能的产品综合性能处于行业先进水平,部分性能指标领先于行业主流水平,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也进一步强化了其规模优势。
五、研发人员占比达50.17%且高于同行,十大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
研发创新能力是新产品开发及产品性能提升的基础。作为一家以研发和技术为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优优绿能注重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
5.1、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达65.01%,研发人员占比超50%
研发投入方面,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优优绿能研发投入分别为4,018.26万元、7,909.27万元、10,940.68万元、2,984.31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7%、5.75%、7.31%、8.28%。最近三年,优优绿能的研发投入CAGR为65.01%。
经过多年的发展,优优绿能组建了一支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优优绿能研发部共有293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50.17%。其中,优优绿能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18.09%。
值得一提的是,优优绿能的研发人员占比、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优优绿能同行业可比公司特锐德、盛弘股份、通合科技、英可瑞的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2.66%、28.14%、32.34%、27.26%;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10.17%、14.88%、11.68%、9.82%。
5.2、拥有境内外发明专利37项,十大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
近年来,优优绿能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形成了多项与主营产品紧密相关的发明专利技术及非发明专利技术。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优优绿能及子公司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外观设计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37项,另有3项美国专利、2项韩国专利和1项日本专利,并形成了多项与其主营业务和产品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
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优优绿能掌握了三相维也纳整流电路控制软件技术、LLC软开关谐振电路控制软件技术、大功率高压宽范围输出充电模块技术、大功率低压宽范围输出充电模块技术、大功率全段输出电压范围恒功率充电模块技术、大功率三相维也纳整流电路硬件技术、大功率多路并联LLC软开关电路硬件技术、大功率散热结构工艺设计技术等十项核心技术。
在综合运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优优绿能构建了多维度技术优势。
在电路拓扑结构设计方面,优优绿能始终沿着维也纳PFC+多路LLC交错并联谐振技术路线,产品实现了大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电压范围等特点。
在嵌入式软件控制算法方面,优优绿能通过优化功率因数校正算法、控制噪音算法、启机控制算法及保护逻辑算法,产品实现了高效率、低噪音、启机快、可靠性强等特点。
在监控通信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优优绿能通过智能功率分配技术、直流高压隔离采样技术,产品实现了在充电桩中可智能调节输出功率、可靠性强及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在电气系统设计及散热结构设计方面,优优绿能通过优化通风孔设计、元器件布局及风道设计,产品实现了高功率密度、低风阻、低噪音及良好的散热性能等特点;产品部分电路采用独立式小板设计,简化了新产品的电路设计,同时可批量生产及独立维护,降低了产品的设计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及维护成本。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不断加速,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快速上升。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共直流充电桩及换电站建设加速推进,带动充电模块市场需求提升。
近年来,优优绿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及突出的盈利能力。深耕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领域多年,优优绿能凭借其在技术及研发能力、产品性能、客户资源、服务、质量管理、产销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领域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