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六大重磅政策发布,广东又一个文化大招!

 


千年海丝路,今朝文博潮。

六百多年前,郑和的宝船自南海扬帆,载着丝绸、瓷器与墨香,将中华文明的星火播撒至三十余国。

彼时的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桅樯如林、商贾云集,十三行码头的货箱里,广彩瓷的鎏金纹样与粤绣的繁花锦绣,早已将“岭南风物”写进世界的记忆。

如今,借着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的契机,广东再度以“文化舵手”之姿启航——六大领域87条新政如繁星坠海,激起千层浪。

这场跨越六百年的对话,诉说着同一个真理:

文化的生命力,从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而在与时俱进的潮头浪尖!


01

文博会上的重磅“大礼包”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首日,在这一全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广东以一场“政策风暴”震撼全场——

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六大领域政策重磅落地。


 


87条措施组合而来的“大礼包”,全力激活广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投资热力、人才动力。具体来看:

影视政策15条——覆盖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短剧,围绕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扶持激励机制、完善产业体系等方面,形成高集成度的影视政策。

演艺市场政策17条——聚焦市场培育,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培育壮大演艺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供给和消费、拓展“演艺+”产业链条等,在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动漫影视政策15条——聚焦动漫产业中影响力、关注度最高的影视方面,围绕营造大湾区动漫影视良好生态、鼓励优秀作品创作、支持应用前沿技术、加大作品奖励等环节,提出系列政策措施。

网络游戏政策13条——围绕支持原创精品和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产业集群、完善支撑体系、强化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形成政策举措,创新力度大,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政策空白。

电子竞技政策18条——围绕完善“双核多点”产业布局、加强电竞内容生产、构建顶级和特色赛事双轨体系、加强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推动场馆建设与科技赋能等,提出系列举措,清晰了管理责任,释放出更强发展信号。

网络视听政策9条——着眼在全国竞争中强化广东优势,围绕加大资金扶持和金融支持、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能级、提升优质内容供给、打造全球网络直播经济高地等方面,提出系列鼓励扶持政策。


 


从政策扶持到产业布局,从推动技术创新到重磅奖励激励,从人才培养到跨界融合,贯穿广东文化产业全链路,全都是干货、实招,含“金”量、含“新”量十足!

这次重磅政策发布,不仅刷新了文博会的热度,更向世界宣告:

广东,这个连续多年稳坐全国文化产业“头把交椅”的大省,正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向“文化创作高地”发起总攻。


02

广东的文化“大棋局”

每一次重要的展会,“东道主”都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

广东毫无疑问是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全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在文化产业发展条件上,广东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强劲的文化市场活力、雄厚的文化科技实力、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的广阔格局。


 


正因如此,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日益壮大,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广东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在文化出海方面,广东的实力更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的40%!

尽管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快、底子厚,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原创内容不足、产业链条分散、国际竞争力待提升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广东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些问题倒逼广东必须重构文化产业的价值链。

此次“政策包”的出台非常有针对性:

扶持精品生产。抓住创作生产、精品奖补“两头”,分门别类支持原创精品,增强广东文化产业的造血功能。

 


全产业链扶持。动漫影视政策覆盖扶持原创IP孵化、剧本创作、前沿技术应用、发行放映、衍生开发等各个环节,这样就把文化产业的上下游都给打通了,在创作的各个环节形成政策“闭环”。

湾区协同联动。明确提出发挥广州、深圳这两个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广深两个中心点,协调发挥港澳产业协调,用好“两岸三地”的制度优势。比如,演艺政策明确促进粤港澳三地演艺资源互通、演艺活动巡回落地。

前沿技术应用。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有效机制,构造新体验、催生新业态。如,网络视听政策提出探索机器人技术在表演艺术、舞台道具、幕后制作等应用场景的创新。让“科技+文化”的双螺旋创新,重塑岭南文化的表达方式。

 


支持文化出海。鼓励广东的文化产业到东南亚、南太平洋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文化贸易。如演艺政策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网络游戏政策鼓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现代流行文化等优质内容融入游戏创作,孵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IP。

人才引进培养。这次文博会上,“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也是个亮点,通过联合高校、职院(技校)等院校力量,培育、引进更多文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如电子竞技政策吸引国际国内赛事冠军选手、知名俱乐部管理人员、顶级赛事运营人员等高端人才到广东发展。

 


强化服务保障。优化行政审批,搭建交易推广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健全行业组织,有效服务企业。

一家文化企业要发展,最终要的是什么?无非是找到最佳的发展土壤、最佳的合作伙伴、抢抓行业风口。

而广东这次在文博会上的“大礼包”桩桩件件都十分精准:

第一,是拉投资;第二,是政府的支持;第三,是人才、技术和强大的区域联动。

从而,构建一个“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服务、扶持生态。

一场文博会,六大领域的政策,七个创新亮点,急企业之所急,需产业之所需。


03

文化粤军,聚势出发

文化兴,百业旺。

现代文化产业属于高阶产业,不仅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融合性强等特点,也兼具文化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创意属性等。

文化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关系到民族的精气神、国家的软实力。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也成为观察一个地方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乃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维度。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正当其时。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其中明确: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促进文化企业和产品、服务“出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现在广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拥有独特的优势。1.27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为发展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最具吸引力的广阔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电影市场总票房超过52亿元,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数字创意产业潜力巨大。


 


毗邻港澳,海陆空交通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联通内外,是外贸大省、出口大省。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模分别突破1.3万亿元、7000亿元,是“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

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蓬勃发展,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平台、国家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密集布局,这些都为广东文化产业往更深层次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几大优势相辅相成,加上这次广东的文博会政策包的“六大领域”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地。

全省1900多万户文化企业构成的“文化粤军”蓄势待发,一同勾勒出一幅“文化新广东”的蓝图——

不仅要吸引人消费,更要让人记住、认同、参与创造。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大湾区中外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这将形成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乘数效应,政策的杠杆效应也会非常明显。

很多企业看到大湾区,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热钱,更重要的是大湾区文化产业环境所孕育的新机会。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变成未来数年撬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产业最有力的杠杆。

笔者认为,这一届文博会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前景光明、机遇无限的广东。

选择广东就是选择与时代同行,投资今天的广东,一定能在明天有更大的收获!